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大道天成——申万胜书法艺术展将开幕
    2. 自 序 此次有幸在塞北举办个展并出書,以此感言为序。 从实用汉字到艺术审美,是当代书法最本质的特征。由于时代之发展变迁,书法走出书斋,从实用功能转向审美,实现了华丽转身。这是当代书法与古代书法之区别,也是当代书法之标识,书家创作之根本与归宿。故应站在新时代高度,以文化之视野、艺术之眼光、审美之追求,来认识书法,研习书法,精进创新。 何为书法?孙过庭《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形质”与“情性”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一虚一实,有形有意,构成了书法的完整内容。这既包含各种书体创新 [详细...]
    1. 首届世界最美海湾摄影展在青岛开幕
    2. 10月23日下午,以“和谐共生、美美与共”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最美海湾摄影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开幕。作为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同期活动,本届摄影展征集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海湾摄影家提供的2000多幅作品,并最终将世界著名摄影艺术家精选出的218幅作品呈现在展区。 据了解,此次摄影展分为“序曲:美美与共”“五洲组曲:各美其美”“青岛组曲:整体之美”三个篇章,旨在通过光影艺术展现世界最美海湾的瑰丽风光,倡导人海和谐理念,构建和平之海、繁荣之海、美丽之海。 该摄影展的展览时间持续至10月25日,分别展现世界最美28个海湾摄影艺 [详细...]
    1. 历时4年多改造升级 岭南画派纪念馆重新启用
    2. 历时4年多完成改造升级的岭南画派纪念馆于24日重新启用,并举办了“从头越”系列展览开幕式。 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个重要的画派,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岭南画派纪念馆位于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内,于1991年落成,是重要的岭南文化地标。 走进该纪念馆,只见一座白色穹顶建筑临池而建,在绿树掩映下格外醒目。水池之上矗立着三座人物雕像,分别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据了解,2020年,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启新一轮改造升级,改造延续了原有的设计理念——既反映了岭南文化精 [详细...]
    1. “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在浙江杭州启幕
    2. 嘉宾观看澳门单元影像作品。 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供图 “融合与对话: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日前在杭州富阳公望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首站,杭州站展出来自香港、澳门、杭州单元的40位艺术家的创作作品。 “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的主题为“融合与对话”。展览突破以往艺术门类主题限制,首次聚焦于城市精神和文化领域。据了解,今年双年展也是“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举办以来参与内地城市最多的一次,将由杭州开始,陆续巡展到南京、广州、深圳、北京。其中,杭州单元主题为“山水底色”,南京单元主题为“长江纪”,广州单元主题 [详细...]
    1. “伊秉绶奖”海内外隶书书法篆刻作品巡展福州开展
    2. 市民、游客观展。叶秋云 摄 “伊秉绶奖”海内外隶书书法篆刻作品巡展(福州站)24日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福建省文联指导,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宁化县人民政府、三明市文联主办。展出的161幅作品内容以与伊秉绶有关的诗联文赋为主,书风多样,取法涵盖简牍帛书、两汉碑刻、题记、清隶等,集中展现了隶书的正大气象。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宁化县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惠州知府、扬州知府等,以“廉吏善政”著称,留下了数万百姓泣泪送别、被奉为“扬州四贤”并祀等佳话。 [详细...]
    1. 小岛康誉向新疆捐赠68幅书画作品
    2. 民众拍摄参展作品。胡嘉琛 摄 “作为新疆的老朋友,我很高兴将书画作品捐赠给新疆博物馆,也很高兴民众能通过展出看到这些作品。”中日友好人士小岛康誉23日说。 当日,“小岛康誉捐赠新疆博物馆书画作品展”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幕。此次作品展为期10天,共有68幅呈现新疆优美自然风光及独特人文风情的书画作品,作品出自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画坛第一批画家徐庶之、谢道家、牧歌。 这些作品此前为小岛康誉个人收藏,今年8月,他无偿捐赠给新疆博物馆。“这些书画新疆的作品,应当回到新疆,所以我做出了捐赠的决定。” 新疆文化和旅 [详细...]
    1. AI赋能打开想象力!美术馆里的文博展让早期中华文明可见可感可玩
    2. 灯光效果营造的三星堆体验空间 继敦煌、丝绸之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近期推出重磅展览“文明的源起:早期中华文明探寻大展”,带观众一站式穿越仰韶、红山、良渚、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十三大文化遗址,引发一波“打卡”热。 不同于博物馆里的文物展,美术馆策划的文博展更注重“探寻”式体验,展厅里不仅有重量级文物展品,还有多组大型艺术装置用以激发具体可感的想象,并利用现代科技赋能、AI技术互动,让沉睡于考古资料中的早期中华文明变得可见、可感、可玩。 可见:经考古学实证的先秦文明 [详细...]
    1. 画家不是训练出来的,是靠文化培养出来的
    2. 冯朝辉作品 虚而不屈 尺寸30x50CM 纸本水墨镜心 一壶美酒靠的是陈年的缔合与平衡才得以香醇绵甜,一饼普洱要的是时间的流逝与发酵方得以茶气香陈,一把老壶美的是岁月的摩挲与浸泡而得以包浆出现,同理一位画家看的是文化的沉淀与岁月的凝练,方可得厚积薄发,笔底流华。故而画家不是训练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只能是画匠),画家是“养”成的。 怎么“养”?养酒、养茶靠时间,养壶、养石靠把玩,画家的培养靠的是文化。画在画外,功夫在功夫外,“君子不器”,方成才。 文化的缺失,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重表象轻内涵”是当下中国画发展的一个现象。 [详细...]
    1. “不破不惑”——对水墨人物造型语言的一点感受
    2. 如何更加自由的、符合个人情趣的表达自我的笔墨精神,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语言是我们这一代水墨践行者绕不开的命题。 “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凡画者应以静为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任何事得有一颗平常而坦荡的心;现在的画者缺乏的是关注当下的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思想;变者,凡事皆有变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石涛先生说我有我法,有些事转变了思想,才会明心见性。即“破”;通者 ,变通或理解为通达之理,从心所欲而不欲;通者,变通、通达也,任何技巧归于朴,而朴素之美天下莫能与之争。自然也就不“惑”了。 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有天趣,当然 [详细...]
    1. 以梦为马:杜松儒的艺术
    2. 梦山II 纸本水墨设色 246cm×369cm 2021年 杜松儒的艺术因梦而起。这在美术史中有一篇类似的经典评论——傅雷为好友庞薰琹1932年9月14日个展开幕所作《薰琹的梦》。他说,薰琹的梦是艺术的梦,把色彩作纬,线条作经,整个的人生作材料,织成他花色繁多的梦,以纯物质的形和色,表现纯幻想的精神境界。上世纪90年代末,松儒从天津美院毕业后,随即赴日本深造,在京都精华大学师从版画大师黑崎彰学习。从这时起,松儒开始画他的梦。就像70多年前身处巴黎的庞薰琹一样,异国他乡既给松儒提供了灵感,也带来困惑,但他的画作中却永远是形色交响的完美世界。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46(s)   4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