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让苗绣为现代首饰设计注入新活力
    2.   苗绣作为我国苗族的传统刺绣工艺,以精湛的刺绣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色彩,传递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理解,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艺术魅力。苗绣为现代首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素材,同时现代首饰设计通过融入苗绣元素,能够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为苗绣的活态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苗绣图案丰富现代首饰视觉元素   苗绣的图案纹样不仅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分类,而且有天马行空、自由鲜活的造型语言。苗绣图案纹样的造型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苗绣的图案设计常采取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如用简化的线条表现形象,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生动。二是苗绣图案通常注重对称性和均衡感,一般呈现出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结构,使图案更加和谐,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的独特追求。   苗 [详细...]
    1. “冠军风采·冰雪神韵”刀刻剪纸作品展开幕
    2. 由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体育局共同主办,黑龙江省民协、绥化市文联承办的“冠军风采·冰雪神韵”刀刻剪纸作品展近日在黑龙江省文联臻艺艺术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54件剪纸艺术作品,包括历届冬奥会冠军中国运动员肖像22件、第九届亚冬会冠军中国运动员肖像32件。这些作品将传统剪纸技艺与奥运精神完美融合,生动再现了运动员们的矫健身姿与竞技精神,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冰雪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播,以艺术的形式丰富了“后亚冬”效应。 黄锦秋、王广、杨柏婷、庄士超、阚生波等主办方负责人,剪纸作者唐俭以及冬奥会冠军代表张雨婷等出席开幕式。活动现场,唐俭将展出的全部作品无偿捐赠给黑龙江省文联、省体育局,并赠予冬奥会冠军代表张雨婷其肖像作品。 [详细...]
    1. 沈鹏书法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创作系列项目启动
    2. 3月23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沈鹏书法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创作系列项目暨“守正创新 笔耕时代”青年书家创作座谈会在京举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李昕主持。 徐永军在讲话中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如何正确认识书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更好地识才、育才、重才、用才,是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推动建立沈鹏书法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的意义所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行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能力提升,把出成果与出人才贯通融合;强化责任担当,在建设山清水秀行业生态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详细...]
    1. 古画寻芳:万紫千红竞春光
    2.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赏花的好时节。年年岁岁花开放,穿越历史的长河,这些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花朵,被不同时代的画家以笔墨定格,成就了一幅幅饱含诗意与生机的佳作,让我们在今天得以穿越时空,品赏画中的“花花世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与文化内涵。 状如玉蝶的玉兰,是早春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着明代文徵明的一幅《白玉兰图》,画面中,玉兰花枝条蜿蜒刚劲,花瓣洁白娇美,传递着一种宁静、清新的气息。画家运笔细腻,通过淡墨的层次变化和稀释墨色的技巧,巧妙地表现了花瓣的质感和光泽,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透明的视觉效果;在用色上选择克制,主要使用淡墨和少量的 [详细...]
    1. 蛇的形象演进与文化蜕变
    2. 当代画家吕十锁生肖蛇绘画作品 蛇,如果从阴冷的草丛或水泽中游到人的身边,谁不悚惧呢?特别是上古时代处于原始生活状态的人,因为怕遇到蛇,出门前要占卜会不会遇到蛇,他们互祝平安,说的也是不要遇到蛇。那个时候的文字中还没有“蛇”这个字,罗振玉从商代甲骨文中找到依据,分析甲骨卜辞中大量的“它”“它,亡(无)它”或“它,不它”词例,认为这个“它”字就表示蛇,“无它”即为出门平安。然而,这样一种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动物,却被古人用于表现创世大神女娲的形象。 2000多年前,屈原提出“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楚辞·天问》)的问题,可见当时女娲造人、化生万物 [详细...]
    1. 中国博物馆吸引外籍观众到访的策略研究
    2. 博物馆不仅是入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是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主体。近年来,中国逐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并优化签证政策,持续加强支付、交通、住宿、语言等入境旅游重点环节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文旅场所入境旅游的便利化程度。如何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提升文旅融合下的涉外公共服务水平和国际传播效能,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面临的全新课题。 中国博物馆外籍观众参观现状 随着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博物馆外籍观众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2024年,6488.2万人次外国人出入境,同比上升82.9%。一些入境游热门博物馆外籍参观者人次大幅增长,一些特色中小型博物馆如北京东四胡同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也开始接待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参观博物馆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 [详细...]
    1. 《哪吒》之后,中国动画如何更好“闯世界”
    2. 为了让更多原创作品走向世界,还需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票房于近日再创新高。影片的成功不仅是国产电影在IP创新、特效技术上的飞跃,更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然而,当我们欣喜于这一成绩时,也不禁要问:与世界优秀动画作品相比,中国动画还存在哪些差距?应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 从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到打破国产动画数十年沉寂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再到如今在全球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动画爆款IP的诞生提供了丰饶的土壤。 在立意层面,中国动画已经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当代价值观融合的能力。《哪吒之魔童闹海》通 [详细...]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
    2. 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5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5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认为,成立清史研究中心,就是要团结汇聚全国清史研究精锐,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研究方法,牢牢把握清史研究国际话语权,传播正确历史观,讲好清代历史故事,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清史研究知识体系,努力打造清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造就一支党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清史研究国家队,推动我国清史研究走深走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将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领清史研究正确发展方向。传承“以史经世”优良传统,站稳 [详细...]
    1. 2025首届“毕昌煜杯”全国孤独症人士艺术大赛颁奖仪式暨“内观星光”全国孤独症人士艺术展开幕
    2. 由中国精神疾病人士及亲友协会、绍兴市区残联指导,浙江省毕昌煜公益基金会主办的——2025首届“毕昌煜杯”全国孤独症人士艺术大赛颁奖仪式暨“内观星光”全国孤独症人士艺术展开幕于3月22日下午2时隆重举行。活动通过线下绘画创作、作品展览及公益传播,搭建孤独症群体与社会对话的桥梁,累计吸引全国406位孤独症人士参与,征集作品615幅,最终评选出40项个人艺术奖项和2个优秀机构奖。画展特邀毕昌煜以及其他24位入围作者联展,共呈现65位作者的73幅精品力作。 本次活动获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通过搭建开放包容的创作平台,既展现了孤独症群体独特的艺术 [详细...]
    1. 春日万物生光辉
    2. 兰亭修禊图(国画) 24×60厘米 明 文徵明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我们告别寒冷,迎接暖阳。遥想古代,春日同样给人们带来喜悦,他们或赏景祈愿,或开启农忙,或曲水流觞,用特有的方式镌刻短暂的春光。这些场景被绘入绢帛,成为传世佳作,使得今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古时的春意与心境,同时体会延绵不变的传统与心愿。 纸鸢高翔,祈盼安康 暖风轻拂,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笔下的这幕场景,如今在北京什刹海以及各大公园的草坪上依然鲜活。在古人眼中,放风筝不仅是娱乐,更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2(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