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当遥感影像与水墨写生簿相遇—​—空天视角下的关山月写生之路
    2. “笔迹溯源——空天视角下的关山月写生之路”展览现场 关山月曾言:“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一个“动”字贯穿了关山月的美术历程,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西南、西北乃至南洋与欧洲。他的山水画写生作品于“动”中求变,在“动”中创新,终成经典。 那么,当卫星遥感数据与关山月的水墨写生簿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日前,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武汉大学协办的“笔迹溯源——空天视角下的关山月写生之路”便以多样的媒介形式视觉化建构关山月山水画的生成源头和轨迹。展览共展出关山月作品20件,遥感卫星图17件、高程模型2件、数字艺术作品5件、 [详细...]
    1. 呈现有温度有个性的“人民形象”—​—山东美术馆馆藏中国画人物画研究展
    2. 人勤路宽(国画) 1982年 王小晖 山东美术馆藏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画人物画以时代变迁中的“人民”为表现对象,既立足传统技法与笔墨程式,又吸收现代观念与创新思维,构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独特美学体系。这种艺术实践彰显了中国画人物画在守正创新中对人民、对时代、对文化的深刻回应与价值担当。 目前,正在山东美术馆展出的“时代前进的号角——山东美术馆馆藏中国画人物画研究展(1950—2024)”,为观众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70余年来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历程,生动映射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与人民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展览由山东美术馆主办,并入选文 [详细...]
    1. 人民的力量—​—读力群的版画《饮》
    2. 饮(木刻版画) 34×26.3厘米 1940年 力群 湖北美术馆藏 力群的木刻版画《饮》创作于1940年。作为湖北美术馆馆藏,该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真实的生活状貌,凸显了人民的力量。 作品刻画了一位在劳动间隙饮水的农民,他外表朴实,简陋的衣着映衬着生活的艰辛。画幅很小,但人像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不仅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更赋予了人物一种永恒性。正是这些普通民众,不仅保障了抗日前线的后勤供应,更以他们的勤劳、坚韧和不屈,成为战胜法西斯和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该作品带有强烈的延安革命美术的鲜明形态和特 [详细...]
    1. “ 青策计 划”十年 星火燎原,点亮美术馆未来
    2. “书在匡庐—庐山历代题刻研究展”展厅现场 江西省美术馆供图 在国际上,能否独立策划优质展览,是衡量美术馆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2016年,文化部启动“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简称“青策计划”),便是发掘和培育策展人、提升美术馆策展水平的关键举措。这项计划通过科学严谨的评选机制,以“申报、培训、评审、指导、评估”的全流程培育模式为青年策展人赋能,成为新生代策展力量的成长摇篮。 10年来,共有103位青年策展人入选“青策计划”,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如星星之火,点亮了美术馆的展览。“该项目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眼光,其价值早已超越了项目本身。” [详细...]
    1. 刻痕铸丰碑——记抗战主题木刻版画
    2.    【艺点·美术作品与抗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阔史诗,诸多艺术家以书画凝聚力量,展现家国情怀。而其中,木刻版画以其特有的刀木印痕与强烈的黑白张力,成为鼓舞国人团结抗战的重要艺术形式。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版画艺术,既以视觉叙事记录了山河破碎的苦难,又以艺术锋芒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丰碑。 开拓范式转变风格   抗战主题版画主要刻画了三方面内容:一是直接表现战斗场景,二是反映后方支援前线,三是揭露战争苦难。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版画家群体逐渐被分化为国统区与解 [详细...]
    1. 牛背上的四季 笔墨间的呼吸——记南宋阎次平《四季牧牛图》卷
    2.    【藏品的故事】   阎次平,南宋画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他生于艺术世家,承继家学渊源,潜心钻研绘画技艺。孝宗隆兴(1163—1164)年间,阎次平任画院祗候,后获将仕郎衔,以精湛画艺在南宋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阎次平在山水、人物绘画领域成就斐然,尤其在画牛题材上独树一帜。其留存于世的艺术珍品,如《四季牧牛图》等,皆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四季牧牛图》为绢本长卷,纵35cm,长358cm,南京博物院于1953年购藏。正如徐邦达1978年鉴定所云,从绘画技法与意境来说,“画的路子近李唐的 [详细...]
    1. 龙腾红山——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特展背后的故事
    2.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出土的玉龙。本文作者供图    【策展者说】   6月26日开幕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是上海博物馆近年推出的“何以中国”IP系列特展的第四展。前三个展览分别是聚焦中原夏商周时代的“宅兹中国”,融汇江浙沪崧泽和良渚文化的“实证中国”,以及围绕四川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的“星耀中国”。这四个展览,跨越黄河、长江、辽河三大流域,穿越古国时代、王朝时代两大时代。本次“龙腾中国”特展,是这一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篇章,将视点对准了红山文化。 何为红山文化   红山位于内 [详细...]
    1. 故宫博物院成立前后
    2. 开放之初,为满足民众参观愿望而开放的故宫博物院中路游览线路图。资料图片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数百年皇家宫禁对外开放,紫禁城从此由皇家私产变作国家公产。   当天下午2时,在故宫乾清门广场,故宫博物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典礼。在3000多名社会名流的见证下,以故宫北部区域为主要馆址的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开幕典礼的时间定在下午,但是早上不到8时,神武门前就已人头攒动。故宫博物院开门后,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把故宫堵了个水泄不通 [详细...]
    1. “王西京艺术空间”在青岛盛大揭幕 六十余载艺术经典震撼亮相
    2. 著名画家王西京同志 王西京艺术空间开幕式 嘉宾合影 6月27日,在山海相依、人文荟萃的滨海城市青岛,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画学会主办,青岛卓琴国立商贸有限公司、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承办的“王西京艺术空间”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来自艺术界及社会各界数百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大的艺术盛事。 1946年出生于西安的王西京,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等职务,并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 [详细...]
    1. 百余件云南省博物馆藏古代书画精品“穿越” 千年重现辉煌
    2. 清代黄慎作品《人物图》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7月18日,云南昆明,清代李因作品《花鸟卷》在展厅中展出。当日,“心象无界——云南省博物馆藏古代书画精品展”开展,展览甄选百余件珍品,分“林泉之志”“四时之外”“传神写照”“无形之相”四部分陈列,其中80%的展品为首次跟观众见面。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