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五年成功任期后, 张然将卸任今日美术馆馆长
    2. 张然 Jessica Zhang,摄影师:郭皓文 今日美术馆理事会宣布,在五年的任期届满后,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将于2025年3月26日卸任馆长职务,并受聘为今日美术馆“荣誉馆长”。 五年之约,在挑战中重塑 张然任期的五年,是今日美术馆经历变革的五年,也是全球历经变革的五年,是数字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的五年,也是今日美术馆建馆23年以来最具挑战的五年。在张然的带领与美术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日美术馆始终坚持“立足今日,面向未来”,聚焦学术深度的同时,开拓全球视野的广度,持续探索当代艺术与 [详细...]
    1. 放下执念,笔随心走,意随笔行,艺术的真谛便有可能显现
    2. 冰雪覆盖的圣彼得堡芬兰湾海岸(油画) 50厘米×60厘米 2003年3月 李 平 初执画笔时,总是被眼前的对象所困,执着于形似,痴迷于细节。这种执着恰如人生初期的迷茫,也许——人们大都是在这世俗的标准中寻找方向,在既定的框架中亦步亦趋。 当技法渐熟,画家开始突破对象的束缚,但往往又会陷入技法的桎梏。构图、透视、色彩、光影……规则如同人生的种种规范,让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又容易失去了本真。这困境恰似人生中期的困惑,也许——我们正是在这种追寻中迷失了自我。 真正的突破往往始于放下。当画者不再执着于对象与画面,笔随 [详细...]
    1. “游观悟记”——山水画写生教学与实践的思考
    2. 《庐山》,248×125cm,纸本设色,2023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绘画中的“写生”,原指脱离粉本而直接对大自然中的花木、鸟禽、草虫、走兽等进行观察和描绘,因而一般用为花鸟画的专称。明代唐志契说,“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是为明证。但人物、山水写生,又分别称为“写真”和“师造化”。近百年来中国画受西方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师造化”、“写真”、“传神”等具有丰厚本土文化内涵的概念术语,因西方美术的写实主义的写生引入而逐渐被遮泯。古人的山水画写生与现代美术(山水画)教学的写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传统山水画中 [详细...]
    1. 拒绝千篇一律,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思考与灵魂共鸣
    2. 一 转瞬间,世界已然天翻地覆。“魔童闹海” 以破竹之势席卷全球票房。昨天,还不会写诗的人,借助某平台发布了几首AI作品,登上热搜。坊间盛传:“人” 变得越来越没用了。机器人做手术比医生精准;机器人保姆比人省钱;就连高级记者也受到了冲击,开会时只需打开录音,AI 整理出的新闻稿比人全面。 迷茫。虽然已是“耳顺”的年龄,但在纷繁、多变,AI比“人”(这应该是个伪命题,更高级的AI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聪明,应变能力比人超强的时代——陷入短暂的迷茫而迷惑。在这看似黯淡的时刻,有幸读到邢俊勤的近作——《湖·说》和《树 · 说》两幅油画。最先吸引你细观又深思的:是画家在两幅作品中都用了“桃”(枚红)色。《湖 · 说》中,桃色是一缕远光映衬下的部分背景;《树 · 说》中,主体女子的衣衫用了枚色, [详细...]
    1. “慧定生机——林海钟作品展”将在北京开展
    2. 处山林间,悟“定·慧·生机” 艺途漫漫,林海钟教授以卓异之风、渊邃之思,辟一己精神之境。其“定慧生机”展于京师,实乃传统与当下、自然与心灵深相晤对之良机也。 海钟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之名宿,兼领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之会长,其艺根植于传统山水画之沃壤,而绽现代创新之瑰丽。“定慧生机”四字,禅意无穷。“定”者,乃其于纷扰尘世坚守艺术初心之笃定也。时移俗易,艺潮多变,海钟潜心精研传统笔墨,于古之名流艺术精髓中,探绘画之真谛,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海钟依此定力,厚积而薄发。 静能生慧,学亦生慧。“慧”者,海钟艺术创作之源也。与 [详细...]
    1. 郑天伦“话”水墨:向内求,让自己的灵魂自由
    2. 几番思量苦与甜 136x68cm 纸本水墨 郑天伦 2025 家里养了两年的牡丹鹦鹉,终守不住春风的撩骚而飞走了,这让我心绪乱了好几天。确实春光易醉人,静卧在躺椅上眯着眼看画墙上一张张“日课”水墨人物,我又开始了苦愁:我还能这么画下去吗?下一张又该怎么去画? 观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现状,无论你怎么“百家争鸣”,其探究基点最后都会落在笔墨和造型这两个基本问题上,它们犹如飞机的两翼,而机体则是画家,你想飞起来,飞得高,飞得远,两翼缺一不可。 笔墨上,在笔墨上的造化,先得通晓笔墨语言,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就是“画笔墨关系” [详细...]
    1. 解构与重启:西方绘画多元基因对当代水墨的启示
    2. 我最近画了一批画,命名为《绘画重启》系列。这是通过外在向内求的一种产物。 我所理解的,所谓的当代是与传统相比较而言存在的一种形式,它形成与之传统不同的一种艺术表现和面貌,我的绘画方向虽没朝着这个路径发展,但我对此却有着不少思考,一是基于我二十几年前在天津和北京做《今日先锋》美术编辑和《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时经常接触中国第一批搞当代艺术的人,其间自己也画过一个系列《城市寓言》。再者,就是近几年我多次去欧美众多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对我的影响、冲击和启迪是分不开的。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多样性实验与东方水墨艺术的相遇,构成了全球化语境 [详细...]
    1. 以情感为灵魂——青年画家刘森对“自在”的追问
    2. 中央大街·夜 40.5cm×75.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源于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感知。随之而来的创新,则是在对“传统”的动态解读中,以时代为驱动,在新的思维和路径上所进行的创造性地发扬。刘森以其独有的艺术理念和个性化的审美视域,通过作品展现了其在时代文化语境中对于传承和创新的深度思辨。其画作在“思维、学术和情怀”方面所体现的执着追求,夯筑了他作品中审美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 作为创作的内涵载体,思想性是刘森探寻艺术创作的本质核心。对他而言,内心与外界进行深度对话和反映的过程,体现着他在艺术追求中的创新自觉,呈现 [详细...]
    1. “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将在上海开展
    2. 朱屺瞻艺术馆继2019年、2021年、2023年、2024年“一间自己的房间”艺术家系列邀请展后,再续女性艺术实践,于2025年3月22日至5月12日推出“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 作为海派知名的山水画家,家学渊源的张弛,自幼受父亲知名山水画家张大昕影响,接受传统中国画学的熏陶与训练,她对中国画笔线的体认,不仅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功底,而且其悟性也远远超越了她的同龄人。 198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师承中国山水大家陆俨少先生,主攻山水画。后东渡日本。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山水画佳作。多年来,张弛深入研究笔墨技法,体悟写意诗情,用笔墨行走,与山水呼应 [详细...]
    1. 寻索中华文化之美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塑造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演化进程。中华文化美在何处、何以为美,在具体专业领域各有剖析,但鲜见总括、综贯于一编。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精心组织推出的《中国文化之美》一书,从国学、礼仪、音乐、文学、美学、书法、绘画、纹饰、色彩、服饰、戏曲、建筑、器物等十三个方面,展现中华文化春色满园的绚丽景致,基于当代视野和立场,重新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核心美学概念。该书篇统精妙,名家荟萃,各篇不仅琼枝挺秀,而且交相攒映,高度概括且生动诠释出中华文化之美及其根脉所系。 美在何处   美伴随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