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冰雪盛会中的书法篆刻元素
    2. 2月8日,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在浪漫的冰雪中隆重开幕。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上,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名都以隽永飘逸的书法展示。这些书法出自西泠印社社员钮利刚之手,在2023年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就已亮相。 2023年,在筹备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时,导演组就希望用中国传统书法来展现代表团名。在与西泠印社共同讨论和尝试多次后,最终选用雄浑、宽博的“颜体”,由钮利刚书写。在钮利刚看来:“颜体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气势庄严雄浑,非常适合亚运会开幕式的氛围。”这一字体便沿用到了本届亚冬会。 据了解,这届哈尔滨亚冬会上还有不少书法、篆刻的元素。 由亚冬会执委会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部策划的“双亚冬之城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主题文化展览”于 [详细...]
    1. 陈半丁,吴昌硕弟子中的老大
    2.   陈半丁,名年,字静山(1876-1970),绍兴人,在与齐白石共同领军中国画坛大半个世纪之初,以其特具的经历,领居吴昌硕弟子中的老大。   1894年,19岁的陈半丁,受到创建杭州西泠印社四君子之一,后又得创建上海商业性西泠印社的表叔吴隐的器重提携,带往上海学艺,做其帮手,鱼贯出入于与吴隐往来甚密的虹口小长庐馆。该馆恰正是新兴不久“海派”众多书画大家云集之所,后海派巨擘吴昌硕便是其中之一。陈半丁以勤奋好学,天资聪颕博得了大家们的喜爱,得蒲作英、任伯年授教不久后,很快得到吴昌硕亲授真传,而且,连续同室深研达11年之久。陈半丁23岁时,吴昌硕篆写“陈年”、“半丁 [详细...]
    1. 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成效研究
    2. 王荆 报本塔 40×40cm 国画 2024   摘要:本文探讨了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其成效。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阐述了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城市形象塑造、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研究分析了这些作品对公众审美、文化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合理利用书画摄影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促进公众艺术素养的提高,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城市各类公共空间的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书画摄影作品作为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公共 [详细...]
    1. “50-90”,全球艺术代际对话——龙美术馆十周年最后一场特展
    2.   策展人:王薇   展期:2024.11.7-2025.3.9   地址: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阶梯展厅,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50-90”是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特展的最后一场展览,如展览标题所指向的,本次展览正是基于几个客观的时间节点,从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全球当代艺术作品中,精选了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佳作近600件呈现给公众,其中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时间都在1980年以后,又以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为主,借此为滚滚向前的全球当代艺术提供一个审视的契机。 [详细...]
    1. 论苏轼书画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善诗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夲文仅对苏轼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和地位谈一些看法。 一、文人艺术的集大成者 1. 时代语境与艺术人格的双重建构 在北宋"右文抑武"的国策背景下,苏轼以"一 [详细...]
    1. 福州石齐美术馆举办石齐、郑百重艺术讲座,共探艺术高峰
    2. 2025年2月16日,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北京石齐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福州石齐美术馆、北京石齐画院承办的“石齐、郑百重艺术讲座”在福州石齐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动福建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提升公众对艺术的认知与鉴赏水平,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学生、画家及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 著名艺术家石齐先生以“三象合一艺术创作理念”为主题,结合个人艺术经历,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演变及绘画技法。他通过展示部分经典作品,生动讲解了“三象合一”创作思路与表现手法,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在互动环节中,石齐老师与听众展开 [详细...]
    1. 毕加索蓝色时期画作下发现隐藏肖像
    2. 巴勃罗·毕加索,《马特乌·费尔南德斯·德索托肖像》原作和红外成像照片. 图片: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的修复师在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一幅蓝色时期男性肖像画下,发现了隐藏的女性画像。这件题为《马特乌·费尔南德斯·德索托肖像》(Portrait of Mateu Fernández de Soto)的画作描绘了毕加索的一位雕塑家朋友,创作于1901年秋,当时年仅19岁的毕加索刚从西班牙搬到巴黎。这幅画被认为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时期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挚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 [详细...]
    1. 艺术语言模式问题研究
    2.  巴勃罗·毕加索 《格尔尼卡》 壁画   现代主义之后,我们发现,符号学这种模式适合于日常语言领域。在日常领域中,比较重要的是所指,能指是工具、媒介。如果混淆了这种逻辑,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寸步难行,我们的一切交流会停止。这就是日常生活的模式,或者叫日常语言模式。   还有一种语言模式,是艺术的模式。艺术的模式,笔者以为,更偏重能指。如果没有注重能指,在艺术领域就会出现问题。哪一种艺术忽略了能指,哪一种艺术就会出现问题。在艺术中能指受到了忽略和排挤,那相当于人在感觉和知觉层面出现了问题。而现代主义,确 [详细...]
    1. “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巡展到洛阳
    2. 近期,“‘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奖作品洛阳巡展”在张海书法艺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指导,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洛阳市文联主办,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偃师区委宣传部承办,偃师区文联、偃师区文广旅局、张海书法艺术馆协办,旨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彰显美术书法魅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审美素养,强化河南美术大省、书法大省的影响力。 展览共展出“翰墨润中原”大赛获奖作品106幅,其中美术作品56幅、书法作品50幅,包含中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画、农民画等多种艺术类别。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丹青翰墨描绘了中原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讲述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幸福故事,集中展示了新时代 [详细...]
    1. 朱仙镇与桃花坞 相聚送春风
    2. 木版画作为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期间,“同沐春风共入年——乙巳年新春苏州桃花坞开封朱仙镇年画联展”在苏州美术馆举行。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两地年画联展,不仅是年画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溯源与传承。展览精心遴选苏州、开封两地的清代、民国、现代3个时期的100件年画作品,分为“门神门画”“富善嘉禧吉祥纳福”“佛道与神仙神祇人物与民间传说”“戏曲与传说历史典故与戏曲故事”“新年画”5个章节。展出的作品全方位呈现两地年画的独特魅力,传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