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丹青千载意 笔底岱宗魂——历代泰山主题绘画探析
    2.    【游艺丹青】       泰山,古称岱宗,位列五岳之首。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母题,泰山融自然奇观、文化积淀与精神象征于一体。历代画家以丹青妙笔绘就泰山的雄浑壮美,勾勒泰山的巍峨挺拔,可谓佳作累累。这些画作不仅是对泰山自然景观的艺术呈现,更是对传统文化内蕴的深刻诠释,承载着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民族精神的颂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成为中国画史上独具审美韵味的山水图式。 匠心写景美   泰山的自然景观呈现出“雄”“秀”“奇”等审美特质。历代画家在表现泰山时,往往以这些突出的美学特征为创作核心,构建起独特的 [详细...]
    1. 无“青绿”不敦煌
    2.   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人,大多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青绿色是敦煌壁画中最多也是最漂亮的色彩。甚至有人说,青绿是敦煌壁画的标志色。   据考,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存在壁画和塑像的洞窟里,多数都有青绿。在一千多年的营建历程中,每一个朝代的洞窟也大都有青绿,尤以唐代最盛。著名的254窟(北魏)《萨埵太子本生图》和257窟(北魏)《九色鹿王本生图》,山峦、树林、流水、建筑及人物飘带,都是美丽的青绿色彩;217窟(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图》,则是典型的李思训式青绿山水;172窟和45窟(盛唐)《观无量寿经变图》中的反弹琵琶,在绝美的动态间,用青绿色彩画出飘逸的舞带,使整个画 [详细...]
    1. “新窗花”“新年画” 传统民间艺术在抗战烽火中蝶变
    2.   1938年,美术家张仃在延安过年,窑洞的白窗纸贴着红黑相间的窗花,活泼生动,喜庆红火,他被这活灵活现的民间艺术深深吸引。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的其他教员们也敏锐地发现了陕北这一质朴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他们开始自发地收集整理。艾青的文字记录了他与古元等人在陕北三边沿途的所见:百姓窗棂上,那些质朴的窗花样式引人入胜。鲁艺的教员米谷(吾石),为教学收藏了一批窗花;陈叔亮、力群等美术家也醉心于收集这些民间瑰宝。1946年,艾青与江丰将米谷所藏剪纸精华编印成《民间剪纸》,这是中国第一本陕北民间剪纸集,后又扩充为《西北剪纸集》,留下了珍贵的艺术档案。   当然,美术家 [详细...]
    1. 珍品云集 赏金器魅力
    2.    【览事速递】      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已于首都博物馆开展,这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个馆藏巡回展览。展览以“黄金如缕,互鉴为桥”为主题,甄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珍藏的梦蝶轩金器精品170件(套),时间跨度自公元前15世纪至明代,全面展示了中国黄金工艺3000多年的辉煌成就。   “黄金缕”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通过系统梳理黄金在欧亚草原、中原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的生产、使用与传播,揭示金器作为文明交流与融合重要见证的功用。第一单元“兴起:草原与早期中国”展现了黄金从欧亚草 [详细...]
    1. 诸家荟萃 观海派风貌
    2.    【览事速递】      走进上海海派艺术博物馆“海上大观——近现代海派书画名家学术研究展”,犹如穿越百年艺术长廊。虚谷的《梅花》,以冷逸笔触勾勒枝干,线条如铁画银钩,暗含金石风骨,墨色浓淡交错间,尽显“晚清画苑第一家”的孤高气韵;任伯年的《花鸟》,设色明艳却不张扬,禽鸟造型兼具写意灵动与写实精准,翎羽的细腻笔触与背景的墨色晕染形成巧妙对比,印证了他“中西融汇”的探索;王一亭、何煜、胡郯卿、黄山寿、倪田、金梦石、赵云壑七位大家联袂创作的《九秋图》,堪称海派画坛的“群英会”,画面中,秋菊傲霜、丹桂飘香、芙蓉含笑,七位画家以不同的笔触和视角,共同描绘出金秋九月的 [详细...]
    1. 习近平就大埃及博物馆开馆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
    2.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祝贺大埃及博物馆开馆。 习近平表示,值此大埃及博物馆开馆之际,我谨向塞西总统和埃及人民致以诚挚祝贺。相信大埃及博物馆将在埃及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保护和传承古埃及文明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国和埃及友好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蓬勃发展,两国人文交流异彩纷呈。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成功举办,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在萨卡拉金字塔下共同探索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大古老文明双向奔赴,两国人民日益相知相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埃两大文明古国应当持续深化文明互鉴,为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 [详细...]
    1.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举办
    2.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日前在福建厦门启幕。 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聚焦“文化交流、产业创新、文旅惠民”三大方向,从规模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型,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走深走实。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秉持“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主题,打造1个文旅产业综合成果展,以及两岸文博IP授权展、工艺精品展、数字视听展、创意设计展四大主题展区。其中设置了12个台湾地区主题馆,200多个台湾机构、行业协会、品牌企业以及500余位专家学者、工艺大师、台青代表参展参会,集中展示台湾茶、漆艺、少数民族工艺、设计IP、文旅消费品等多元内容。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首次设立“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成果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 [详细...]
    1. 当下书家能否“写到灵魂最深处”
    2. 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 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 十几年前,我曾就林散之的这首论书诗写过一篇感悟文章,认为这表达了他关于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写灵魂”的书学思想,揭示了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本质特征。当时还想象,书法怎样才是写到灵魂最深处呢?应该是书法家在濡墨挥毫中出现下意识状态,既在写字,又非写字,笔锋指处,本性得到释放,情感得到宣泄,获得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快感与超脱,仿佛进入一个空阔无边的精神天地,感受到一种极大的心灵自由。也许,庄子的“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说的这种状态吧。 其实我知道,以我当时的书法水准是很难体会林老诗意境界的。十几年过去了,自以为书法进步不小,但是每日挥毫,这个“灵魂最深处”好像还是写不到,进入不了自己想象的那种高级境界。 [详细...]
    1. “书法家”的窘态
    2. 近日,在浏览视频号时,常常会刷到“书法家”发狂、发窘的视频。虽然这些视频滑稽可笑,但在笑过之后,发人深思。 从以流量为目的视频拍摄者角度看,这种带有讽刺当下“书法家”窘态的视频容易产生共鸣。但是,“书法”所产生的这种极端现象,正体现了当下书写本身所呈现的多重文化特征。 从书法起源看,很多人认为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其实不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古代社会,书法与抄字匠(经生)不是同一概念。文字作为记录事件与思想的符号,其书写可以分为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两个方面。以书写结果为目的的抄写并不是书法,虽然经生抄写的文字很漂亮,但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抄写不是书法。只有当书写过程从书写结果中分离出来,把书写过程当作最终目的时,作为艺术形式的书法才产生。根据研究,以追求书写过程为目的的书法始于 [详细...]
    1. 四川举行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 游全刚 《画禅室随笔》六则(其一) 180×69cm 10月24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内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传承与创新·四川省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四川福宝美术馆开幕。 本届展览共收到四川省青年作者有效投稿1621件,在评审委员会和监审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初评、初评复查审核、文本和文字审读、复评、终评等五个环节的严格评审和把关,评出拟获优秀作品和拟入展作品,评审结果经7天公示,其中正式优秀作品30件、入展作品170件,共计200件。这些作品大都植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94(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