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何汶玦在锦都”个展将在北京开展
    2. 前 言 何汶玦在锦都艺术举行展览,是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居然在二十年后才实现,这会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故事吗?2005年,北京锦都艺术中心成立,在798艺术区开设空间,举办第一个展览,何老师不期而来。那时他已声名鹊起,年轻英俊潇洒,脸上浮现着真诚腼腆的笑意,不时又露出一种桀骜不驯的神色,就像是要告诉世人:偌大艺术世界,舍我其谁也?年轻人气盛,并非妄自尊大,自信来源于作品画得好,关键是作品卖得更好!我从业二十年的经验,“卖是硬道理”无疑是头一条。齐白石是卖出来的,吴冠中是卖出来,何汶玦也是卖出来的!大卖特卖对艺术家不仅意味着真金白银源源而来,也是意味着艺术史上的地 [详细...]
    1. “我行我素——陶华作品展”将在山东画院开展
    2. 院长寄语 经过多年的绘画实践与探索,陶华的作品呈现出“虚淡清净,温和浪漫”的风格面貌,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她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她的作品题材较为广泛,既有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乡村生活、人文情怀的展现,体现了她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并且传达出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扎实的绘画功底,无论是笔墨的运用、线条的勾勒,还是山水层次感、立体感的营造,或者对树木、云雾等细节的刻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变化,营造出山水的意境之美。与传统山水不同,陶华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 [详细...]
    1. “画胆琴心——中国画名家画古琴形制学术邀请展”在北京开展
    2. 前言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致可归纳为形象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等。形制之美于中国画而言,堪称种类多样、各有其美,有手卷、条幅、中堂、条屏、横披、圆扇、折扇、册页、斗方等多种形式。这些传统的中国画特有的形制承袭千年至今,仍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惟画家常用,也尝闻见举办有某一形制的专题画展。除以上常见的国画形制之外,当下少有具备东方美学特征、适用于中国画创作的其他形制出现,在中国画百花齐放的当下时代,可谓憾事。 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的古琴,与中国书画的渊源深远。古琴的造型优美,形制多样,有仲尼式、神农式、落霞式、蕉叶式等几十种。 [详细...]
    1. 姜寿田丨草书史上的晋唐一体化
    2. 在草书史上,晋人以幻想型和富有哲理性的草书确立了新的书法美学范式,并从笔法上臻至书史典范。它几乎从最基础和最高标准开启了书法美的历程。由此,它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文人书法的第一座高峰并对唐代书法构成规导和影响。唐代书法之于晋代书法其同构性表现在存在于两者之间的隐性结构和观念呼应。初唐书法以中和美学阐释王羲之书法,使王羲之成为儒家美学笼罩下的书圣。初唐书家也无不心仪倾力于王羲之书法。虽然“法”的异化影响了初唐对王羲之的正确接受,但是在初唐书家心目中,始终潜隐着一种魏晋情结,这主要表现在对王羲之的心摹手追。孙过庭《书谱》从书法到理论都传递出唐人的这种审美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晋唐一体化的内在结构即是晋唐草书跨越4-5个世纪的接续与递承。作为唐代最具天才性的草书巨匠怀素,他早年草书完全是一派晋人风范。其《论书帖》便极具典范性地透出遒媚之晋韵感。而在张 [详细...]
    1. “小风景——靳卫红个展”将在济南开展
    2. | 策展人寄语 | 时光须臾,距离第一次为靳卫红策展已经差不多快十年。十年来许多曾经熟悉的事物变得模糊,同时也让人明白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结识了更珍贵的人。这些年来,很荣幸能和靳卫红成为朋友,对于她的画,我似乎越来越有体会了。 上帝为靳卫红开了好多扇门。她蕙质兰心,又聪明勤奋,有特别多爱她的朋友,感觉生活中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她还是一位学者,著名媒体主编和艺术家。这些成就足以让一个人在眼下的时代活得如鱼得水、得意洋洋,但她却不允许自己沉溺于庸常的轻巧与快乐中。她对待艺术孜孜以求,严谨而又虔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信徒一样对所有生命充满 [详细...]
    1. 推动艺术学科名词规范化
    2.    【观者有心】   艺术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传播力的必然要求。艺术学科名词的规范化收录、阐释、标注,艺术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科学标定,艺术术语分类标准的科学界定,是构建“三大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2022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学科目录为艺术学研究提供了科学而标准的分类规范。可是,随着艺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传统艺术学类别中发展出许多交叉学科,各学科从不同角度对相关术语进行定义,造成相同的术语定义各异、用同一个定义去阐释多个术语以及多个术语的定义交叉重叠等问题。因此,对艺术学科名词进行规范界定和分类,统一术语,明确概念,提升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成为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解决 [详细...]
    1. “第40届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开幕
    2. “第40届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暨“第9届中国·日本学生书画联展”开幕。陕西省文旅厅供图 “第40届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暨“第9届中国·日本学生书画联展”13日在西安开幕。 陕西省与京都府自1983年7月正式结为友好省府,并于198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助推两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至今已持续举办40届。 自2015年起,又增设“中国·日本学生书法展”,致力于为两国培养青少年书画艺术人才,在两国青少年学生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推动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起到 [详细...]
    1. M+公布“希克奖2025”入围艺术家名单
    2. 图片:M+. M+公布入围第三届希克奖的六位艺术家名单,包括:毕蓉蓉(1982年生于宁波,现工作于上海)、何锐安(1990年生于新加坡,现工作于新加坡)、许家维(1983年生于台中,现工作于台北)、刘慧德(1987年生于澳门,现工作于纽约及澳门)、潘岱静(1991年生于贵阳,现工作于柏林),以及黄炳(1984年生于香港,现工作于香港)。入围艺术家将参与2025年9月在M+开幕的“希克奖2025”展览,奖项最终得主将于2025年12月公布。 入围艺术家在由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担任主席的评审委员会会议上选出。国际评审委员包括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M [详细...]
    1. 抗议者用巴勒斯坦母子照片遮盖毕加索画作
    2. “青年诉求”成员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抗议,2024年10月9日. 图片:Youth Demand. 就在两名年轻环保抗议者因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向文森特·梵高1888年的画作《向日葵》泼汤而被判入狱几天之后,10月9日,又有两位年轻抗议者进入同一美术馆,在巴勃罗·毕加索1901年的画作《母性》(La Maternité)上粘贴了一张巴勒斯坦母子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巴勒斯坦记者阿里·贾达拉(Ali Jadallah)今年3月在以色列围困加沙希法医院期间拍摄的,画中一位母亲抱着满身是血的孩子哭泣。这两位抗议者隶属于气候行动组织“停止石油”(Just Stop Oil)的学生分 [详细...]
    1. 博物馆工作人员误将艺术品当垃圾丢弃
    2. 亚历山大·拉维,《我们共度的美好时光》,1988. 图片:Lam Museum. 一件由两个看似凹陷的啤酒罐组成的艺术品被荷兰一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毫不客气地扔进垃圾桶,后被策展人及时捡回并恢复展出。这件由法国艺术家亚历山大·拉维(Alexandre Lavet)于1988年创作的名为《我们共度的美好时光》(All the Good Times We Spent Together)的作品,被安装在位于荷兰利瑟(Lisse)的LAM博物馆的玻璃电梯顶上,这是一间专门展示饮食相关主题的博物馆。拉维用丙烯颜料精准绘制了每个罐子的细节,而其随意的摆放和逼真的外观让人联想到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5(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