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不屈的宝岛 丹心向祖国——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开幕
    2. 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10月25日下午,《不屈的宝岛丹心向祖国——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开幕。 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台办、台盟北京市委会、北京市台联相关负责同志和在京台胞代表、首都各界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揭幕活动并参观展览。 展览共展出珍贵历史图片387张、文物453件,分“吾土吾民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宝岛悲歌台湾被日本强行侵占及殖民统治”“奋起反抗两岸同胞掀起抗日斗争高潮”“坚韧不屈台湾同胞顽强反抗侵略压迫”“共御外侮台湾抗日斗争汇入全民族抗战洪流”“台湾光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六个部分,全景式再现了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 馆方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本次展览注重展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 [详细...]
    1. “2025海丝文旅大展”打造文旅融合新体验
    2. 听茅盾文学奖得主讲人生,赏明清以来珍贵的中医药古籍,盖章打卡“海丝拼图计划”……2025海丝文旅大展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海丝文旅大展以“经典共读·文化共享·文旅共融”为主题,由第十届浙江书展、第十届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第十届宁波国际旅游展组成,超4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吸引了500多家优质展商参展,覆盖了精品图书、文创设计、文化科技、非遗技艺、旅游产品等丰富业态,设计了70余场馆内活动、上千场馆外配套活动。 浙江书展聚焦“阅读+”融合,展售4万余种20万册图书,浙江各地同时设立100余个分会场。书展首次推出“真理之光”主题馆;首设“‘八项工程’20周年浙江优秀出版成果展示专区”;首次联动11所在甬高校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打造“有何BOOK青年书市”,以可循环为 [详细...]
    1. 三星堆数字艺术剧场启动试运行
    2. “天地回响——三星堆全景音画数字艺术剧场”10月26日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博物馆数字化融合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该剧场位于三星堆博物馆一号馆二层,观众可通过“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剧场以“星穹惊飞”“器象万千”“普照万物”三大篇章为叙事脉络,打造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古蜀文明视听盛宴。在“星穹惊飞”篇章,观众手持数字火把晃动,即可召唤神鸟在直径20米巨型穹顶之上盘旋翱翔;在“器象万千”篇章,陶罐、金面具、玉璋、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化作视觉奇观,器物制作与自然天象的真实采样音效和数字拟音交织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天地和鸣;在“普照万物”篇章,观众可跟随太阳神鸟的光影轨迹,见证日食混沌到光明复现的恢宏场景,感受古蜀先民太阳崇拜的深刻文化内涵。 [详细...]
    1. 唯书与画,犹未忘情——邓以蛰的美学求索
    2. 学人小传    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别署钝蛰,安徽怀宁人。美学家、艺术理论家。1907年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早稻田大学,1917年赴美留学,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美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著有《书法之欣赏》《艺术家的难关》《画理探微》《六法通诠》《辛巳病余录》等。   “艺术毕竟为人生的爱宠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使我们暂时得与自然脱离,达到一种绝对的境界,得一刹那间的心境的圆满。”这是邓以蛰谈论艺术创造时提出的观点,道出了他对艺术与美的态度:美与心灵相关, [详细...]
    1. 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韦尔申先生离世
    2. 中国油画学会原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韦尔申先生不幸于2025年10月25日8:10分在沈阳离世,享年69岁。 韦尔申 1956年出生,哈尔滨人。 1977年考取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本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任院长助理,1995年任教学副院长,1997年任院长至2016年11月。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详细...]
    1. 霜降一抹红
    2.    【经典赏读】   红叶漫山,金菊绽放,果实香甜,寒霜冷淬出秋季最绚烂的颜色。千百年来,这一抹灿烂,在古今绘画中绵延,铭刻着永恒的自然之美。   宋人笔下的晚秋小景细腻而隽永,南宋绢本画《霜桕山鸟图》(故宫博物院藏),可以清晰地看到乌桕树叶经霜之后微微泛红的叶尖,设色艳而不俗。前方两只文鸟在枝头窃窃私语,似在探讨乌桕果的清香,另一只停落枝头,安静祥和。明代蓝瑛《秋色梧桐轴》(故宫博物院藏)也是以绚烂的红色装点画面。饱满的笔墨绘片片低垂的梧桐枝叶,一只黑头蜡嘴鸟栖息在枝上,尤为点睛之处在于穿插于画面上下方的丹枫红叶,参差错落,为画面增 [详细...]
    1. 从“装饰”到“表达”——论中国漆画的当代转型与学术体系构建
    2.    【艺点】   中国漆文化已有八千余年历史,从早期服务日常生活的防腐、髹涂与装饰,到漆工艺器物精造、建筑空间漆绘,大漆绘制技艺伴随着时代审美需求而不断演进。自20世纪20年代起,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将漆器工艺与现代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现代漆画,逐步走出一条与传统漆艺不同的道路。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首次亮相于国家级大型展览,标志着现代漆画正式从传统漆艺中脱胎而出,成为与国画、油画等绘画类型并列的独立画种。在此后的40余年间,漆画艺术逐渐构建起一个多样、动态的当代绘画格局。 突破传统装 [详细...]
    1. 当艺术走出象牙塔 从“黄河水彩画双年展”看本土现实主义
    2.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现场 在当代美术领域,一场展览的价值往往不止于作品的陈列,更在于它能否撕开行业惯性的裂缝,让艺术与生活建立深刻联结。2025年深秋在陕西吴堡石城博物馆启幕的“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作品图见本期第14、15版),便以“将画中被描绘者请进展厅”的突破性举动,为深陷符号化、精英化困境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一次极具启示性的“破壁”实践。 长久以来,艺术在“象牙塔”中形成的封闭性,让创作者与被描绘者之间隔了层无形屏障——画家手握画笔,常以“观察者”的姿态俯视生活,将乡土简化为窑洞、黄土等刻板符号,将人民定格为缺乏温度 [详细...]
    1. “法国国家档案馆展示著名赝品”的联想
    2. 当地时间10月15日,法国国家档案馆在巴黎举办展览,展示历史上的著名赝品。展览展出了约百件从中世纪到现代时期的著名赝品,从伪造的货币到仿造的艺术品及假冒商品,旨在提高公众对各种赝品的辨别能力。 在人们的印象里,举办一些高档次的展览,总会选择高水准、高品位的作品。然而,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法国国家档案馆在巴黎举办展览,其所展出的竟然是“约百件从中世纪到现代时期的著名赝品”。静下心来想想,其实从展览的初衷——“旨在提高公众对各种赝品的辨别能力”来看,这次展览不仅别出心裁且颇有创意,而且也还是大有看头和嚼头的。 其实,无论是伪造、仿造(除公开标明的外)还是假冒的赝品,几乎都是伴随着货币、艺术品、商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其中不仅有同朝伪造、仿造、假冒的,更有后朝伪造、仿造、假冒前朝的。何以有人热衷于此?因为 [详细...]
    1. 浙江让视觉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2. 傅文伟 场 50×190cm 油画 10月21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文化馆、衢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承办、衢州市文化馆执行承办的“浙江省第九届群星视觉艺术综合大展”在衢州市文化馆(衢州美术馆)启幕。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彭定坪,浙江省文化馆总支委员、副馆长林尚专,衢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汪群,衢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蓝啸鸣等出席,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近百位群文视觉艺术骨干参加。 此次大展是浙江规格最高的政府性群众视觉艺术活动之一,也是浙江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平台。汇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756(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