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游离于“具象”“抽象”与“意象”之间——宿利群的艺术哲思
    2. 乾隆与永乐的对话(布面油画) 宿利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瓷器既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之一。一件件传承千年的瓷器不仅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工艺水平,更展现出他们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创造力。宿利群对这些美轮美奂的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他以“瓷器”为题材,创作出了一大批水墨、油画作品。在这些作品里,宿利群以肆意的笔触和充满想象力的意象,展现出他对于历史、文化与个体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宿利群笔下的“瓷器”,无论是器型、纹饰甚至裂痕都描绘得极为细致。一件件瓷器往往被大面积颜料所覆盖,在强烈的色彩冲击下,“瓷器”若 [详细...]
    1. 一针一线的手工韵味很难用软件完全复刻
    2. 一针一线的手工韵味很难用软件完全复刻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姚建萍   刺绣是“针尖上的国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深耕非遗领域40多年的刺绣艺术家,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一直在探索与构建非遗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有着持续而深入的思考。本报就人工智能和非遗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对姚建萍进行了专访。   问:请您谈一谈,人工智能是否已经或可能对刺绣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姚建 [详细...]
    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人工智能发展 增强中华文明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
    2. 舒勇(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正面临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推动国家文化及其符号全球传播的重大课题。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留下了无数具有独特内涵和价值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以各种形式成为了国家文化符号。国家文化符号是连接历史与未来、国内与国外的桥梁。“主权人工智能”指一个国家利用自身资源生产人工智能的能力。在主权人工智能时代,打造和传播这些符号对提升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一个长期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我在人工智能创作中 [详细...]
    1. 古籍赋能AI产业进阶,让汉字古籍“活起来”
    2. 刘晓静(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音协名誉主席、 山东艺术学院原副院长)   汉字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取之不尽的源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古老的甲骨刻辞,到简牍缣帛,再到线装古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但是,自近代文化变革起,汉字古籍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年轻一代对古汉语的疏离感在不断加深。然而,在当今AI已经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关键力量的智能时代,貌似语言艰涩、载体特殊的汉字古籍,却迎来了赋能AI产业进阶、迭代发展的新需求。当古老与现代相互碰撞,一场基于文化底蕴与前沿科技 [详细...]
    1. 龙马精神激荡时代强音【神州龙马行—袁烈州画展】盛大启幕
    2.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龙马”作为祥瑞与力量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美术史论系的著名画家袁烈州先生(1939-2016)酷爱画马,一生创作了众多风格各异、富有创意的龙马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艺术功底,将“龙马精神”具象化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图腾,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东方美学的核心特质,更以恢宏的气势与深邃的意境,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存在。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龙马”作为祥瑞与力量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美术史论系的著名画家袁烈州先生(1939-2016)酷爱画马,一生创作了众多风格各异、富有创意的龙马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艺术功底,将“龙马精神” [详细...]
    1. 致敬:那些惊艳世界的中国女科学家丨马刚
    2.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有这样一群璀璨的女性,她们以非凡的智慧、坚韧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在各自的领域中熠熠生辉,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她们就是令人敬仰的女科学家,向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名“多重角色”的女性,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工作中又是独当一面的科学家,为了事业为了梦想,她们在科学的路途中不断探索,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她们的成就,不仅在于科学研究上的突破,更在于她们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她们是智慧与勇气的化身,是坚韧与奉献的典范。   “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能有今天的安稳生活,与科学家们的探索和付出是分不开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当下互联网时代,奇 [详细...]
    1. 张登堂:水墨乾坤中的浪漫主义骑士
    2. 张登堂(1944年—2015年),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 中国绘画在走向现代的历程中,名家大师辈出,或回归传统或走向现代,或东西融合进行创新,或固守传统极力出新,可谓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张登堂站在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转折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把握了时代脉搏、表现了时代风貌、赞颂了时代精神,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画作内容多来源于对自然风光景物的写生创作,构图奇特新颖,以势取胜,景物疏密错落有致,笔法恣纵,成功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敏锐地捕捉到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入到作品之中,不落古 [详细...]
    1. “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第二届静物专题研究展”在深圳开幕
    2. 3月1日,“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第二届静物专题研究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一楼展厅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主办,《中国油画》杂志社、深圳市深视觉美术创作研究院协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总策划,范晓楠为学术主持。 开幕式后举办了重要的学术研讨会,由范晓楠教授主持,馆长陈俊宇先生对本次文脉传薪展给予高度评价,众多嘉宾和参展艺术家对展览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详细...]
    1. “汉声个案研究——桑火尧作品展”将在杭州开展
    2. 2025年3月15日至2025年4月15日,人可艺术中心将推出艺术家桑火尧的全新个展《汉声个案研究——桑火尧作品展》。作为汉声个案研究展览项目的第二篇章,此次展览旨在深入探讨桑火尧的汉声原点,并系统性地呈现其在当代水墨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 此次展览由汉声展览发起人、人可艺术创始人何勇淼担任总策划,汉声重构人、艺术家、诗人杨键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展出桑火尧的最新力作逾30幅,其中包括一幅长达5.5米、高达2.15米的巨幅作品,是人可艺术有史以来展出的单幅最大作品。 桑火尧是中国当代水墨革新代表人物,其艺术历程呈现出从传统文人画根基向当代水墨的 [详细...]
    1. “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将在京开幕
    2. 前言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特指精谨细腻的中国画技法,重线条、色彩和装饰性是其三大特征,常以“三矾九染”形容其反复渲染的技巧和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工笔画是中国美术的主流绘画形式,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出土的帛画中初现端倪,勃兴于唐、五代,北宋盛极一时,此次展览聚合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学术探索、艺术风格、创作成果突出的七位著名工笔画家——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汇集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力作约70件以飨观众。这七位画家在人物、花鸟走兽和山水画科领域数十年深耕不辍,在工笔画题材、材料和技法上摸索变革、探索精进,虽然艺术面貌各成一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5(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