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王式廓吴咸奖学金”助力央美学子 用艺术丈量大地
    2.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6月9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丈量大地——王式廓吴咸奖学金回顾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展览通过开幕式、成果展、专题座谈等形式,系统地呈现了“王式廓吴咸奖学金”15年来的公益实践与育人成果,向杰出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王式廓致以深切的敬意。 王式廓(1911—1973)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巨匠,更是用艺术丈量大地的先行者。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元老,他的《血衣》系列作品以史诗般的笔触刻画社会现实,开创了新中国主题性创作的典范,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符号。在教育领域,他秉持“艺术为人民”的理念,培养出大批 [详细...]
    1. 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2. 高山流水(国画) 黄少牧 7月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国画院承办的“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暨“问道寻真——湖北省中国画骨干人才孵化工程结业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是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策划实施的重点美术创作项目。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该工程的60件最终成果,其中第一期、第二期创作成果50件,特邀周韶华、鲁慕迅、李 [详细...]
    1.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 作品展
    2. 福满人间喜迎春(农民画) 冯杰云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 此次展览得到全国各农民画乡及作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报名作品5000余件,经过初评和复评的严格评审,共展出作品544件,其中38件为特邀画乡的巨幅作品。展览现场,以“耕耘”“收获”“欢庆”“新貌”四个板块,串联起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生活画卷。其中,“耕耘”板块重 [详细...]
    1. 一次对历史现场的回访——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2. 春满侨乡(国画) 94×110厘米 1962年 缪爱莉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余年是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重要转折期,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变革思潮的重要实践期,中国画的变革从少数画家群体的提倡、实验,进入了实质性的改变。关于中国画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表现现实生活、服务人民,同时又兼顾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等一系列由观念到实践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群体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革新理念,恰与时代需求形成共振。1953年中南美专在湖北武昌成立,并于1958年南迁广州,更名为广 [详细...]
    1. 虚实融合 共生发展 ​美术馆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2.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作为现代生活中公共艺术平台的美术馆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实体与虚拟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于艺术发展和大众美育、公共艺术体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将是美术馆工作者所要面对的课题。 科技赋能传统经典艺术 传统的美术馆作为艺术品的收藏与展示空间,为公众提供了接受艺术熏陶、欣赏了解不同门类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中,不同地区和领域的美术馆发展速度不同,在获取文化艺术资源上也有较大差异。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 [详细...]
    1. 沉下心,触摸生活的肌理——写生热潮背后的艺术担当
    2.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践行党的文艺方针、践行文艺创作宗旨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文艺创作捕捉时代精神、塑造人民形象、创作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日前,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在京启动。与此同时,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也相继开启。如何让采风写生活动落到实处,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如何通过写生解决当前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红色题材写生创作有何难点和要点?在采风实践中,大家不断探索和找寻答案。 [详细...]
    1. 写生是一种真诚的对话
    2. 中国画倡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于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中国绘画史早有阐述,宋代范宽主张“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清代石涛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遍游海内,写生以万计;刘海粟十上黄山,七十载艺术求索终在泼墨云海中觅得真章;李可染更是身体力行,倡导写生应把西法光影效果融入中国画之中,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这些对物象观察与艺术表达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及行走的笔触告诉我们,写生之于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独特意义和当代价值。 就教学而论,写生与临摹,同属于中国画的基本功,从更深层面思考,写生解决的是“画什么”的问题,临摹则解决“怎么画”的问题。“临摹”即“师古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写生”比“师造化”具体,不但可以锻炼“应物象形”的基本功,而且也是走出画室面向生活从事创作的途径,很多有志于出新求变的画家,都比 [详细...]
    1. 2025杭台书画展开幕 两岸120余幅佳作亮相
    2. 7月4日,2025杭台书画展开幕,书画家现场交流。金红华 摄 4日,正值“千亩荷塘”藕花初绽之际,以“荷和梅美”为主题的2025杭台书画展在浙江杭州开幕,百余位杭台两地画家携120余幅佳作亮相。 杭州、台湾两地虽相隔山海,文化脉络却紧紧相连。在“荷和梅美”两地文化交流品牌中,“荷”象征和谐共生,“梅”寓意风骨长存。现场,两地书画家深入探讨、以画交友,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搭建起两岸书画家沟通合作的坚实桥梁,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杭州江南书画院院长宋柏松说。 [详细...]
    1. 首届高等院校版画艺术展在湖北襄阳开展
    2.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汪沣的作品《衍》。图·美术馆供图 湖北襄阳六0三文创园内,百余幅版画作品陈列其中。丝网印刷、铜板、装置艺术等多元形式,展现着新生代版画创作者的创新实践。 首届高等院校版画艺术展3日启幕,呈现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院校的版画创新作品。同时,603文创园印·刻非遗传承中心正式开园,成为非遗传承与艺术交流新空间。 版画艺术是视觉艺术的重要门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复数性特征,在传播文化、表达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眼下,新生代创作者正不 [详细...]
    1. 中原文物“邂逅”江南:洛阳龙门石窟特展启幕
    2. 展览现场,以三维数字技术复原的龙门石窟石刻 7月3日,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无锡灵山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千年龙门 遇见灵山”——“梵境双辉”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暨2025灵山博物馆季在无锡灵山博物馆正式启幕。 正值暑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孩子们踮脚端详复刻造像,家长在一旁陪同讲解,共同开启一场融合历史、艺术与视觉的沉浸式文化之旅。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的华丽呈现,背后是龙门石窟研究院在数字化保护领域的创新探索。灵山博物馆则通过数字化展陈手段的创新运用,实现了文物在当代时空中的“芳华再现”。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7(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