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白金的女体雕像——杨洋的都市女性群体画像
    2. 韶华时代 140cm×320cm ║ 纸本,矿物色、箔 ║ 2014年 一个女体的日影打在古老的墙壁上,墙壁斑斑驳驳,透露出时间的久远,而那名女性竟是十分摩登。不仅如此,还十分奔放,有力量,衣袂流转之间都是女性精神上的光辉!这样的质地,使我想起民国作家穆时英所创造的那个形象——白金的女体雕像,“窄肩膀,脆弱的腰肢,纤细的手腕和脚踝,高度在五尺七寸左右。” 同样是典雅与质地坚硬,穆时英的女体是苍白、僵硬的,而杨洋笔下的女性则是透气的,呼吸可闻,携带着画家彼时创作她的那份想象力和生命气息。 对于文学与美术作品,在它们之间能 [详细...]
    1.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首次集中展出
    2. 七星砬子兵工厂遗址图片和出土文物 本报记者 张 影 摄 8月30日,由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承办的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首次集中展出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 特展展出文物、标本1289件,将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历史场景进行立体呈现,以物叙事、以物证史,充分展现东北抗联艰苦抗战、功垂霄壤的光辉历史,中华儿女顽强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血性,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钢铁脊梁和中流砥柱作用。 东北抗 [详细...]
    1. 百余件文物文献讲述抗战14年的黑龙江
    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抗战14年的黑龙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9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共展出111件文物、84份文献、235张历史图片及19件雕塑、绘画等艺术品,为理解中国抗战的长期性、复杂性提供了独特的地域视角。展览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序,分为“日本侵略与黑龙江人民的反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抗日武装”“依托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而斗争”等4个部分,共10个单元。 “本次布展将更多目光投向普通民众,通过聚焦基层群众的抗日活动,展现全民抗战力量,突出黑龙江民众对东北抗战的支援和贡献。除此之外,展览增设隐蔽战线单元,不仅呈现了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的壮举,更凸显出黑龙江在连接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的独特地位,重点反映 [详细...]
    1. 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陕西赛区)中斩获多项殊荣
    2. 近日,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安排,陕西省教育厅正式公布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陕西赛区)评选结果,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师生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与创新的文化表达,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与“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中脱颖而出,共斩获40余项奖项,充分展现了学院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 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教师组)环节,我院书法学专业的王传杰老师凭借其毛笔书法作品荣获一等奖,朱英强老师荣获二等奖,荆婷老师荣获三等奖。 而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大学生组)环 [详细...]
    1. “文心问道——叶军艺术展”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开幕
    2. 2025年8月30日,由艺时代文化集团、广州高剑父纪念馆联合主办的“文心问道・叶军艺术展”在广州高剑父美术馆启幕。 本次叶军教授的多幅参展作品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内涵与独特创作价值,获得了专业藏家及百艺绅等多家艺术机构的青睐,其中十六件作品被收藏,成为展览重要亮点之一。 展览期间,艺术爱好者可通过预约方式前往高剑父纪念馆参观,或直接联系主办方收藏作品,感受叶军教授融汇传统与当代的艺术魅力,体会“文心问道”的深刻内涵。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叶军教授艺术的阶段性展示,更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见证,为广州艺术界注入 [详细...]
    1. “汲古求新——李刚中国画展”将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2. 雅健清逸 平淡冲和——李刚山水画解读 南大艺术学院2018届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MFA)是我院第十届专硕。此届同学成绩斐然,先后已有六人从普通基层单位调入专业画院、美术馆及高校任职。李刚在读时为此届班长,他在专注研习之余,热心于班级事务,并于毕业前夕倾力策划了“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专业硕士(第一至十届)联合巡展”。其组织才能不同凡俗,艺术才华同样令人瞩目。2016年读研期间即被选调建湖书画院,2023年复以高层次人才引进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任专职画师。 李刚浸淫传统山水画多年,深研历代诸家,尤重董源一脉南宗源流;于近现代则倾心于陆俨 [详细...]
    1. 烽火丹青的时代印记——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巡礼
    2. 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视觉记录,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艺术语言的实验场。从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至今,一代代艺术家用画笔、刻刀和雕塑材料,构建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集体记忆。抗战美术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主题的崇高性,更在于它促进了艺术与民族命运的深度结合,为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 历史脉络:时代变迁中的艺术回响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深刻影响着抗战美术的创作形态。从救亡图存的战时动员到和平年 [详细...]
    1. 传统文化与陶瓷艺术设计研究
    2.   【摘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造型、纹饰、色彩等元素,为陶瓷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深刻内涵,使陶瓷作品兼具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持久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发展,陶瓷艺术设计应在深度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转换、跨界融合、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焕发新生,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策略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民俗风情与艺术形式,均对陶瓷艺术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设计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审美追求。   在文化多元化与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陶瓷艺术设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已成为行业关注的 [详细...]
    1.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创作革新:亨利·马蒂斯与野兽派
    2.   1905年,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上,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以其奔放大胆的色彩运用、粗犷的线条和突破传统的造型引发轰动。评论家沃塞尔在那些绘画中间看到了一座多纳泰罗风格的雕塑,惊呼道:“多纳泰罗让野兽包围了!”于是野兽派便成了这批青年艺术家组成的画派名称。然而,野兽派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19世纪末西方艺术迫切需要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寻求新的艺术表达语言的必然结果。出生在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的画家马蒂斯的探索与实践,则为这场艺术革命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与方向。   从马蒂斯的作品看野兽派的形式语言特征   ☆色彩运用的解放   在传统绘画中,色彩常服务于形体塑造和光影模拟,如达·芬奇《蒙娜丽莎》、伦勃朗《夜巡》和安格尔《泉》等。尽管文艺复兴画家和新古典主义画家在时间上跨越了四百余年,但他们 [详细...]
    1. 挥墨融新意:高希舜20世纪绘画艺术的创新探索
    2.   20世纪,高希舜在绘画创作中不断探索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其艺术实践不仅是早年深受传统绘画技法熏陶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思考与取舍。通过分析高希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画传情、以画抒怀的艺术精神。这些绘画作品在保持中国画传统审美的基础上,融合了写实性和现代性,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变革的贡献,让我们能深入理解20世纪中国画家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这对当今的中国画变革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高希舜(1895—1982),湖南益阳桃江人,20世纪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一生解囊办学以行志,潜心绘事,献身于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研究事业,在中国画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本文从高希舜绘画的艺术特点入手,探讨其在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独特贡献,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画变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