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文旅
    1. 江西修水: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2.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名冷家祠,原为修水商会钱业会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二重,分别为一幢砖木结构的平房和一幢混凝土二层楼房,麻石门框,小青瓦屋面,四水归内,中有天井。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边区组织秋收起义;12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湖南平江工农义勇军攻克修水县城;当月下旬,与湖南浏阳和湖北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军在修水山口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驻在县城当时为县商会的冷家祠。何长工等人奉命设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详细...]
    1. 江西修水: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2.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修水县城。经昌九高速公路、316国道到达。距九江市区210公里。1927年9月9日,驻扎在修水县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所属第一团率先举行起义,打响了秋收起义第一枪;由师部参谋何长工设计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修河上空高高飘扬。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于1977年9月建成开放,馆名由建国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何长工亲笔题写。馆舍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两层钢混结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3个展厅、7个专题;展线全长160米;拥有馆藏革命文物32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 [详细...]
    1. 江西九江:岷山革命根据地遗址
    2. 岷山革命根据地遗址位于九江县、德安县、瑞昌市交界处。1927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委员、九江市委组织部长林修杰在岷山最高峰——秦山(今秦山风景名胜区内)山顶金盆寺主持召开星子、德安、瑞昌、九江四县联席会议,决定以岷山为中心,开拓割据区域,开展游击斗争。12月26日,在岷山朱家垅村的稻场上,正式成立九江历史上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赣北游击队。岷山革命根据地坚持开展武装斗争,鼎盛时期的苏区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在抗日战争初期,赣北游击队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193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以联合打击日寇为名,一手制造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岷山惨案”,共杀害中共赣北 [详细...]
    1. 江西永修县:云山革命根据地遗址
    2. 云山革命根据地遗址位于永修县。1928年1月,中共永修县委成立由150余人枪组建的永修游击大队,并决定在云山(今称“云居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8月,游击大队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游击第八纵队;10月被敌军围剿而失败。1934年7月,驻扎在杨家岭的永修工农游击大队再度进军云山,并在真如寺开展整训,后于1935年3月再次失败。1935年9月,徐彦刚率红十六师在云山峡坪村遭遇敌军主力。在激战中徐彦刚不幸负伤,留在山中养伤,不久遇害牺牲。现存游击队整训旧址、徐彦刚殉难地遗址等。 [详细...]
    1. 江西九江:方志敏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同文中学
    2. 方志敏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同文中学位于今九江市第二中学(又名“同文中学”)内。前身为1867年创办的私立同文书院和1873年创立的私立儒励女子中学,1905年同文书院易名“南伟烈大学”,中学为其附属,是九江府第一座高等学府。1921年初夏,方志敏来到南伟烈大学读书,先后组织“读书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等进步团体,宣传革命思想,抨击反动统治;发动和指导第六师范、第三中学等校师生,掀起了大规模的“行政公开、推翻专制腐败校长”的罢课请愿学潮;吸收一批热血青年参加当时江西青年进步组织“改造社”,培养了九江早期革命力量,为在九江建立党团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今辟设方志敏早期革命活动陈列室 [详细...]
    1. 江西彭泽县:抗日战争“马垱守卫战”遗址
    2. 抗日战争“马垱守卫战”遗址位于彭泽县马垱镇境内的长江南岸。1930年10月,周建屏率红十军组织“彭泽暴动”,先攻下彭泽县城,随后占领马垱要塞,达到了“切断长江交通”的预期目的。从1937年冬开始,江西省江防委员会调集9个县的民工,在马垱修筑和加固防御工事。1938年6月,国民党53师驻守马垱要塞;24日,守军与日军发生一昼夜的激战,击沉敌舰4艘,击伤2艘,击毙日军500余人;26日,经过激烈的争夺,马垱要塞失守。现正在进行全面修复和扩建。 马当要塞炮台的由来。 马当炮台是抗日战争紧急关头临时建起来的,它基本上分为三 [详细...]
    1. 江西庐山区:抗日战争“姑塘守卫战”遗址
    2. 抗日战争“姑塘守卫战”遗址位于庐山区姑塘镇境内的鄱阳湖西岸。1938年7月,国民党预备11师防守姑塘。23日,日军猛烈进攻姑塘,守军顽强反抗,击沉日军汽艇10余只。日军以密集的炮火和400余枚空投炸弹,使姑塘阵地成为一片火海,守军伤亡惨重,终于失守。日军攻陷姑塘后,大肆烧杀掠抢,原有店铺数百家、居民36000余人的姑塘街成为一片废墟。现存有炮台、战壕、工事等遗址。 背景资料: 1938年7月22日晚上,天空阴沉昏暗,雨前劲风阵阵。九江城里第2兵团指挥部里,张发奎预感到这样的天气,正是日军偷 [详细...]
    1. 江西德安县: 抗日战争“万家岭大捷”遗迹
    2. 抗日战争“万家岭大捷”遗迹位于德安县境内。1938年9~10月,中国军队薛岳兵团在万家岭围击日军第106师团,歼敌1万余人,使曾为侵华日军主力的敌106师团从此彻底失去作战能力。“万家岭大捷”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战绩,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叶挺将军如此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现存有战壕、工事等遗迹。 背景资料: 日军第11军占领九江后,在以主力沿江西进的同时,以第9师团、101师团、第106师团、第27师团 [详细...]
    1. 江西余江县: 余江血防纪念馆
    2. 中国血防的一面旗帜——余江血防纪念馆。据《余江县血防志》记载:“血吸虫病在余江流行时间可能有三、四百年,而严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仅解放前30年间,全疫区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的达29000人,毁灭村庄42个”。新中国诞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螺运动,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58年取得了抗击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余江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 [详细...]
    1. 江西余江县:邹韬奋塑像
    2. 继鲁迅之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邹韬奋。韬奋先生(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鹰潭余江人。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杰出的新闻记者,是继鲁迅之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韬奋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他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先后创办11种进步刑物《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等),创建散布各国重要城镇的56个生活书店,写下大量的著作和译作《韬奋全集》14卷,近800万字)。党和国领导人高度评赞邹韬奋先生:毛泽东同志1944年11月15日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43(s)   2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