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烽火丹青的时代印记——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巡礼
    2. 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视觉记录,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艺术语言的实验场。从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至今,一代代艺术家用画笔、刻刀和雕塑材料,构建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集体记忆。抗战美术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主题的崇高性,更在于它促进了艺术与民族命运的深度结合,为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 历史脉络:时代变迁中的艺术回响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深刻影响着抗战美术的创作形态。从救亡图存的战时动员到和平年 [详细...]
    1. 传统文化与陶瓷艺术设计研究
    2.   【摘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造型、纹饰、色彩等元素,为陶瓷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深刻内涵,使陶瓷作品兼具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持久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发展,陶瓷艺术设计应在深度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转换、跨界融合、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焕发新生,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策略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民俗风情与艺术形式,均对陶瓷艺术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设计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审美追求。   在文化多元化与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陶瓷艺术设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已成为行业关注的 [详细...]
    1.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创作革新:亨利·马蒂斯与野兽派
    2.   1905年,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上,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以其奔放大胆的色彩运用、粗犷的线条和突破传统的造型引发轰动。评论家沃塞尔在那些绘画中间看到了一座多纳泰罗风格的雕塑,惊呼道:“多纳泰罗让野兽包围了!”于是野兽派便成了这批青年艺术家组成的画派名称。然而,野兽派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19世纪末西方艺术迫切需要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寻求新的艺术表达语言的必然结果。出生在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的画家马蒂斯的探索与实践,则为这场艺术革命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与方向。   从马蒂斯的作品看野兽派的形式语言特征   ☆色彩运用的解放   在传统绘画中,色彩常服务于形体塑造和光影模拟,如达·芬奇《蒙娜丽莎》、伦勃朗《夜巡》和安格尔《泉》等。尽管文艺复兴画家和新古典主义画家在时间上跨越了四百余年,但他们 [详细...]
    1. 挥墨融新意:高希舜20世纪绘画艺术的创新探索
    2.   20世纪,高希舜在绘画创作中不断探索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其艺术实践不仅是早年深受传统绘画技法熏陶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思考与取舍。通过分析高希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画传情、以画抒怀的艺术精神。这些绘画作品在保持中国画传统审美的基础上,融合了写实性和现代性,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变革的贡献,让我们能深入理解20世纪中国画家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这对当今的中国画变革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高希舜(1895—1982),湖南益阳桃江人,20世纪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一生解囊办学以行志,潜心绘事,献身于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研究事业,在中国画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本文从高希舜绘画的艺术特点入手,探讨其在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独特贡献,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画变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详细...]
    1. 宗祠之美与文化之魂——评《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2. 张锋、任智英 《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近年来,华人华侨与建筑艺术史的交叉领域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宏观史论与文化史的综合视野方面,已有不少学者从侨乡文化、移民史与宗族制度等角度进行了开拓性探讨。张锋教授、任智英副教授合著的《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无疑为该领域提供了一部兼具学术厚度、文化温度与艺术感知的专著,在史料梳理、类型归纳与艺术解析方面均具有鲜明的原创性与地域化特征。   本书结构严谨,篇幅宏富,共六章,涵盖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华人宗祠建筑实例,既有宏观的文化溯源,又有细致的形制、装饰 [详细...]
    1. 现在是收藏入市的好时机——访艺术品鉴定专家刘忠彬先生
    2. 刘忠彬在博物馆参观学习   “当前的艺术市场形势虽显低迷,却恰是艺术品收藏从底部进入的好时机。”谈起收藏,艺术品鉴定专家刘忠彬侃侃而谈。刘忠彬系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专家组副组长、河南日报传媒艺术品鉴定特聘专家,多次参加古玩城及知名拍卖公司的艺术品鉴定与征集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品鉴定实战经验,深受拍卖公司、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的认可。   文化在收藏中传承   “人们自古就有收藏珍品的基因,对老物件的念旧与触景生情,都蕴含着收藏欲望。收藏的不仅是物品,更是其凝聚的审美、工艺、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刘忠彬认为,唐宋时期收藏之风渐 [详细...]
    1. 潮涌中原 波撼楚天——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湖北展综述
    2. 展览现场 记者 彭彬 摄   以中原画风为旗,以时代精神为魂,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在走遍全国29个省(区、市)后,于8月23日亮相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准艺术盛宴的华美绽放,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明对话。   本次展览与研讨会,超越了简单的作品陈列与学术研讨,其本身即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次生动演绎与文化守正创新的鲜活实践。它成功地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艺术桥梁,引发了湖北美术界及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正如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所评价的,此次展览为全国美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范本,对艺术家如何更好 [详细...]
    1. 以艺术全面展现中原大地抗战史诗
    2. 吴树栋 《史记·探路者》 油画 80年回望,山河已无恙,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在艰难的烽火岁月里,一部部文艺作品吹响战斗的号角,唤醒国人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为中华民族镌刻下精神的丰碑。河南省委领导的“战教团”“光明话剧团”、开封孩子剧团足迹踏遍河南,演出救亡戏剧、教唱抗日歌曲;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樊粹庭先生为抗战积极奔走,带领剧团义演募集抗战经费;《花木兰从军》《涤耻血 [详细...]
    1. 在群艺馆,孩子们爱上非遗
    2. 孩子们在威海市群艺馆参加非遗研学活动 威海市群艺馆供图 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大海边,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涛声,参观独具胶东海洋文化特色的非遗展馆是什么体验?对山东省威海市的中小学生而言,这种体验每年暑假都可以在威海市群众艺术馆(简称“群艺馆”)实现。 “寻迹·非遗”研学活动是威海市群艺馆持续多年的公共教育品牌。群艺馆利用自身非遗资源策划活动,且每年设置不同主题丰富研学体验。今年暑期的海草房研学专场就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目光。 “以石砌墙,海草苫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活动现场,海草房建筑技艺传人 [详细...]
    1. 让博物馆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
    2. 武侯祠博物馆多语种小讲解员为外国游客服务 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讲述人:蒋建义 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党总支书记 这个夏天,成都武侯祠这座拥有1800年历史的文化地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目光。为了让他们拥有更深入、真切的文化体验,我们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的国际服务体系,从专业讲解到智能导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今年,由于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办,武侯祠迎来了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观众。博物馆内,200台支持10种语言的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