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著述”与“比类”——读《乾嘉时期隶书书家群体研究》
    2. 《乾嘉时期隶书书家群体研究》 唐昆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的深与浅、高与下,就是要看年轻学者的学术功力,这要包括他们的理论基础、思考方向、材料分析、思想深度,当然,也包括写作的文笔。近日,读唐昆的《乾嘉时期隶书书家群体研究》,让我有很深的感受,他所站的高度,所看的广度,所思考的问题,体现了当代青年学者的研究水平。 唐昆的研究对准了乾嘉时期的隶书书法家群体。中国书法由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所结构,“按照现今所出土的文献来看,隶书应于战国末年初见端倪。后世的程邈总结和归纳了隶法,形成了具有正体意义的隶书。及至东汉,隶书的字体构形 [详细...]
    1. 探索书写的边界
    2. 展览现场展出的卢俊舟作品《照见》 卢俊舟的艺术创作在当代语境中呈现出一种极具张力的探索姿态。近日举办的“词语和书写的边界:刘彦湖卢俊舟双个展”,便展现了艺术家对文字与书写“边界”的思考与挑战。 如果说刘彦湖的作品偏向理性建构,体现为一种冷抽象、结构严谨、富于哲思的视觉形态,那么卢俊舟的创作则更具表现性与温度感。如展览中一件高度两米多、宽度超五米的巨幅作品,初看仿佛一幅宏大的抽象画,实则是以苏轼《水调歌头》为文本,以水墨书写的方式完成的。该作在尊重汉字方块字基本结构的前提下,融合草、楷、篆多种书体的笔意,疾涩、枯润、飞白、破锋在同一根线条里交 [详细...]
    1. 艺藏巅峰 · 传世精品 全球顶尖艺术大师周成林拍卖专场预展
    2. 周成林,男,1954年出生江苏阜宁,1972年入伍,潜心研究並積极探索践行中华传统书画艺术,见地独到,风格明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论与风格! 2019年:荣获中国书法研究“终身成就奖”,中国书法“特殊贡献奖”。现为中国国际艺术馆名誉馆长,晓云临池艺术创作《北京》工作室中央级专家!其作品被《中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收录,代表作《寿桃》存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被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丝路文化使者”“大国艺术传世名家”“国际艺术形象大使”! 2024年:先后被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 [详细...]
    1. 深入精神层面的文化转译——杨飞云的油画民族化探索
    2. 大唐遗韵(油画) 220×160厘米 2017年 杨飞云 杨飞云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油画艺术家和教育家。作为艺术家,他将西方宗教画的庄严内敛转化为东方文人“澄怀观道”的哲思,在写实油画的本土化探索方面孜孜以求,成果丰硕。作为艺术教育家,他以开放的胸怀与严谨的治学精神,培养了一批批坚守油画本体的青年才俊,为中国艺术注入持久活力。 “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目前正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展览集中呈现这位中国写实油画领军人物近20年来创作的59幅代表性作品,展览不仅是对其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回望,更是中国油画本土化探索历程的生动缩影。 [详细...]
    1. 中国艺术节 为川渝打开一个美学礼盒
    2. 小观众参观美术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川渝秋日里,艺术不再是展厅里的遥远风景,而是浸润市井烟火的日常养分。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三大展览,分别落位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馆,以千余件精品力作搭建起艺术与大众的桥梁,为川渝注入文化新活力——让艺术走进寻常生活,让文旅体验突破传统模式,更让川渝的文化气质在笔墨光影间愈发鲜明。 丰富城市“审美养分” 重庆市民李女士牵着8岁女儿的手,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油画前停下脚步。孩子指着 [详细...]
    1. 徐冬冬:以艺术回应生命的问答
    2. 丁酉年三月初四春分三候始电(油画) 176×97厘米 2017年 徐冬冬 徐冬冬出身于教育和医学世家,却在少年时期走上绘画之路:早年习画于故宫,深受古贤艺术滋养,得艺术大家指点,对中国笔墨精髓与文人画意趣有所悟,却又转涉西方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后探索抽象绘画的表现体系。50年来,他努力汇通东西方文化,在色墨与宣纸的渗化融合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道路。 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完整呈现画家徐冬冬50载艺术生涯不同时期的150 [详细...]
    1. 许幸之:真诚地为时代而欢唱
    2. 稻田丰收(油画) 49×65厘米 1947年 许幸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与音符已经深深印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一时代雄歌出自1935年许幸之先生导演的电影作品《风云儿女》,正是在这位中央美术学院先辈教授的组织与推动之下,歌曲才得以顺利创作并广泛传播,成为一代经典。蔡若虹曾盛赞许幸之“雄歌一曲献中华,留得千秋佳话!” 在对历史深沉回望的9月里,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许幸之艺术成就回顾展便以“雄歌一曲献中华”为题,通过40 [详细...]
    1. 以一场主题为“游目骋怀”的狂草艺术纪念张弼600周年诞辰
    2. 11月8日,纪念张弼诞辰60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 公元1425年,张弼出生于华亭县(今上海奉贤陶宅村);2025年,大家聚于张弼故里,以一场主题为“游目骋怀”的狂草艺术盛宴,纪念这位明代狂草巨擘的600周年诞辰。 本次展览以“游目骋怀”为主题,恰是对狂草艺术精神内核的最佳注脚。“狂草四人展”展出胡抗美、张旭光、张学群、王厚祥四位的作品,“当代狂草名家邀请展”邀请15位在当代书坛深具影响力与探索精神的狂草名家。借此机缘,完成一场跨越六个世纪的历史对接,并在张弼故里的文化场域中,重新审视狂草艺术的古典精髓与当代意义,探寻那根自晋唐以来便奔流不息的,也是最具“浪漫”与“自由”情怀的狂草艺术精神。 步入当代,狂草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语境,已与张弼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快节奏的 [详细...]
    1. 高二适书法艺术展走进安徽
    2. 高二适 如山好友频送瓜来 32.5×43.5cm 行草信札 1975年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11月1日,“天下一高——高二适书法艺术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精心遴选高二适各时期作品近百件,系统地展示高二适在诗歌和书法领域的追求与成就。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高二适(1903-1977)不仅以“狂草新体”独步当世,更以诗、书、文、史、哲的综合修养和峥嵘品格,彰显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学术精神和清刚风骨。 作为学者型书法家的杰出代表,高二适始终秉持“以学养书”的创作理念,平生治经史诗,博精国学,晓畅周易,在学术研 [详细...]
    1. 李文宝师生探索现代书刻与综合材料
    2. 11月6日,由西泠印社指导、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主办的“刻古铭今——西泠印社李文宝现代书刻与综合材料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展览开幕式在西泠印社孤山还朴精庐举行。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李文宝现代书刻与综合材料工作室全体师生的70余件佳作,涵盖现代书刻、综合材料装置等多元艺术形式,系统展现了师生们对传统书刻文脉的深耕与革新,以及在跨媒介表达中的探索突破,完整呈现了工作室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教学过程中,李文宝引领学员以刀刻笔墨为基、以材料为媒,在传统书刻技法的研习中筑牢根基,在综合材料的创新运用中拓展艺术边界,形成了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意趣的创作风貌。 展览持续至11月11日。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9(s)   1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