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著名油画家、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侯宝川教授逝世
    2. 据悉,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共党员、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侯宝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13日0时在重医大学城附属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7岁。 侯宝川 ,1958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并留校工作,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油画学会副会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 :在我看来,侯宝川笔下的风景画不仅建构了画家本人的风景样式,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们对风景的观看, [详细...]
    1. “墨池生晖——李晖国画作品展”将在成都画院开展
    2. 墨池氤氲,笔锋流转,从艺五十载的时光在素纸上凝练成晖光。值李晖先生艺术创作迈入新境之际,我们以一场展览重梳其艺术年轮,择“九寨神韵”“山川咏叹”“花光人影”三章,溯其过往,更昭其新境。 九寨:硬毫凿山,柔色点水 九寨,是李晖最知名的主题,他笔下的九寨,非复写实之景,亦非程式化山水之摹。他以“硬笔柔色”为刃,剖开了西部山水的雄浑肌理——干笔钉头如小锤千敲,塑出山峦的骨骼;一湾碧水似祖母绿,嵌入了高原的灵韵。“上善若水”的东方哲思,在《倒影水晶》的波光中、在《九寨初雪》的雪色里,化作了可触可感的绘画语言。这套于九寨山水 [详细...]
    1. 妙在“写”神 贵在达“意”
    2. 《高原的歌》 布面油彩 172×198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妙在“写”神 贵在达“意” ——潘义奎“说”中国美术馆“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国美术馆“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迎来参观热潮。夜游中国美术馆成为“双节”期间的文化亮点。 徜徉于展厅,看过苏轼传世珍品《潇湘竹石图》,再走进“数字山水”《极夜花火》的巨大空间,你对“传统”与“当代”或许又有新解;看过刘海粟的中国画《泼墨黄山满庭芳》,再看旁边朱德 [详细...]
    1. “大鲅鱼的传说——王晓欧艺术展”在京开幕
    2. “大鲅鱼的传说——王晓欧艺术展”于10月11日在北京方圆艺术空间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方圆美术馆馆长贾新伟出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葛玉君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展现艺术家王晓欧通过艺术创作,探寻大海、人类劳动与艺术表达之间的深层联系,并呈现海洋、人与生活的共生之境。 王晓欧的创作以坚实的物质感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著称。他将绘画视为承载时间与集体记忆的载体,在画面中呈现渔船、渔网、塑料筐以及海洋生物等元素,既描绘现实生活的劳动场景,又融入炼金术符号、神秘主义意象和个人记忆的碎片。作品中的色彩和形式呈现出理性而克制的构成感,使观者的注意力聚焦于画中物体本身,同时感受到其中隐含的历 [详细...]
    1. 杜松儒 | 在传承与突破中探寻“心象风景”
    2. 杜松儒《过客》水印木刻 60cm×90cm 2000年 杜松儒的艺术之旅,始于一个浸润着墨香与琴韵的家庭。父亲杜滋龄是蜚声画坛的人物画家,母亲则精于琴艺与书法。父母给予他“放养式”教育,鼓励他自由成长。在这样的氛围中,父亲的言传身教如涓涓细流,浸润无声。杜松儒回忆,父亲白天忙于出版事务与大学教职,社会活动繁多,但夜晚必定投入创作:“他如同不知疲倦的钟摆,永不停歇地挥毫泼墨。”家庭的艺术气息,滋养了杜松儒对艺术的亲近。“家中常有艺坛前辈与学生往来论艺,我多在旁聆听;父亲参加活动,我也经常随行。”这份耳濡目染,让艺术养分悄然融入他的生命。出于对艺术家自由与独特生活的 [详细...]
    1. 桑火尧“境象主义”构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新理论范式
    2. 一、引言:当代水墨艺术的困境与突破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20世纪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既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又融入国际艺术潮流正成为艺术家们面临的核心问题。 桑火尧作为中国境象主义艺术的创导者,自1998年开始探索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性及国际化路径,提出了“境象主义”理论框架,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提供了“传统基因当代转化”的可参照范式。这一理论,从理论框架、创作实践到文化定位三个维度,打破了传统水墨的边界局限与现代困境,推动其从“技法传承”转向“精神表达”的深度突破。本文将系统分析桑火尧“境象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 [详细...]
    1. “笔墨心怀——宋文京艺事展”将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展
    2. 序言 跨界・融合・汇通 宋文京先生是青岛的一张艺术和文化名片。 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广见博闻的学者,在他身上闪耀着一个真正读书人的光芒。 宋文京先生是个“杂家”,更是个通才,诗书画印,皆有所成,以书为最;正草隶篆行,各有心得,行篆最工。“笔墨心怀——宋文京艺事展”多维度展现了宋文京先生从艺几十年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成就。无论是 “南帖北碑”“远山近水”,还是“秦金汉石”“诗朋艺友”“笔墨纸砚”,都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更真实、更丰富也更立体的宋文京。 [详细...]
    1. 马卫巍·大写意 | 纸上的葡萄
    2. 马卫巍 玄珠轻摇落砚池 98cmX180cm 我常常记起在姥爷家吃过的葡萄。那种葡萄成熟极晚,颗粒很小,通体呈黑紫色,入口酸甘,似一股清凉顺着舌尖撞进胃里,令人心旷神怡。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好吃的葡萄。它生长在普通的农家院子里,似乎没有人去刻意打理,任其自由攀爬。它的藤蔓缠绕在两棵石榴树的间隙,点点紫玉兀自垂下来,荡漾在中秋节稍显清凉的露珠里,点映在越过墙头的阳光中。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种,只记得它枝繁叶茂,果实晶莹,令人垂涎欲滴。麻雀似乎也对这些葡萄痴迷,每天扑棱着翅膀进进出出,葡萄便在它们跳跃的身影里一颗颗消失了。不过,姥爷似乎对麻雀并 [详细...]
    1. “柴墟雅集——江苏省国画院三人作品邀请展”将在泰州开展
    2. 序 当艺术的灵光轻拂高新区美术馆的每一寸空间,“柴墟雅集”江苏省国画院三人作品邀请展——这场期待已久的艺术之约,在此惊艳启幕。 刘毅、徐钢、秦修平三位杰出艺术家,携着省国画院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独特的艺术匠心,以笔为媒、以墨传情,为高新高港观众精心呈上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 刘毅笔下的花鸟世界,灵动鲜活,精妙笔触间勾勒出自然的蓬勃生机,于传统笔墨的严谨中巧妙融入现代审美意趣,尽显灵动之美;徐钢钟情山水,其画作尽显江南园林构思之妙、细腻入微、清幽宁静,彰显山水精神之韵;秦修平聚焦当代生活百态,无论是选题还是材料不拘一 [详细...]
    1. 子弹库战国帛书正式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2.  部分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10月13日上午,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与《攻守占》划拨入藏仪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标志着流失海外79载的瑰宝正式回归故土、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子弹库战国帛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帛书,于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盗掘出土,1946年流散海外。通过中美文物返还合作,今年5月18日,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五行令》《攻守占》落地北京,回到祖国。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9(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