1. 资讯前哨

      刘少奇俄籍长孙定居广州促俄中经贸

      作者:吳小菡2018-04-19 12:52:08 来源:红心伟业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當記者聽到“阿廖沙”這個名字時,感覺陌生,但知道是俄羅斯人名;當記者見到這位名叫“阿廖沙”的先生時,他中等身材,歐洲人面孔,高鼻樑深眼睛,蓄著小鬍子,感覺他謙謙君子,平和內斂;當記者看到他遞上的名片上“劉維寧”的名字時,還以為老外叫中國名字是時髦;當廣州商業總會江弘副會長介紹這位是劉少奇主席的俄籍嫡親長孫時,記者才恍然大悟——他是貨真價實的“劉維寧”。

        ▲ 阿廖沙主席在辦公室座位上方懸掛著爺爺劉少奇的國家主席標準照。

        記者腦海裡出現了一大串名字:劉少奇,劉允斌,劉愛琴,何葆珍,阿廖沙……

        2018年3月16日上午,記者如約登門採訪阿廖沙﹒費多托夫先生(Mr. Alexey Fedotov)。

        在廣州珠江新城的一座現代氣派的大廈裡,記者敲開“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中國代表處的門。阿廖沙先生已經端坐在辦公桌前等候。他的微笑真誠質樸,他半俄血統的面孔為他憑添幾分帥氣,仔細觀察,他和辦公椅後牆上高懸的劉少奇主席的照片,真有幾分神似。

        採訪的話題,自然是探尋前國家主席劉家鮮為人知的家史。

        我一生只見過爺爺一面……

        記者問阿廖沙主席:您出生、成長、工作和生活都一直在俄羅斯,您見過您的爺爺嗎?

        阿廖沙用簡單的中文回答說:我一生只見過爺爺一面。

        他繼續用俄羅斯語講述:那是在我4、5歲的時候,我依稀記得,一天來了一位很慈祥的高個子的中國男人,他眼睛一眨不眨看著我,他抱起我,顯得很激動,他親我的臉蛋,親了又親,很捨不得的樣子,他眼睛裡面有淚水。我的媽媽和外公教我叫他“爺爺”。他給我和姐姐(索尼婭)帶來了中國禮物。

        ▲ 這是1960年劉少奇主席訪問蘇聯時第一次看到孫子阿廖沙時的情景,這張歷史照片彌足珍貴。

        那是1960年11月劉少奇國家主席訪問前蘇聯,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81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大會,並出席十月革命43周年慶典。劉少奇主席牽掛著一雙從未謀面的混血孫兒,利用出訪機會,安排見到了阿廖沙的外公、媽媽、姐姐索尼婭和他。這次見面極其珍貴,是劉少奇主席見俄籍孫女孫子的唯一一次,也是阿廖沙見到爺爺的唯一一次。

        1955年出生于蘇聯的阿廖沙,是劉少奇主席與何葆貞烈士的長子劉允斌與俄羅斯妻子瑪拉﹒費多托娃所生的第二個孩子。阿廖沙和父親劉允斌相處的時間不過三年,父親1957年聽從爺爺劉少奇的指示,響應祖國召喚,輾轉回到了北京。因為劉允斌留學蘇聯學的核專業,當時中國奇缺核專家。

        ▲ 這是劉少奇主席與長子劉允斌、女兒劉愛琴的一張合影。

        劉允斌1939年被中共延安送去蘇聯接受教育,1950年考取莫斯科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繼續攻讀核放化專業。那時與同學瑪拉邂逅、結婚。1952年、1955年分別生下一雙兒女。

        ▲ 劉少奇主席與兒子劉允斌、兒媳瑪拉的合影。

        1958年他們母子3人到北京探親10 多天,之後父母因為多種緣故的困擾而離婚,阿廖沙家庭再沒有來過中國。在阿廖沙整個成長過程中,他的家族對他的父親和爺爺都絕口不提,媽媽也不講述過去,阿廖沙和姐姐的姓也換成媽媽的姓,只有家族中最親的親人才知道底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兩國政治風雲的變化,中蘇關係解凍,他們家人依然堅守“紀律性”(媽媽和外公都這麼說),依然不提這段歷史。阿廖沙明白應該靠自己的實力去奮鬥和生活。他曾在蘇聯空軍服役,憑實力考入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後在國家宇航中心任工程師。

        阿廖沙從小就知道自己身上的中國血脈,從中學時代開始,他在當地出版物中尋找和閱讀中國,瞭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瞭解中國的發展和現狀。他心裡一直對爺爺和爸爸所在的神秘而遙遠的那個國度很神往,他說:那是我夢裡的地方。

        ▲ 劉少奇主席到蘇聯訪問,看望了瑪拉父親、瑪拉和兩個孫子。

        2003年首次歸故里中國……

        2000年北京紀念劉少奇誕辰之際,阿廖沙收到了姑姑劉愛琴的邀請函,希望他能回北京參加紀念活動。當時,阿廖沙的身份特殊,他是俄羅斯航太指揮中心高級工程師,是一名中校銜軍人,是核心技術專家,按照俄羅斯國家規定,他不可以隨便出國。

        2003年,歸心似箭的阿廖沙辦理好一切手續,懷著忐忑不安的激動心情,第一次踏進中國,來到北京,來到他夢中的地方——爺爺爸爸的家。

        劉家像過節一般歡迎這位遺留國外的長孫歸來。阿廖沙見到了王光美奶奶、劉愛琴姑姑、劉源叔叔等,他的心被溫暖包裹著,從小到大幾十年沒有父愛的委屈之冰,刹那間被溫暖融化。

        ▲ 阿廖沙夫婦和王光美奶奶及家人在一起。

        他在北京驚訝於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繁華,處處讓他感覺新鮮,他也參觀了故宮、頤和園、長城等古跡文化,驚歎于北京的輝煌歷史。他從北京到湖南,再到江蘇、山西、河南等省,把爺爺和爸爸生活、工作、戰鬥過的地方一一走遍,他要去感受他們的感受,體驗他們的體驗。他深深體會到中國人民對少奇爺爺的愛戴和懷念。

        阿廖沙在長沙見到劉氏一大家族親戚,他們歡迎阿廖沙歸來認祖歸宗。按照家族輩分名序,阿廖沙的輩名是“維”字,他根據自己好靜的性格,自己起名為:寧。劉維甯,劉少奇主席的嫡親長孫,終於50多歲認祖歸宗了。

        ▲ 阿廖沙及兒女在北京與劉源叔叔(右2)、劉少奇造型演員(右1)一起合影。

        搭橋搭路中俄經貿不遺餘力……

        阿廖沙在中國走訪幾年,接觸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慢慢瞭解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比俄羅斯的發展足跡,他發現了不足之處,因此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定位。2007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在俄羅斯註冊成立了“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他和女兒劉麗達任聯席主席,他兼任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在廣州經濟最前沿的天河區珠江新城設立了協會辦公室。

        阿廖沙的優勢顯現出來。他瞭解俄羅斯國際經貿的短板和企業的剛需,他掌握中國的市場和人脈,他利用自己“紅三代”的影響力和發揮民間組織力量,他們協會每年策劃組織中俄企業交流團活動達50多次,還舉辦汽車拉力賽、俄羅斯舞會等大型交流活動。2017年,他們協會還與劉少奇家鄉的劉少奇紀念館合作,聯合舉辦紀念劉少奇展覽,以及中俄經貿、文化展覽。在中俄兩國的政治、經貿、文化和向俄羅斯普通民眾宣傳中國等方面,阿廖沙全家在做著積極、有效的推動和促進。

        2015年9月他受邀到北京參加普京訪華儀式,並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 周年閱兵儀式暨紀念活動。他說:俄羅斯人很關注這場北京閱兵,能夠受邀觀禮,對我來說是很激動的一件大事!我對閱兵展現中國自主研發軍備特別期待,很多都是第一次亮相。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他代表蘇聯空軍在紅場接受過閱兵檢閱。看出,他有很深的軍旅情結。

        ▲ 阿廖沙在中俄聯合商展活動現場與來自俄羅斯 的女兵合影。

        阿廖沙告訴記者,他的協會是非政府、非盈利的社會組織,也有俄羅斯國家政府人士的參與和支持。他們10年來不僅開拓中俄經貿往來之路,也逐漸搭建去俄羅斯與印度、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經貿橋樑。

        記者聊起泰國,他說:泰國是俄羅斯人喜歡旅遊度假的國家,我也剛去過,很喜歡。泰國是我想來旅遊、尋找合作商機的國家。記者說你來泰國一定不枉此行,他笑著點頭。

        定居廣州悠哉度晚年……

        2007年阿廖沙選擇定居廣州。他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廣州這個城市,美麗,舒適,飲食很棒,他喜歡吃廣州海鮮,也喜歡廣州的“飲茶文化”。而且他說,俄羅斯人來自寒冷地方,俄羅斯人不怕熱,適合住在廣州。

        聊到前蘇聯,阿廖沙說,現在的年輕人不瞭解蘇聯時代的生活樣子,兩個時代很不一樣,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在蘇聯時代度過,我的工作時代在俄羅斯時代度過,現在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特色,有它的精彩,都很有意思。

        在廣州生活了12年,阿廖沙會說簡單中文,他說,比起他的女兒和小孫女,他說的中文常常被她們糾錯。他的女兒劉麗達(馬加麗達﹒費多托娃)2007年在廣州用一年時間學中文,很快能說流利漢語,還做過中國一家電視媒體的節目主持人一年。後來,父女兩人及全家一起,都在在俄中兩國的經貿文化交流而效力,這個特殊家庭自覺擔負起中俄民間大使的使命。

        ▲ 記者廣州採訪阿廖沙主席後合影留念。






      thread
      thread
      Processed in 0.630(s)   12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