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故宫宁寿宫花园开放
    2. 日前,宁寿宫花园开放暨“天工匠心——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百余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开幕式。 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花园自南向北分为四进院落,共有27座风格各异的建筑,融汇南北园林艺术精华,兼具文人雅趣与皇家气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故宫博物院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从2000年开始,携手推进宁寿宫花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阐释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典范。 适逢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 [详细...]
    1. 中国美术馆推出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
    2. 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以贯穿中国艺术史的写意精神为坐标,汇集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创作以及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美术作品,展出从古代艺术大师至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计近600件,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装置、新媒体等艺术门类。 展览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馆从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古代名家到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性藏品,以致敬经典的方式阐释写意精神的发展和流变;第二部分为特邀作品,汇集当今艺术家的新近创作,其中特别呈现装置、新媒体等作品,拓展写意观念的边界;第三部分精选全国范围内征集的作品,展现写意精神在当下艺术创作中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表示,写意精神是中华美学的核心内涵之一,构成了中国艺术 [详细...]
    1. 德化白瓷文明对话之旅走进希腊
    2. 近日,“中国白·丝路瓷韵”德化白瓷文明对话之旅——2025年希腊开幕式在雅典国际艺术中心举行。活动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雅典中国文化中心、德化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参赞王瑾表示,德化白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瑰宝,自宋元起沿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获“中国白”美誉,如今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德化荣获“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窑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希同为文明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同行者与文明互鉴好伙伴,活动将促进中希文化交流,厚植两国人民友谊,推动中希文明互鉴走深走实。 雅典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江涛说,德化白瓷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此次活动是推动文明互鉴的具体实践,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让中希两国的智慧与美学交汇共鸣。 阿里莫斯市市长杰凯利·佐 [详细...]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发布近五年重要成果
    2.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京发布其近五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总计12项,其中考古发掘类成果6项,研究阐释类成果6项。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发掘类成果包括:《大山前第Ⅰ、Ⅱ地点发掘报告》《泉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2019—2021年》《河南安阳洹北商城手工业作坊区墓葬2015—2020年的发掘》《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洪都拉斯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西侧北部建筑69N第Ⅰ层建筑》。 其中,《泉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2019—2021年》为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科学考古的支撑,深化了唐宋泉州 [详细...]
    1. 考古成果如何走出“象牙塔”
    2.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展出的组合人面形铜饰。 记者 赵晓霞摄   中国考古博物馆联合全国16家考古文博机构,举办“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通过珍贵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脉络;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系统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青铜文明的演进脉络,揭示了青铜器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考古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大众视野的 [详细...]
    1. 《故宫里的神兽》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   故宫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故宫中形态各异的神兽造型,便是其重要体现之一。近日,历史文化读本《故宫里的神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故宫内50余种神兽为研究对象,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与400余张图片,对神兽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那么,《故宫里的神兽》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简而言之,它是讲述皇家神兽历史文化的书,是讲述帝后与神兽渊源的书,更是为故宫神兽传闻纠偏、普及相关知识的书。 讲述皇家神兽历史文化的故事   解读故宫中神兽的历史文化,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宫,宫中的神兽造型多与帝王执政及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例如, [详细...]
    1. 徐里 | 在丝路上见证新疆的时空巨变
    2. 徐里《永恒的辉煌》系列 当2025年的夏风裹挟着天山松涛掠过昭苏草原,带着一丝清冽的凉意与草木的芬芳,我再次踏上这片用画笔与心跳共同丈量过的土地。35年前那个在土路上颠簸的采风者或许不曾想到,当年尘土飞扬的昭苏县城,如今已蜕变为国际赛马场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城镇。 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既是我个人艺术生命的年轮刻录,更是中国西部边疆从“边陲”到“前沿”蜕变的生动注脚。每当回到这里,都像是与往昔对话,不断见证着这片土地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奏起一曲丝路新篇的时空交响。 对于新疆,我始终怀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这份情感成 [详细...]
    1. 张庆涛·油画 | 既有“大江东去”的史诗气魄,亦有“小桥流水”的细腻温情
    2. 《湘江·1934 》布面油画 2009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张庆涛的油画宛如一首首悠扬的乐章,以“意向性”为旋律,在历史与自然的宏大叙事中,奏响震撼心灵的华彩。 观赏张庆涛的油画,便被其沉静而磅礴的力量所深深吸引。那重大题材作品,恰似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时光的长河中,将历史与自然的精神内核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是历史的低语,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当你驻足画前,目光穿过那斑斓的色彩,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鸣。 他的色彩,宛如陈年佳酿,初尝时或许只是觉得醇厚,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 [详细...]
    1. 吴江峰 | 一张扇面写春秋
    2. 解诗梵《惯听钟鼓度时光》 扇面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先秦时期便源于中国,最初只是驱暑纳凉的寻常器物,却在时光淬炼中演变为兼具装饰之美与礼赠之谊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制作材料、鲜明的地域印记和多样的形制风格,始终让大众为之倾心。更有匠心画家,将精美的画作凝于扇面之上,无不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和清凉诗意的邂逅,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 谈及对扇面的理解,众说纷纭但究其核心都不外乎赞美之意。我心中的扇面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三重理解。 一是精神内核。 [详细...]
    1. 赵先闻的拓彩画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象与个人艺术探索的独特符号
    2. 赵先闻的拓彩画,是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的一种独特绘画样式。他通过独特的拓印技法,利用水墨与色彩在纸面上的自然渗化与凝聚,营造出瑰丽的视觉幻境。其拓彩画作中的月亮,并非寻常所见的皎洁银盘,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象与个人艺术探索的独特符号。 拓彩画:技艺与意境的融合 赵先闻的拓彩画创作,是一次对传统绘画语言的革新。他灵思巧运,采用独特的染拓手法将中国画传统的泼墨泼彩画法与现代工艺美术的纹理画法融为一体。他的拓彩画既中西合璧,又古今融通,形成了“ 奇幻妙境,自成一家 ”的艺术风格。 在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8(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