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点亮“文明的星河”
    2. 作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的成员国覆盖了从黄河长江流域到伏尔加河流域、从印度河流域到波斯高原的广袤文明地带。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9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博物馆和机构共同推出的“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这不仅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文物实体展示,也是为即将开幕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献礼,展示文化交流超越时空,连接成员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文物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 [详细...]
    1. 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优秀沙画作品展演活动举办
    2. 展览现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8月23日至26日,由北京沙画协会、顺义区文化馆、顺义区少年宫主办,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支持,各区中小学、少年宫沙画学员参与的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优秀沙画作品展演活动在北京市顺义区文化馆举办。 在为期三天的展演活动中,来自北京各区的百余名参赛选手向评委和观众们展示了精彩的沙画表演,吸引现场5000余人观看。同期开展的中轴线主题沙画情景剧表演更以其独特的互动体验模式通过5场表演吸引千余名观众参与其中。 此次沙画作品展演不仅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推动了沙画艺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交融, [详细...]
    1. 云腾
    2.    【千字说文之“云腾”】    云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观,也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对象。农业社会中,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古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了云的聚散变化与降水的关系。《千字文》中,接续于天地、星辰、四时与历法之后的,便是“云腾致雨”这一气象规律。   小篆中,云气之“云”写作“雲”,上面是“雨”,下面是“云”,在字形中体现出“雨”和“云”的密切联系。甲骨文中的“云”字,上方的横画象征着天,下方卷曲的笔画像云气回旋之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提到了两种类似的古文写法,与甲骨文一样,都反映着古人对云形态的观察。这种写法也是如今“ [详细...]
    1. 谁是孔门最可爱的弟子
    2.   孔子最重要的弟子大概有七十多人。这些人的历史评价和地位,随着朝代变迁有所浮沉。有些原来地位很高的,后世不再重视了;有些原先平平无奇的,后世被抬到很显要的位置。但如果问孔子在世时,最看重哪几位弟子,其中肯定少不了子路、颜回、子贡三人。   这三个人,无论年龄,还是个人才性、入门时间,都相差很大,孔子虽然对他们都很器重,但态度也有所不同。子贡既有出色的资本运营能力,又有不世出的辩才,是孔门弟子里仕途最成功的。孔子虽然不太推崇口头上的雄辩,但很实在地欣赏子贡的能力。颜回德行第一,好学第一。说到颜回,孔子从来只有满口称赞,这种待遇其他弟子一个都没享受过。无疑孔子是把 [详细...]
    1. 丰子恺与缘缘堂
    2.   丰子恺先生从不骂人,他的平和、善良、勤勉、智慧,正是嘉兴人性格的体现。然而他在《还我缘缘堂》一文中骂人了,他痛骂的是“狗彘豺狼”。我想,他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应是愤怒到双手打颤。   事关缘缘堂,事关炸弹以及血与火,他不能不爆发。   缘缘堂,一处坐落于江南小镇的体现安居与艺术创造的文人书屋,平白无故被外族的炸弹夷平。这便是杭嘉湖水乡在那个不幸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个再平和的人,面对那样的摧残,也无法不怒发冲冠。   丰子恺是极喜爱缘缘堂的。   建于石门湾的这座结构精 [详细...]
    1. 从文体看“昆仑石刻”的性质与真伪
    2.    【学术争鸣】     6月8日以来,“昆仑石刻”的质疑之声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风化痕迹是否可信、纪年是否合乎历法时节、文字释读与字形是否可靠、“采药”一词是否晚出、书法气息是否属秦代刻石、内容是否符合史书记载。针对这些质疑,刘钊先生《我对昆仑刻石的看法》《再论昆仑石刻》二文已逐一论证回应。在刘钊先生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笔者拟就文字释读、文体性质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与补充。 “臣翳将方技采药昆陯”考辨   “昆仑石刻”所述“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见上图)采药昆陯”中残存的“方(见上图)”一词,学者释作“方支(技) [详细...]
    1. “昆仑石刻”中的“魏晋新体”之疑
    2.    【学术争鸣】      自6月8日仝涛先生首次在《光明日报》论述“采药昆仑”石刻至今已有两月余,围绕该石刻的真伪之辨一再掀起小高潮,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在不断积累,但仍未有定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来自文字学、文物学领域的学者多有信其为真者,而来自书法学、金石学等领域的专家则多疑其为伪。尤其是诸多书法界同仁看到作为“铭石书”,考虑场合和介质的不同,不应简单将诏版、权量、竹简的字法与“昆仑石刻”做简单类比,笔者亦深然之。笔者曾于6月9日在个人朋友圈感慨:“我不是历史、考古、地理等领域的专家,对这块石刻的文本、位置、新旧程度等无法判断。但仅凭书法,我可以确定这是 [详细...]
    1. 辨伪与述真——从“昆仑石刻”谈起
    2.    【学术争鸣】   针对当前“昆仑石刻”的研究,王子今先生指出:“质疑者或以为现代伪刻……而这一判断生成的依据之一,也包括石刻如果存在两千余年,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这一疑问。”(王子今:《昆仑河源方向的“昔人所刻篆文”》)看到这段归纳,我想起了欧阳修对石鼓文的看法。   唐初石鼓文重现人间,发现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的三畤原。唐人做了很多研究,如张怀瓘、杜甫、韦应物及韩愈等,一般都认为是西周之物,没有疑义。至北宋,欧阳修始对石鼓文提出怀疑,云:“岐阳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隋唐古今书籍粗备,岂当时犹有所见,而今不见之邪?”但 [详细...]
    1. “溪山有我——毕宝祥写生作品展”(淮安站)将在淮安市美术馆开展
    2. 关于写生 一、我为什么偏爱写生? 我们小的时候学画,范本稀缺,很少临摹,大多人直接从写生入手,从几何石膏、静物到石膏像、人像写生。后来因教学需要开始主攻山水,山水画有写生课程,每年都要带学生外出写生。 我偏爱写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找到了最初学画写生时的快乐感觉。那时到车站、码头去写生,见到形象好的眼睛都能发光,拿起笔手就停不下来。南京的车站码头都画遍了,当然,有时是被警察赶的,被逼无奈,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二是写生既可以游山玩 [详细...]
    1. “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开幕
    2.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当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承办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启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奇迹》长卷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以画笔记录时代、讴歌人民、展望未来,展现了立足大时代、构筑大格局、挥洒大手笔的创新精神。长卷虽是几十名艺术家合作完成,但在绘画风格上整体统一,视觉节奏跌宕起伏,兼具史诗气度与时代质感,组织者和创作者的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22(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