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埏埴以为器——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巡礼
    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指揉和黏土,“为器”指制成陶器,《道德经》里的这句话,说的是陶瓷造物的原理,并通过制陶比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理——陶器的实体(有)提供形式,其中空部分(无)才是实际功用所在。 陶瓷雕塑属于陶瓷艺术的重要分支。广义而言,一切“埏埴为器”的陶瓷造物过程均是陶瓷雕塑,但通常我们讲陶瓷雕塑时,指的是雕塑独立的、不具实际功用的陶瓷物体,或对有实际功用的陶瓷器体作雕塑装饰乃至象形器的塑造。不过,即便是一件纯粹、独立的陶瓷雕塑作品,虽无容器之盛装东西的“实用”,却有愉悦心性的“虚用”,于作者而言可以寄情遣兴,在观者而言可以 [详细...]
    1. 杜甫草堂推出唐代文物展 跟随杜甫“梦回”洛阳
    2. 唐代三彩子母盘。  刘裕国摄   初秋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气火热,“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观众。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王飞说:“成都与洛阳,一为‘天府之国’,一为‘千年帝都’,两座城市在唐代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与开放包容。‘诗圣’杜甫是连接成都与洛阳的文化纽带之一。”   杜甫曾在洛阳生活多年,见证了大唐东都的繁华。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他在此居住3年9个月,创作了大量诗歌。经过历代多次修葺 [详细...]
    1. 民族文化宫 铺展民族团结历史长卷
    2.   在北京西长安街畔,矗立着一座造型别致、富丽典雅的建筑:中间塔身高耸,东西翼楼环抱两侧,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外墙嵌白色釉砖,飞檐宝顶覆盖着孔雀蓝琉璃瓦,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这便是民族文化宫,1959年10月落成并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发展、繁荣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辉煌胜利的标志。   作为中国收藏少数民族文物、古籍文献和美术作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专业机构,民族文化宫现有藏品64万余件(套),其中文物近5万件(套),古籍文献20余万册,图书40余万册。目前常设展览是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 [详细...]
    1.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纸鸢御风上“云端”
    2. 山东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展出的各式风筝。资料图片   踏入山东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仿佛一头扎进了一个奇妙的风筝世界,甫一抬头,一条体型巨大、活灵活现的龙头蜈蚣风筝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翱翔”于博物馆中庭。漫步于各展厅,类型多样、颜色丰富的风筝让人目不暇接,向游客展现着潍坊风筝的独特魅力。   暑假期间,前来研学的小朋友们络绎不绝,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里,他们可以亲身体验风筝的制作技艺,从选材、扎制到绘画、放飞,学习风筝的历史,感知风筝文化的 [详细...]
    1. 甘肃简牍博物馆:传承冷门绝学 “简”述丝路故事
    2.   “两枚出土于不同地点的简牍,却能‘接力’勾勒长安到敦煌的具体线路和重要节点,太神奇了!”8月下旬,来自陕西的高中生李明超在兰州市参观完甘肃简牍博物馆后,忍不住惊叹。   他说的两枚简牍,分别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居延里程简”和“悬泉里程简”,前者记载了从长安至张掖郡的20个驿置名称,后者记载了从武威郡到敦煌郡14个驿置的详细信息。两者作为重要实证材料,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刚刚过去的暑假,甘肃简牍博物馆再次成了热门打卡地,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   他们穿梭在“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4个基本陈列厅,端详一件件简牍实体文物,在图文解说、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辅助手段的配合下,领略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化与中华智慧。 [详细...]
    1.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用微专业拓展传统书画教育空间
    2.   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静谧的教室里,研习书画多年的学子浸润于传统艺术的深厚滋养,而笔下传承千年的墨韵,也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接受考验。为了推进四川美术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办学特点,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以“书画国风文创”微专业为支点,积极开展微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建设,推动传统艺术教育转型发展。 以微专业开拓就业新天地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画国风文创”微专业不是对传统课程的简单拼凑,而是一次传统艺术教育的“升华”,聚焦“书画+文创”的核心交叉点,对传统书画艺术教育进行精准“扩容”,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充分延展。在“书画元素再造”“书画元素重构与应用”等全新课程中,学院将传统书画艺术转化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课程设计,帮助书画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详细...]
    1. “只此青山——王克举油画作品展”将在临沂开展,
    2. 青山不语,却在时光里长久伫立 画笔有声,却在色彩中融入天地 9月8日,临沂枫美术馆将在山水之间迎来首次亮相。开馆首展特别推出——“只此青山——王克举油画作品展暨枫美术馆开馆展”。 王克举的画,凝望的是自然,触动的却是人心。在他的色彩里,有辽阔的山河,也有平凡的乡野;有坚毅的厚重,也有细腻的温柔。 王克举是位坚持到自然风景里去不断研究艺术史与艺术创作的画家。他的所有画作几乎都是在山峦旷野、乡村田园收笔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自然的艺术创造。他总是在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镜子。因而,他在每一次面对山川、田野与森 [详细...]
    1. “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 9月6日,“涅槃重生 :邹明艺术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提供学术支持、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 此次个展《涅槃重生》,正是对他近年来艺术实践的一次集中呈现。展览汇集了邹明的四个重要系列:“都市水墨”系列、“水乡”系列、“水墨万象”系列以及“大漠胡杨”系列。既是邹明艺术创作的四重路径,也是四种生命形态的演化:从都市的废墟到水乡的肌理,从抽象的实验到胡杨的坚韧,每一幅作品都像经历水与火的淬炼,再度化为新的生命。 本次展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三展厅展出,展览持续至9月23日 [详细...]
    1. “北势南韵——曾先国山水写生精品展”将在青州开展
    2. 前 言 中国山水画的千年长河中,"北势"与"南韵"如同两条奔腾的支脉,共同汇聚成中华艺术的浩瀚江海。北派山水以雄强刚健、气势恢宏见长;南宗绘画则以温润秀雅、意境空灵取胜。而著名画家曾先国先生,正是在这南北交融的艺术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成就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度。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曾先国先生近年来的山水写生力作,全面展现其"北势南韵"交融共生的艺术风貌。曾先生深得北方山水雄浑博大之精髓,笔下山川骨力雄健、气势磅礴;同时又融汇南方水墨之灵动韵致,于刚健中见婀娜,雄强中藏秀润。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既承传统之精髓,又出时代之新意,形 [详细...]
    1. 多彩山河·美丽中国——新时代油画风景意象作品巡展
    2. 前 言 以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描绘多姿多彩的山河风景,可以说是中国油画始终坚持并取得广泛成果的一种绘画传统。它的逻辑起点,是画者和自然之间从视觉到心理的精神联系。它的实践功能,是进行绘画语言、审美转换、自我表述以及图像生成的技术和思维建构的有效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多彩山河·美丽中国”——新时代油画风景意象作品巡展,向我们呈现了新世纪以来油画风景绘画的新景观:在意象表达框架下,油画以日益走向成熟的姿态成为日新月异的祖国山河及其所蕴含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内容的表现者和阐释者。 为时代立像,是展览主题以及展出画作给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无疑,这是一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4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