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江西赣州非遗工坊——让“老手艺”变成富民“金钥匙”
    2.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荣仿在赣州市瑞金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制作竹编产品 赣州市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供图 在廖奶奶咸鸭蛋非遗工坊,村民把精选的鸭蛋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再裹上黄泥、盐巴和锅灰,腌足40天后,口感地道的咸鸭蛋就制作完成了……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的推动下,江西赣州的非遗工坊成为传承文化的阵地、带动就业的平台、促进发展的引擎。 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的廖奶奶咸鸭蛋非遗工坊,村民正忙着制作咸鸭蛋。精选的鸭 [详细...]
    1. 武汉剪纸“剪”出非遗新绿
    2. 融入武汉剪纸的高定服饰 武汉市青山区摄影协会供图 灵动飘逸的楚凤纹样,寓意高洁坚韧的竹、菊、兰等武汉剪纸经典元素,通过镂空、叠加、刺绣与螺钿镶嵌工艺融入高级时装,传统剪纸在立体裁剪与精工制作中焕发新生。日前,2025武汉时裳产业荟举行,武汉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松柏的团队与中式高定服装品牌煜秀堂联袂设计的7套限量中式高定服饰登场,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在制作上融入了螺钿镶嵌等工艺,让剪纸艺术在灯光下显得更加灵动。”煜秀堂品牌负责人说。在走秀现场,嘉宾对7套服饰连连发出赞叹,一位设计师说:“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行走的非遗艺术画卷’,创造性地将 [详细...]
    1. “西夏陵”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 “西夏陵”1、2号陵 齐鸿灿 摄 当地时间7月11日,法国巴黎传来喜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贺兰山东麓,风沙吹拂“西夏陵”,缓缓筛落历史的诗行。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世纪至13世纪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的陵 [详细...]
    1. 60天复制经典文物,00后作品成国博新宠
    2.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场艺术展引起大家关注。展品中,一顶“九龙九凤冠”成了“顶流”。   九条龙、九只凤、4800粒琉璃珍珠、近5000个零部件……这件用琉璃复刻的九龙九凤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上,和古代中国展厅内的明孝端凤冠遥相呼应,惊艳全场。   这件作品的主创之一是一位年轻的00后小伙——山东淄博琉璃手艺人孙启烨。   九龙九凤冠是明代孝端皇后的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真品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款凤冠是皇后在出席正式场合时佩戴的,是国博凤冠冰箱贴的原型。 [详细...]
    1. 儒家文化特展亮相孔子博物馆
    2. 展出的鲁大司徒铺。 乔冠宇摄   近日,“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故宫博物院、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主办,孔子博物馆承办,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故宫博物院2024年在午门展厅举办“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之后全国巡展的首站。   展览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3个单元,通过丰富的考古实证 [详细...]
    1. 宁夏固原文物珍品汇聚上博 展现多元文化交织画卷
    2. 北周凸钉玻璃碗。 上海博物馆供图   体现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子母豹铜扣饰,沿丝绸之路传入的萨珊风格凸钉玻璃碗,融合希腊和波斯文化的鎏金银壶,刻画胡人乐舞的绿釉陶扁壶……近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展的“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呈现了一幅多元文化交织的绚丽画卷。   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南连接关中平原,西通河西走廊,北邻大漠草原,自古就是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地带。   展览分为“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3个部分, [详细...]
    1. 陈玉树圆明园《松风》55号亮相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
    2. 近日,“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开幕。中意建交55周年特聘艺术家、四君子艺术中心主席陈玉树的作品圆明园全球限量版《松风》55号应邀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代表作品亮相特展,以榫卯智慧与文化符号的深层隐喻,再次书写由北京到罗马、由北京到米兰的人文交流故事。 《松风》55号紧扣中意建交55周年的历史节点,以榫卯结构的“连接智慧”隐喻两国关系的紧密共生。以“四平八稳”的方正形制呼应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桌面与四足的对称结构又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美学法则不谋而合,象征两国文明根基的厚重。 正如创作理念所指,《松风》不仅是古典家具的艺术呈现,更是“从丝绸之路到现代文明”千年情缘的当代见证,让东方造物哲学与意大利人文精神在方寸之间实现跨越时空的共鸣。 [详细...]
    1. 山西应县运用人工智能监测千年木塔——机器狗参与古建保护
    2.   夏日,在山西省朔州市的应县木塔景区,游客们正欣赏这座古老建筑。“哒哒哒”,一只银白色的机器狗,爬上台阶、进入木塔,以毫米级精度执行古建扫描任务……这一幕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   应县木塔始建于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历经风雨侵蚀,塔身出现倾斜,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针对传统人工测绘精度不足、接触式损伤等难题,近年来,当地政府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开展了“智慧应县木塔”等合作项目。利用机器狗进行文保工作,就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足稳稳踏在地上,头部搭载的摄像头开始旋转,3D视觉系统捕捉头顶藻井雕花的细微纹理,传感器阵列在光影中闪烁——机器狗开始工作了。   “我们头顶的藻井距离地面有好几米。如果人工采集数据,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现在用机器 [详细...]
    1. 为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点赞
    2.    【光明时评】    今年暑期,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纷纷调整开放时间,错峰延时开放成为一大亮点。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的措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将择期向公众提供延时开放服务。   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博物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广泛影响着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大多数博物馆的开馆时间与上班族的上下班时间保持高度一致,造成相当多的人只能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前往参观。   在节假日,由于集中休假的人数较多,参观需求总量往往会大幅 [详细...]
    1. “丹青绘盛世,墨韵润龙乡——当代中青年书画名家学术展”将启幕
    2. 前言 巍巍伏牛,钟灵毓秀;悠悠龙乡,文脉绵长。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宛如镶嵌于豫西南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出灿烂辉煌的文明。这里是蜚声中外的恐龙之乡,数以万计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的恐龙蛋化石破土而出,无声诉说着远古生命的传奇;这里亦是人文荟萃的风雅之地,重阳文化在此发轫传承,自魏晋葛洪、郦道元踏足抒怀,到李白云游、居易留韵,乃至郑板桥泼墨题咏,百余首传世诗篇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老界岭的壮阔云海、龙潭沟的飞瀑流泉、老君洞的道家玄韵、五道幢的奇险峻秀,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笔,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 净土书画院扎根西峡,作为南阳市首家综合性文化艺术平台,集书画展览、学术研讨、艺术品交易、专业装裱与艺术教育功能于一体,始终以“弘扬传统文化,推动艺术创新”为使命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9(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