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院体花鸟画的写意形态
    2. 明 林良 灌木集禽图(局部) 34×1211.2cm 纸本 长卷 浅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谈及一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面貌,不得不提到的有两点。其一就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明代画家林良供职于宫廷画院,作为一名宫廷画家,这一点尤为重要。明代花鸟画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地位越来越高,它的繁荣也得益于山水画的式微。虽然这一时期文人画家和许多山水画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这却给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相对于山水画而言,花鸟画的题材与政治的联系相对较少,庄重辉煌的院体画风格又深得执政者的喜爱,所以明初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花鸟画家,林良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观林良的创世作 [详细...]
    1. 美术批评与AI的隐性博奕
    2. 在当前大数据广泛运用时,AI引擎搜索横空出世,突破了不少交流界限,跨行业也能迅速获取相关的线索与信息,资源广,费时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技术运用中,DeepSeek可以不用打字,拍照即可以搜索问答,是学习与办公的好助手;百度也有其特点:它长于智能写作,具有画图修图功能和阅读与快速总结文档的功能。它的覆盖面、多模态搜索体验,使用户迅捷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让人刮目相看。虽然有专家认为Transfomer才是智能搜索LLM(大语言模型)领域的鼻祖,但DeepSeek才几年时间便成了这个领域的主力军,除它之外还有必应(Bing)、ChatGpt等搜索引擎也得到部分用户的重视。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智能搜索毫不夸张。 然而,我们辩证地分析AI智能搜索便能发现它犹如双刃剑,一方面它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它带 [详细...]
    1. 百花不落地 美丽留世间
    2.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原本是说,黛玉看到凋谢的花朵被风吹起,心中可怜那些美丽的花朵。花朵的开放是你我不能拒绝的美丽,然而如何将这美丽留下来呢?在古代除了画画,还可以将其烧制成瓷器。在清代,随着制瓷工艺的进步,一种名为“百花不落地”的瓷器纹饰出现了,其色彩极为丰富,花团锦簇、洋洋大观。 “百花不露”,也叫“百花不落地”,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其纹饰通常出现在粉彩瓷器上,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底瓷,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而得名。学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写道:“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 [详细...]
    1. “瓷器热”里的“冷思考”
    2. 在某古玩市场,一位藏家手持放大镜,在一件青花瓷瓶前驻足良久。这件标价不菲的瓷器,釉面莹润、纹饰精美,底部还落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经过反复端详,他最终以高价将其收入囊中。然而,经专家鉴定,这件“乾隆官窑”竟是一件高仿品,制作时间不超过十年!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收藏圈中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瓷器收藏成为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一件件天价瓷器不断刷新纪录;鉴宝现场,带来各种瓷器请专家“掌眼”的藏家摩肩接踵。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市场上流通的瓷器,有相当比例都是赝品。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古玩市场中真品率可能不足5%。这种现象不仅令众多收藏者蒙受经济损失,更折射出当下瓷器收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乱象丛生:瓷器收藏市场的现状 当前 [详细...]
    1. “我希望——张占占个展”亮相苏博
    2. 张占占 她们The Girls 4月1日“我希望——张占占个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启幕。本次展览覆盖西馆的多个区域,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艺术家近年创作的架上绘画作品以及雕塑装置。 《她们TheGirls》是一幅耗时一整年创作的动画群像,也是张占占对少年时期的情感追寻。艺术家将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动画片女主角们全部汇聚在一幅画上,他将“初恋”的羞涩回忆悄然诉说,带领我们一起回到懵动的年少时空。 6米高的兔子雕塑是负一楼展览空间的主装置作品《流浪在路上Wanderingontheroad》,兔子以编织形态呈现,打破玻璃钢固有的冰冷 [详细...]
    1. 辉光日新——赵豫捐赠作品展沪上开展
    2. 赵豫 登高一望大河开 178×96cm 2003年 3月28日,“辉光日新——赵豫捐赠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共展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赵豫的山水、花鸟画作近60件。 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江鹏在致辞时表示,画师是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宝贵财富,爱护好、宣传好德艺双馨的画师是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赵豫出生于河南,一生致力于中国绘画的创作和研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中国绘画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遵照其生前意愿,家属将其39幅精品力作无偿捐赠给上海中国画院,进一步丰富了上海中国画院的藏 [详细...]
    1. “郁勃纵横——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艺术传承展”回望中日艺术交流
    2. 3月27日—6月29日,202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湖州活动年特展“郁勃纵横——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艺术传承展”在湖州市美术馆举办。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东亚文化版图上,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三位艺术家以金石书画为媒介,在中日艺术长河上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廊。此次展览正是对这段艺术史的深情回眸,也是献给湖州当选中国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的丰赡贺礼。 吴昌硕(1844-1927)作为“后海派”领袖,以雄强恣肆的金石书画艺术,为后世树立了典范。钱瘦铁(1897-1967)作为吴氏艺术观念的追随者,创造性地推进了海派艺术的发展。桥本关雪(1883-1945)作为日本南画革新的先驱,以吴氏艺术与日本传统绘画相融合,开辟了新境界。 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三人所构建的跨区域 [详细...]
    1. “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在辽博展出
    2. 3月29日,由辽宁省博物馆和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副馆长徐睿,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辽宁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刘宁出席开幕仪式。开幕式由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主持。 简牍是纸张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简牍由剖截成规则片状的竹子、木材制作而成。至迟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将简牍和丝织品制成的“帛”作为主要书写载体,尤以简和牍的使用最为广泛。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盛产竹,故简牍多为竹质,西北地区因为竹稀少,人们就多以松、胡杨和红柳等制做简牍。简牍一般出土于长城烽隧遗址、墓葬和废弃水井。简牍所承载的文字图画,真实 [详细...]
    1. 浙江赛丽美术馆“来自星星的画语”公益作品展开幕
    2. 4月2日,浙江省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活动·浙江赛丽美术馆第十一届“来自星星的画语”公益作品展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120余幅作品。 开幕式上,浙江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田宇原,浙江大学二级教授、浙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创始人、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会长许毅,浙江省美协主席团委员、美术报总编辑杨丽,赛丽正宏集团董事长、浙江赛丽美术馆创始人夏赛丽分别致辞。孩子们为多年来一直支持关注世界孤独症的活动爱心人士送上鲜花,他们中有艺术家导师,有“浙商妈妈”们,有“浙江残疾人艺术培训基地”的老师们,也有媒体人、医生,每一位都用自己的能量,传递爱与希望。 [详细...]
    1. 磐安县双溪乡“潘庄乡村美术馆”开馆
    2. 陈林森 梓誉春韵 46×61cm 水彩 4月2日,“双溪全国水彩名家写生采风作品展暨潘庄乡村美术馆开馆仪式”在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举行。 2024年8月,磐安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林森作为县级首批文化特派员,派驻到双溪乡潘庄村,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他着手对村里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特产特色等展开调研,针对村庄特色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用半年多时间打造美术展览和艺术活动的场馆——“潘庄乡村美术馆(横塘美术部落)”。 3月28日—4月2日,“全国水彩画名家写生采风活动”在双溪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50多位画家参与,画家们深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