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叙事之外·语言逻辑的东方表达——王裕亮油画艺术述评
    2. 当教堂的钟声响起 70cm×60cm 2017年 东南油画百年发展,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油画演变进程紧密相连,并逐渐形成清晰的在地学脉谱系。东南山海,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生动的地理时空,为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转变为“民族血液”提供了独特的实践场域。东南油画的风格史、图像史、知识史、心灵史、观念史等,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油画本土化历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的艺术文化生态同频共振。就此而言,东南油画是一部在全球文化视野观照下,进行东西方艺术语言融合实验的现代性流动文本。 20世纪初,东南区域悄然孕育着几条重要的艺术脉络,如草绳伏 [详细...]
    1. “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2. 10月28日,“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本次展览甄选范扬近二十年间创作的艺术精品,展示其艺术实践与思想脉络,“执古御今”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十四章》其内涵精奥,意义深远。范扬的艺术理念源自此,即遵循传统精粹,并以当代视角进行创新转化,熔古铸今,以写我心。 范扬,中国著名书画家。其笔墨苍润而不失灵动,构图恢宏而富于诗意,既承继宋元以来的高古气韵,又融入鲜明的当代意识,在当下书画领域独树一帜。范扬在长期创作中始终强调“以古为师,以心为本”,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洞察,以“活泼泼的”笔墨写自然、画世事,为当下艺坛注入新的活力。 [详细...]
    1. “诗与行——古棕油画作品展”将在广州开幕
    2. 古棕油画的诗与行 数智图像时代绘画何为是当下美术界常议的话题,网上也常刷屏到数智生成的油画、国画和版画。许多人认为画家可以下岗了,美术学院也可以关门了。这些误解的产生都和对绘画价值认知的迷失密切相关。 绘画是眼、手与心建立的对外在现实的感悟与表达,这种表达所形成的艺术机制是画家生命的某种审美延续或审美物存。因而即便数智模拟的人类绘画样式再好,它都不是某个具体艺术家生命呼吸的痕迹,与艺术沾不上边。绘画的价值不只是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审美呈现,更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承传,或者说,美术学院的教育就是一种绘画历史经验的培养与训练,画家的专业性并不完全是 [详细...]
    1. 焦墨立骨,文心写意——王界山焦墨艺术的品牌建构与精神内核
    2. 在当代中国画坛,焦墨山水以其“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美学特质,成为检验画家笔墨功力与精神境界的试金石。王界山深耕此道十余年,以虔诚之心对话自然,以文心涵养笔墨,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坐标中,构建起独具辨识度的焦墨艺术品牌。其品牌内核既承载着黄宾虹、张仃以来的焦墨传统基因,又注入了当代军旅画家的精神气度与人文关怀,形成了“笔力扛鼎、意境澄明、文脉贯通”的鲜明特质,为中国焦墨山水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珍贵范式。 一、品牌根基:传统基因与自然滋养的双重积淀 艺术品牌的生命力始于对传统的深刻体认与对生活的真诚拥抱,王界山的焦墨艺术恰是在这两 [详细...]
    1. 刘光:读李一《开元室序跋集》,品他时故事,观今日人文景观
    2. 李一著《开元室序跋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25年3月 时常在李一先生的朋友圈中,看到他日常所作的题跋。这些题跋当然是极好的书法作品,但又像是书者的“自语”。潇洒古雅的章草,朴实醇正的文言,这两种带给书者本人文化享受的东西,在不懂草法、不通文言文的读者眼中,瞬间成了两只“拦路虎”。有时我想,如果这些题跋可以出版出来,至少两“虎”少其一,对于人们了解李一先生的学术及写作一定是有帮助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李一先生的《开元室题跋集》。这是一本专门呈现李一先生序跋文体的文集。其中,序言包括学术著作序、诗书画集序、展览序言及刊物书耑;跋文包括碑 [详细...]
    1. 赵峰新作·《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2.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230cm×160cm 2025年 7月22日,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公布的“诗乡画城——2025·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果”中,我的中国画作品《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入选。本幅作品用水墨画的语言表现的是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的场景,我在画每一张画的时候都有创作的动力。2023年10月,我有幸来到珠峰脚下近距离观望世界第一高峰,并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住宿和生活,即使有高反的不良影响,但也按耐不住想创作此类作品的意愿。 随后在参观日喀则博物馆的时候我又发现了多个登山运动员登山设备实物,便进行初步的拍摄取材,临近返程已 [详细...]
    1. 笔墨载道:中国人物绘画发展进程中的神韵追求与精神传承
    2. 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最古老的门类之一,远不止描绘人的外形。它是一部用线条和墨彩写就的视觉史书,记录着王朝的兴衰、社会的风貌与思想的流变;它更是一面映照民族心灵的“镜子”,其中蕴含的“传神”理念与“写意”精神,构成了中国人物画与世界其他人物绘画艺术截然不同的美学体系。其发展历程,宛若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时而浩荡,时而幽深,我们可以循着历史的脉络,探寻其风格的演变与精神的积淀。 起源与早期典范:从教化到神韵 中国人物画的萌芽可追溯至远古的岩画与商周的青铜纹饰,但其真正奠定基石,是在礼教功能强大的先秦两汉。早期人物画主要承担“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与道德使命,比如汉代墓室壁画与帛画,其形象古朴、动势夸张,主要用于宣扬忠孝节义等。这些作品虽略显稚拙,却已展现出以线造型这一核心美学理念的初步 [详细...]
    1. “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京开幕
    2. 10月28日,“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旨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展览以“乡村活力·时代精神”为主题,共展出全国各地新创农民画作品278幅,以及经典作品、文献资料等70余件(套)。这些作品既生动阐释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智慧、拼搏精神,又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览分为“叙民俗”“展农事”“焕新貌”三个板块,分别从生活习俗、生产劳动和时代发展三个角度,集中展示了农民画创作成果,全景呈现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彰显新时代乡村发展活力。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25年度“国家展览”项目之一。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 [详细...]
    1. 在杨柳青寻觅文化记忆
    2. 游客在杨柳青古镇年画里寻觅文化记忆 天津市西青区委宣传部供图 “十四五”期间,天津杨柳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致力于将杨柳青打造为大运河畔最璀璨的“文化明珠”。 科技赋能,佳节焕新韵 10月6日中秋之夜,一轮“超级月亮”悬于南运河上。在杨柳青的抱鱼广场,实景演艺《一河千年水·万载杨柳情》第三幕如期上演。御河桥畔,水幕灯光秀点亮运河两岸,300架无人机与80盏孔明灯在夜空中交织出节日图景与祝福文字,为游客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节日氛围。赏彩灯、看演艺、绘长卷、玩解谜……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寻觅文 [详细...]
    1. 徐悲鸿:以笔为枪 借古喻今
    2. 风雨鸡鸣徐悲鸿/绘图片由作者提供    【抗战中的百年巨匠】   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从欧洲留学归来不久的徐悲鸿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慨。他想起幼时随父亲读的《论语》,他对书中刺虎的“卞庄子之勇”崇拜有加。他还十分敬仰《史记·田儋列传》里田横威武不屈的精神。徐悲鸿拿起画笔,在福州创作了大型油画《蔡公时济南被难图》,然后又投入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的创作。他借《史记》中齐王田横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激发民众不屈的抗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7(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