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方向·北京郊区写生 | 春望山楹 石暖苔生
    2. 水峪村写生之一 因村东有泉,泉水西流,满街是水,故名水峪。地处京郊西南腹地的水峪,始建于明朝,至今保留着原本的味道,没有过多的修饰,灰色石头砌起的一切使人确信那六百年历史的沧桑。 据说当地先人由于躲避战乱以及屯军的缘故,从故土山西迁徙至此,一同从洪洞大槐树被带来的一些信物,至今还在向乡亲们讲述着遥远过去的故事,告诉着他们根从何处来。 村中的古槐历经雷劈和火烧依旧屹立于斯,那是水峪村的老祖宗,也是对山西黄土地的思念和记忆。 四月的水峪还没完全从春天复苏,扭动着枝干的秃树和灰青色的石头房子仿佛透出笔墨 [详细...]
    1. “回家过年——岳增光、李琰山水画联展”在沈丘开展
    2. 岳增光 《天泉寻真》 1月18日上午,由中共沈丘县委宣传部、周口市沈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沈丘县文化馆承办的“回家过年”岳增光、李琰山水画联展在县释广元艺术馆隆重开幕。 展厅内,岳增光、李琰的山水画作品,或气势磅礴,展现祖国山河之壮美;或细腻温婉,抒发家乡情感之真挚。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用画笔描绘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展现了两位艺术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视角,更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感受美、欣赏美、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 [详细...]
    1. “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推介会举办
    2. 1月10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主办的“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推介会、“博物馆里的十二生肖”系列丛书发布会举办。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第一本《故宫新影:被镜头定格的历史风华》由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撰序推荐,自去年10月正式发行以来获得广泛好评,第二本《紫禁之光:从黄昏到黎明》即将于3月出版。 在“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推介会”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对《紫禁之光:从黄昏到黎明》书名进行了解读,指出“不啻微茫,造炬成阳”,坚持一件事不容易,关键是坚持了40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少白自带光芒。郑欣淼在贺信中表示,李少白把他人生中最宝贵的40年用于拍摄故宫、传播故宫形象,这是难得的。李少白 [详细...]
    1. 瑞蛇呈祥器物间
    2. 2025年,我们即将迎来农历乙巳蛇年。《说文解字》载:“它,虫也。从虫而长,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它,即古蛇字。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接近自然,所以非常担心蛇患,人跟人见面打招呼,都会问没遇见蛇吧,如同询问彼此是否无恙。那时候,面对大自然未知的力量,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创造了无数神话故事来解释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在不同部落发展出各自的图腾和信仰,而蛇以其独特的习性和神秘的魅力,成为许多文化中共同崇拜的对象。古人将蛇的形象抽象化、艺术化,融入陶器、青铜器、漆器、木器等器物中。今天,我们在很多文物上都可以看到蛇及相关神怪的图案纹样,它 [详细...]
    1. 丹青妙笔绘灵蛇
    2. 农历乙巳,又值蛇年。在中国文化中,蛇的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复杂的特性和神异的色彩:蛇性阴冷,或有毒伤人,被人恐惧忌惮,也用以形容人的阴险毒辣;蛇异乎寻常的生存本能和适应能力,象征着智慧和力量;蛇不断蜕皮、顽强生长,代表蜕变重生和自我更新,寓意长寿延年、健康祥瑞……在传统中国画中,除了十二生肖题材的画作,蛇的形象较为鲜见,但也有画家对其情有独钟,乐于描绘,涉笔成趣,展现了具有个性的艺术匠心和审美情趣。 华嵒画蛇,活灵活现 华嵒(1682—1756),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县人,一生往来于杭州、扬州、金陵等地,鬻画为 [详细...]
    1. 年画里的祭灶习俗
    2. 杨家埠年画《三灶王》 小年,又称祭灶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南方与北方过小年的日期有所不同,但小年祭灶是南北方共有的习俗。而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灶神年画,既是实用的农时日历,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寄托着人们家宅平安、生活富足、增寿延年等美好愿望,已经深刻融入民间的社会生活。 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发轫于明洪武年间,清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杨家埠年画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其中的灶王爷年画特色鲜明,有单座、双座和三座灶。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收藏的清代木版套印年画《三灶王》为两层,上层为灶神及两位 [详细...]
    1. 图书馆里的非遗味儿
    2. 读者在湖南图书馆新春文化庙会上排队领春联 1月17日下午,在一场创意国潮民乐快闪中,湖南图书馆开启了第十八届新春文化庙会。这是一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默契约定,是湖南图书馆每年如约为读者准备的春节仪式感。 长沙市民曹郁之手持春联纸排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待现场的书法志愿者书写春联。“我在湖南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要举办新春文化庙会的信息,专程来参加。手写的春联更有年味儿,排队等待40多分钟也值得。”曹郁之说。 不远处,一对小情侣正十分起劲儿地用扇子扇风,以晾干他们刚刚领到的春联,未干的字迹散发着扑鼻的墨香。“春风化雨润桃李, [详细...]
    1. “你们看,我的画亮在了中国灯上”
    2. 灯会现场 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感觉这盏灯不太一样。”1月17日晚8点,在四川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8岁的自贡小姑娘晶晶对着“一本书”端详了好一会儿。 这不是真的书本,而是形状如书本翻开的小型灯组,灯面上映出10多幅画。晶晶最喜欢第一排从左数的第三幅画,上面有熊猫。得知作品出自7岁的韩国小朋友刘舒真之手,晶晶最关心的是:她来自贡了吗? 刘舒真来了,跟她爸爸妈妈一起。 1月16日早上不到8点,从韩国金浦的家出发,坐了两趟飞机,再转乘大巴,经过近16个小时,他们于当晚11点半抵达自贡。这是 [详细...]
    1. 解锁工笔画的墨彩意韵——福建省美术馆举办工笔画作品展
    2. 现场合影 东南网1月18日讯(记者 王勇)1月17日,闽韵宏深——2025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开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新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 吴新斌宣布展览开幕 吴新斌为林涛颁发收藏证书 开幕式上,中国职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涛代表参展艺术家向省美术馆捐赠作品,吴新斌为林涛颁发收藏证书。 福建省美术馆馆长邱志军接受作品捐赠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罗礼平致辞 [详细...]
    1. 多联式的艺术跨越 流动性的文化书写——2024长江文化节回眸
    2. 高原冰雪消融,浪花一路奔腾向东,串起一条长江经济带,也连起一条长江文化带。   2024年9月至12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2024长江文化节在通江达海的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举办。   此次文化节以“融合•弘扬•共享”为主题,立足长江全域,联动长江流域13省(区、市)和江苏省内沿江8市,通过“文物长江、非遗长江、艺韵长江、行走长江、开放长江”五大板块以及多项特色活动,突出对外文化交流,强化与“长江源”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为深入发掘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