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时序有光——郑光旭油画作品展”将在北京云上美术馆开展
    2. 郑光旭展览序 郑光旭曾在东北学习工作,他2008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毕业,在那里学习、交流的时间比较长。在列宾美院学习的人,对油画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前一段时间看过他的作品展览,其作品体现出他在列宾美院学习时善于吸收俄罗斯的风格与表现方式,从而对油画有较深入的理解。他的作品不管是风景还是人物,用笔都比较潇洒,也很生动,是一位比较优秀的艺术家。 他同时也是一位油画艺术的研究者,发表和出版过不少学术文章和著作,主持策划专题展览,对于油画艺术的交流与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特别是2019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美术馆主持策划“一路守望对话未来— [详细...]
    1. “世象心研——杨晓刚绘画艺术展(济南站)”在济南开幕
    2. 10月20日下午,“世象心研——杨晓刚绘画艺术展(济南站)”在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正式启幕。 此次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承办,山东画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以“世象心研”为核心理念,通过“学院筑基——从蒙养之笔到心迹溯源”“观世探微——过程中的意义生产”“聚光成境——笔墨与时代的共振”“象外之维——可能与更多的可能”四个单元,展出杨晓刚自1985至2025年间创作的速写、素描、国画作品59件,各类小稿28件以及丰富的文献,完整勾勒了其启蒙、求学、创作等不同阶段的创作脉络与艺术成就。 [详细...]
    1. “无人之境——田卫平绘画展”在哈尔滨开幕
    2. “无人之境-田卫平绘画展”全国巡展哈尔滨站在西城红场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学术支持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由中国油画学会、北京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中国油画杂志、黑龙江省油画学会、红场美术馆、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共同主办。 “无人之境——田卫平绘画展”哈尔滨站的展览是全国巡展的第五站,巡展历经江苏、山东、贵州、广州、这次回到田卫平先生的家乡哈尔滨,也是田卫平先生对家乡的汇报展。展出了田卫平先生近几年创作的百余件作品,系统展示了他近几年的优秀作品。 他以养育其成长的黑土地为题,创作了 [详细...]
    1. “风骨云烟——吕金光上海书法展”将开展
    2. “风骨云烟”,四字琅然,如击玉磬,余韵悠长。这不仅是一个展名,而是吕金光先生艺术精神的生命力,更是他与传统深度对话后的美学宣言。他于行草笔墨中,对文人精神进行哲学演证,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当代诠释。我们以“风骨”与“云烟”两个对偶美学范畴,开启这场书法的视觉盛宴,也是对与中国艺术之境的沉潜与朝圣。 此次展览,旨在引领观者步入三境界:初见时,为笔画的力度与墨色的氤氲之美所震撼,沉醉于笔走龙蛇的形质之间;细品时,感受到书家融于笔墨中的坚毅灵魂与洒脱情怀,感动于刚柔相济的人格力量;回味时,领悟到一种贯穿中国文人血脉中,平衡现实与理想、法则与自由的生命哲学。这三个层次的递 [详细...]
    1. 郑州商城发现70载——展望夏商文明考古新蓝图
    2. 郑州商城内城东南区域发现的石砌挡水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10月19日,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以及剑桥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大英博物馆等国外知名机构的2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郑州商城70年的辉煌考古历程,携手展望夏商文明考古事业未来的壮丽蓝图。 研讨会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张国硕、剑桥大学麦克唐纳研究所教授梅建军、达特茅斯大学教授艾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 [详细...]
    1.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陈焕新引客来
    2. 游客在互动屏幕上进行“碑文镌刻” “以前来过碑林,不少珍贵碑刻只能隔着玻璃远远看,这次不仅能清晰地看到《严公贶墓志》上柳公权晚年含蓄内敛的笔触,还能在电子屏上临摹‘颜筋柳骨’,带孩子逛了一上午都不觉得枯燥。”国庆中秋假期,来自河南的游客李睿娟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北区场馆“星耀长安”展厅内流连忘返,她感慨科技让文物“活”了起来,自己与家人是边观展、边临摹、边与古人“对话”,完全沉浸其中。 西安碑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将唐代《开成石经》等珍贵碑刻迁移至现址集中保护,奠定了碑林雏形。1944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详细...]
    1. “大美”“小美”:文景盛世之美
    2.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的“文景之治——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特展备受瞩目,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本次展览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展览共展出184套(253件)珍贵文物,打破地域限制,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两千里山河、穿越两千载岁月的对话。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观众或驻足于精美文物前,静静品读西汉盛世的物质文明成就;或跟随讲解员的讲述,深入探索帝陵深处的思想文化内涵。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志国表示,本次展览与2025北京文化论坛同步开幕,实现了专业论坛与公共文化活动相呼应,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好 [详细...]
    1. 承千年窑火 展定瓷之美——看纪录片《定窑瓷话》
    2. 中国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官窑名瓷,定窑是其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在近千年的生产史中,定窑有长达500年的贡御史,以淡雅釉色、丰富纹饰和简约典雅造型而闻名。近日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定窑瓷话》,以定瓷匠人故事为切口,呈现了定瓷从历史辉煌迈向当代复兴并焕发创新活力的千载历程,引发广泛关注。 《定窑瓷话》跨越千年时空,揭秘定窑身世之谜:定窑断烧以来,考古学家与陶瓷工匠设法发现窑址、梳理“家谱”、复原工艺。定窑遗址东起通天河畔,西止燕川山下。从涧磁村堆积如山的瓷片遗址,到北岳庙中介绍唐代窑业管理的碑刻,表明定窑艺术并非孤立的文化遗产,它的诞生与兴盛离不开河北曲阳乃至 [详细...]
    1. “两岸汉字艺术节”举办
    2. 近日,第十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举办。本届艺术节推出“字圣千秋——第十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雕塑作品展”,以古柏为创作主题,集中展示来自两岸的书法、篆刻、雕塑名家作品200余件,两岸青少年作品100余件。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艺术家座谈会、艺术讲座、笔会等活动。展览活动持续至10月23日。 “两岸汉字艺术节”系列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共同创办,自2010年在大陆举办以来,已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办十四届。本届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详细...]
    1. “严文明纪念室”揭牌
    2. 日前,“严文明纪念室”在第三届“良渚论坛”上揭牌。 严文明是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考古教育家和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家,是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荣获者。 据介绍,严文明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领域的研究,以卓越的学术建树,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科的不断发展,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方向明表示,严文明先生是良渚遗址考古和保护事业关键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之一,“经过多方协商和家属认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决定,将‘严文明纪念室’落户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让严先生开创的学术道路继续延伸,让严先生培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9(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