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动漫有情 感怀无尽
    2. 前几天,在孙子孙女的极力推荐下,我在杭州的影院亲睹《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心中的感怀,如潮涌动。作为一名创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我长期关注动漫产业发展,也曾在全国两会期间与委员们围绕中国动漫展开讨论。《哪吒2》的爆火,令我不禁想起西子湖畔的年轻人为国产动漫崛起而付出的努力。20年前,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也是那一年,杭州开始布局打造“动漫之都”。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国际动漫节此后永久落户杭州,为这片热土带来动漫独有的活力。 《哪吒2》一再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天花板,创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奇观,其中有来自杭州动漫的一份力量。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际动漫节每年都在杭州设立主题展、举办产业研讨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参加,成为 [详细...]
    1. 专访知名制片人刘志江:做动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
    2.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海报 在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化进程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下文简称《大圣归来》)具有划时代的产业意义。2015年暑期档,这部历时八年打磨的动画电影以9.56亿元票房刷新国产动画纪录,其票房不仅超越此前所有的国产动画电影(当时第二名纪录为2.47亿元),更推动了动画电影投资规模迅速跃升。其工业化制作水准与东方美学表达,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从代工生产向原创IP转型的重要突破。 影片对经典IP的现代性重构,成功实现核心受众向全龄化的结构性迁移,形成了令人瞩目的“自来水”效应,由此催生“口碑-票房”的正向循环机制。 [详细...]
    1. 杭州动漫,何时燃动全球
    2. 动画产业并不是单一的环节,而是长周期、重资本、强联动的系统性工程。内容制作、发行和播映、衍生品与周边开发、营销与宣传、技术与工具支持、教育与人才培育、投资与产业链管理……动画产业的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从创意到消费的完整生态。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其边界也在不断扩展。 据悉,3月17日至20日,亚洲最大的影视娱乐交易平台——第29届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南卡通携带优秀国产动漫作品亮相杭州馆。这是2006年至今中南卡通第20年参加这一亚洲领先的影视产业盛会。 作为首批国家重点动漫企业、国家重 [详细...]
    1. 当代著名军旅画家陆学东作品欣赏
    2. 《安徽皖南写生》 23 × 16cm 陆学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工系主任、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无论再多光环加之头上,在我心里,陆老师首先是艺术家。其次,是我的老师。 《安徽皖南写生》 23 × 16cm 初,陆师委我为此集撰一小文,我惶恐不安。所顾虑者,盖因我是学生,又是一介毫无建树的布衣,何德何能妄评老师 [详细...]
    1. “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将在山东画院美术馆开展
    2. 唐代诗人贾岛(779-843 )在《寻隐者不遇》中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从诗句中流露出的淡定从容,可知诗人贾岛肯定不是在说单纯找人的事情,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表达他们的哲学观与人生观。在这首诗中贾岛通过对松树、深山与烟云等这些环境中近景、远景等元素的细节刻画,突出了诗中没有出现的“隐者”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禅意,呈现出一幅千年前农耕时代诗情画意的山水图卷。 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来到西安附近的终南山,开启了他的“寻隐之旅”,其后 [详细...]
    1. 庞茂琨:历史与当下对话的镜像
    2. 庞茂琨 苹果熟了,1983 布面油画 150H X 100W cm 庞茂琨先生的几个系列作品汇集在一起,展现出他多年来持续不懈、沉潜专注的艺术精神。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在教学和管理艺术学府的繁忙中画出那么多风格精微的作品,从中蕴含的首先是他沉浸于绘画劳作的深度。但是,他的系列作品汇集起来的更是一个魔幻的世界,在那里,古今交错,实景与虚构交融,历史与当下交织,构成一种巨大的超现实图景。 经典是一种镜像,观看古代经典作品便犹如面对一面镜子,在其中可以看到自我,从视觉的面对面变为文化的对话,在经典作品所描绘的历史、社会、生活的情境中还可以看到今日的 [详细...]
    1. 心画总随人代变,山水所会寄千里
    2. 山泉有声 200cm×200cm,纸本水墨,2020年 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内心都会有“名当世而垂后世”的雄心。眼下绘画界,有画才的人大有人在,而能静心读书,摈弃习气的不多。换言之,肯在画学上下功夫的人不多,深以为忧。 徐境怿是个才思敏捷、修养全面的人,肯读书,肯钻研,喜欢刨根问底。读研期间,常常问我一些画论的问题,或笔法、或墨法、或结构、或用意⋯⋯明董其昌之画学,肥炙丰膳,饮啖如吸川,不屑为山泽癯儒,故其画清远精意,用意高雅。徐境怿虽为女性画家,而身上有俊拔之气,一点也不输须眉。 所以,她在读书上力求诗书画印的融通,避 [详细...]
    1. 优秀作品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灵光乍现的一刻
    2. “艺术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痛苦要来自心灵和大脑,而不是躯体劳作的痛苦。”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当代著名画家袁武。 水墨人物画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袁武在创作中有着显著的个人风格,立足于写实人物画传统,笔墨凝重洗练,极大地彰显了人物画的表现力。 袁武时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直接模仿一个人的笔墨方法,因为就算你学得再熟练,也是别人的东西,模仿的时间久了,就会失去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好的作品不仅仅需要你的技术和经验,更需要创作者灵光乍现的那一刻。 袁武十分重视写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画 [详细...]
    1. “纯音静气——李亚光作品展”在苏州开展
    2. 前 言 亚光的画里有好多当下画家朋友遗落的心里纤毫。 亚光的画让人感受到久储的心底静气,常润发出某种朴实与诚恳……这种气息既在他身上,也在画里。读亚光的作品如体会夏季乡野地里的虫鸣,起起伏伏,远远近近,有无法让人忽略的纯音静气。因此,亚光的绘画既有书卷气,又兼具生活的泥土气,寓俗于雅。他一任生活的过往而不惜,穿过年代隔阻倾听心中的回响,对于绘画艺术创作来讲这足够了。 亚光画画用笔枯湿结合,沉实不失畅快,下笔清灵,充满生机。就作画而言,他推崇潘天寿的“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这是体悟自觉与不自觉的境界,绘画用笔的 [详细...]
    1. 最大限度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纯净的生活之美
    2. 陈朋,惊蛰之十七 101.5cm×35.5cm,纸本设色,2024年 审美品格是学院教师“写生精神”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写生是完全可以讨论“美”以及“美”的相关问题的。不要把写生仅仅圈养在习作训练的范畴,这应该是一种共识。其次,“写生审美”有“造型审美"和“笔墨审美”。对人物造型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作者的造型观念和对于造型本身的美学诉求。当代中国画人物画写生流派纷呈,最根本的流变首先体现在各家对人物造型趣味的求索上。“写实造型”是学院写生的长项,得益于长短期作业结合、课堂写生与下乡写生结合的写生训练系统。 艺术语言品格是审美品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