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玉带饰:大有乾坤的腰间“奢侈品”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追求服装的精美,古人在服装的配件上也颇为讲究。譬如带饰,就是伴随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腰部配饰。先秦时期,人们在穿上衣下裳式的礼服时,会在腰间由里而外系一条革带和一条大带,大带一般用丝织物制成,主要起到装饰作用,而革带以皮革制成,既可束腰,也方便佩挂蔽膝、珮、绶、剑等物件。带饰则可以对腰间的革带加以束缚,既是实用器,又是装饰品。唐代以后,带饰逐渐成为一种与身份地位有关的象征物。带饰的材质有金、银、玉等,其中尤以玉带饰最为珍贵且等级最高。玉带饰主要包括玉带钩、玉带扣和玉带三个大类。明代是玉带饰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个人佩戴的玉带饰能够彰显他的地位和财力,是其社 [详细...]
    1. 她笔下的花花世界,惊艳了时光
    2. 《百花图》卷选段 吉林省博物院供图 赠送鲜花,是人们之间表达感情的常事。早在700多年前,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也用赠“花”的方式,向皇后谢道清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不过这“花”,是南宋时期杨婕妤的《百花图》卷。 《百花图》卷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是文献记载中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件女性画家作品,也是张伯驹先生捐出的最后一件国宝,曾陪他度过晚年时光。“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张伯驹先生曾经这样谈及《百花图》卷。张伯驹担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期间,将《百花图》卷收入吉林省博物馆。 [详细...]
    1. 周崇涨:用水彩展现“心中的自然”
    2. 周崇涨 作品 2月8日,“周崇涨水彩写生作品展:心中的自然”在浙江宁海县强蛟镇“半岛文荟”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席周崇涨倾力呈现,共展出77幅水彩写生作品,以自然为媒,以笔触为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当代水彩的艺术哲思。 周崇涨的作品以“形与意相谐”著称,既保留传统绘画的写实精神,又融入现代艺术的抽象表达。他强调“写生是水彩画的灵魂”,认为现场写生能捕捉转瞬即逝的灵光,赋予画面鲜活的生命力。 正如他在个人创作谈中谈到:“水彩的媒介特性决定了其与写生的天然联系,色彩在水的作用下充满不确 [详细...]
    1. 2024“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巡展洛阳
    2. 2月8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偃师区委宣传部承办,偃师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偃师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张海书法艺术馆协办的“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奖作品洛阳巡展在张海书法艺术馆隆重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奖作品106幅,其中美术作品56幅、书法作品50幅,包含中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画、农民画等多种艺术类别。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丹青翰墨描绘了中原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讲述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幸福故事,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中原儿女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米闹,河南省书协驻会副主 [详细...]
    1. 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亮相国家博物馆
    2. “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之一。为系统勾勒中国古代书画发展的主要脉络和独特风貌,展览通过定期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近日,经改陈的新一期“中国古代书画”展向公众开放,本期展览主题为“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 在科举制度影响下,清代一大批具有进士身份的书家竞相涌现,他们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居庙堂而不失书卷之雅,秉士气亦兼怀文人之柔,成为推动清代书法继承、变革与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期展览精选馆藏70余件清代书法墨迹和历代碑帖善本等珍贵文物,通过“临帖摹碑”“应制题赠”“咏物抒怀”和“公牍信札”四个篇章,从临写范本到多元创作,从书写者的诗文修养到人生际遇,展现书法和书写视角下清代进士的艺术成就与生活趣味。 观众既能饱览诸如 [详细...]
    1. 书法家李文采先生逝世,他被誉为中国“临书一绝”
    2. 记者从李文采先生之子褚潮歌处获悉,书法家李文采先生于2025年2月10日7时45分在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5岁。 李文采,字闻粲,号稠,浙江缙云人。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画鉴赏家,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科,受业于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朱家济、诸乐三、方介堪诸先生,为中国现代书法教学的首届两位本科生之一。1978年经沙孟海先生推荐,由安吉县文化馆调入浙江省博物馆,为沙老在博物馆书画事业的接班人。辞条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他的书法典雅精到,俊丽清健,继承书法优秀传统而自具风格,尤善临写前贤法帖,被 [详细...]
    1. 道相同 心相通 情相融 “尔滨”在亚冬会铸梦未来 美不胜收
    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分会场,主火炬塔“雪韵丁香”被点燃。 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当五星红旗披着金秋长江的斑斓、长城雪原的苍茫,在万众瞩目中缓缓入场,一幅大气磅礴的东方画卷在冰城徐徐展开——2月7日晚,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银装素裹的哈尔滨开幕了。 开幕式紧紧围绕“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在整体结构上围绕“哈尔滨、中国、亚洲”的地域递进层次徐徐展开,呈现了“道相同,心相通,情相融”的亚洲冰雪文化与人文景观,将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艺术化呈现在世界面前。 冰城烟火绽美学: 民俗符号里的“东北DNA [详细...]
    1. 冰雪盛会中的书法篆刻元素
    2. 2月8日,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在浪漫的冰雪中隆重开幕。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上,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名都以隽永飘逸的书法展示。这些书法出自西泠印社社员钮利刚之手,在2023年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就已亮相。 2023年,在筹备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时,导演组就希望用中国传统书法来展现代表团名。在与西泠印社共同讨论和尝试多次后,最终选用雄浑、宽博的“颜体”,由钮利刚书写。在钮利刚看来:“颜体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气势庄严雄浑,非常适合亚运会开幕式的氛围。”这一字体便沿用到了本届亚冬会。 据了解,这届哈尔滨亚冬会上还有不少书法、篆刻的元素。 由亚冬会执委会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部策划的“双亚冬之城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主题文化展览”于 [详细...]
    1. 陈半丁,吴昌硕弟子中的老大
    2.   陈半丁,名年,字静山(1876-1970),绍兴人,在与齐白石共同领军中国画坛大半个世纪之初,以其特具的经历,领居吴昌硕弟子中的老大。   1894年,19岁的陈半丁,受到创建杭州西泠印社四君子之一,后又得创建上海商业性西泠印社的表叔吴隐的器重提携,带往上海学艺,做其帮手,鱼贯出入于与吴隐往来甚密的虹口小长庐馆。该馆恰正是新兴不久“海派”众多书画大家云集之所,后海派巨擘吴昌硕便是其中之一。陈半丁以勤奋好学,天资聪颕博得了大家们的喜爱,得蒲作英、任伯年授教不久后,很快得到吴昌硕亲授真传,而且,连续同室深研达11年之久。陈半丁23岁时,吴昌硕篆写“陈年”、“半丁 [详细...]
    1. 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成效研究
    2. 王荆 报本塔 40×40cm 国画 2024   摘要:本文探讨了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其成效。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阐述了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城市形象塑造、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研究分析了这些作品对公众审美、文化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合理利用书画摄影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促进公众艺术素养的提高,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城市各类公共空间的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书画摄影作品作为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公共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