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文物“出差”的终点在于“寻找共鸣”
    2. “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开展 近日,“天籁回响——项元汴诞辰500周年书画特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展,该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中国16家收藏单位的“顶流”展品;而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明星文物”猪纹陶钵眼下正在长沙展出,馆藏的黄宾虹画作即将“南下”深圳,开启文化对话。 如果说,暑期是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和学习的高峰期与集中期的话,那么,根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的通知,各地博物馆要主动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精品展览和活动,正是为了丰富公众暑期文化 [详细...]
    1. 从美术馆成“热门打卡地”说起
    2. 入夏以来,各地美术馆迎来客流高峰。浦东美术馆举办“奥赛博物馆珍藏展”期间,平日日均接待6500人,周末单日参观量突破1.1万人次;上海外滩美术馆试行现场发放入馆凭证,每日仅发放500组,馆外常排起百米长队。社交平台上,“美术馆打卡攻略”笔记超百万篇,小红书#美术馆拍照姿势#话题浏览量破3亿,不少游客在莫奈《睡莲》前举着奶茶摆拍,或在新媒体艺术装置旁开启直播打赏。 表面看,美术馆成为“网红地标”是文化消费升级的体现,折射出公众对艺术的亲近感。然而深层观察发现,部分参观行为正在偏离艺术体验本质。某艺术机构调研显示,62%的年轻游客在美术馆停留时间不足1小时,其中78%承认“主要为获取社交平台素材”。当《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沦为滤镜背景、八大山人的《孤禽图》成为摆拍道具,艺术空间正逐渐异化为流量生产场域。 [详细...]
    1. “无纸境——赵澄襄剪纸艺术特展”在潮州美术馆展出
    2. 赵澄襄 绿梦 现代剪纸 由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潮州美术馆主办的“无纸境——赵澄襄剪纸艺术特展”于7月12日至8月31日在潮州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是赵澄襄首个剪纸艺术学术回顾展,分为“启蒙·镂空入梦”“蜕变·解域实践”“剪纸艺术的解域化实践”三个板块,全面系统梳理了赵澄襄跨越60载的剪纸艺术探索,展出各个时期的作品逾500件,作品涵盖剪纸、国画、综合材料、丝网版画、装置等多个门类,以及300余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实物,呈现艺术家从自学潮汕传统民间剪纸的精髓到现代剪纸创作,再到跨界探索实践的艺术轨迹。 [详细...]
    1. 杨晓阳的丝路丹青40载
    2. 杨晓阳 丝绸之路·陕北纪行(局部) 208×1000cm 纸本水墨 2014年 7月5日,“丝绸之路——杨晓阳丝路40年美术创作暨文献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艺术家杨晓阳40年来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艺术探索,以作品展现这条千年商路的文化魅力。 杨晓阳作为“黄土画派”的重要传承者,其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展览精心设计主题探索、丹青意蕴、生活写生、水墨精神四大板块。其2025年新作《丝绸之路·人来人往》系列在上海首次亮相,打破了时间、空间、地理维度的跨度,冲击了一切民族与地域的局限,释放创 [详细...]
    1. “目遇·游心——任哲作品展”在京开幕
    2. 任哲 迹 40×50cm 布面油画 2025年 7月5日,一场聚焦当代艺术探索的展览“目遇·游心——任哲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学术支持。 作为艺术家和研究者的任哲,多年来,他的艺术创作深入挖掘图像与现实的绘画观念,不断探讨空间叙事的多重可能性。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及人士收藏。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任哲的“画中画”与“自风景” [详细...]
    1. “色见·李向阳”在上海启幕
    2. 李向阳 红 200×200cm 综合材料 日前,“色见·李向阳”在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启幕。这场展览既是艺术家李向阳72载人生的视觉自传,更是一场以色彩解构生命、克服偏见的精神探索。 李向阳,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一级美术师。曾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组美术创作员,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等。 “色见”,源自李向阳跨越20余年、色彩倾向十分明显的七件作品。最早一件,始于2003年,那是生命忧患意识受到强烈冲击的年份。之后,时断时续地,又完成了规格一致的六件,呈现出他多彩而谨严的人生色系。 [详细...]
    1. 华君武漫画艺术展在京举行
    2. 为纪念华君武诞辰110周年,日前,由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国际联络部、机关服务中心主办的“华君武漫画艺术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展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虹子,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华君武先生亲属华方方、张恂以及来自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领导胡英军、李翔、苏芳芳、鲍次立、卢庆华、郑旭东、庞井君、肖世革、刘冰、薛长绪、张天文、黄群、夏小虎、侯仰军、杨伟华等参观展览。 展览展出了华君武近 [详细...]
    1. “相无古今”——在浙江省博超感沉浸体验石窟艺术
    2. 7月8日,一场跨越时空界限的艺术盛宴“相无古今——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本次展览由物质现实区域、增强现实区域、虚拟现实区域组成,突破传统文物展示框架,运用前沿数字技术打造超感沉浸空间,引领观众步入一场融合千年石窟艺术精华的感官之旅。 本次沉浸体验秉承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思路,采用“实物+数字沉浸体验”方式演绎石窟艺术的东渐演变主题,全力呈现石窟艺术之美。全场沉浸体验内容覆盖犍陀罗艺术、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主题。观众无须远涉千里,即可置身于壮丽石窟群中,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 [详细...]
    1. “游园逸境——新水墨的园林精神转译”在深圳开展
    2. 日前,“游园逸境——新水墨的园林精神转译”在深圳至美术馆举办。 园林是“第二个书房”,更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角落。园林主造园不仅为了居住和享乐,更是为了寄托情怀,安放精神。园景讲究入画境,营建体现出造园主的审美以及哲学观。逸境,是一种安乐闲适的环境,一种远离尘嚣的心境。在中国古代文人眼中,逸境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所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它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也是繁忙的深圳都市人所追寻的状态。 本次展览邀请16位艺术家参展,他们是生活在当代的文人墨客,青年艺术家以精工细笔入画造境,或以雕塑延伸园中画意,创造心中的一片精神园林,展现独特的艺术造诣与人生哲学。 展览特邀学术主持朱小钧提出中国的园林有三重特殊属性“物理空间,文化符号,精神载体”三类别,分成三个篇章 [详细...]
    1. 龙美术馆举办“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
    2. 7月13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举办“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以个案研究为特点,反映新中国美术创作的源流与发展,以及这一段特殊时期内主题美术创作给予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创作的影响。展览选取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主题性创作150余件,有油画、中国画、版画、素描、雕塑、宣传画、年画等,其中绝大多数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分三个板块展出: 第一板块“领袖与革命”,以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形象和事迹的创作为主,包括表现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主题创作,以及表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在保家卫国的历程中,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进而走向胜利的历史过程创作。 第二板块“延安精神”以版画为主,所展出的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为开端,表现了鲁迅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7(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