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壁上丹青耀新辉——敦煌壁画对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毓养
    2.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总面积达到5万余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五百余个石窟的历代壁画,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蕴蓄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毓养着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转型与发展。 助推审美嬗变   中国工笔人物画绵延千年而不绝,其形式以白描、淡彩和重彩为主,曾是唐代画坛的主流。自文人画兴,以水墨为上,工笔渐居次席,元代以来“恪守法格,专以形似”的风尚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力,由此,工笔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即便有陈洪绶、任伯年等工笔人物画家挣脱泥古的桎梏,开创新局,然也难挽颓 [详细...]
    1. 在艺术创造中呵护心灵
    2.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人们对情感世界的关注加深,艺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展现出其独特的疗愈功能。研究表明,艺术创作能够激发大脑额叶皮质的活动区域,提升情绪稳定性,同时降低与压力相关的激素水平。如今,艺术疗愈正以其自由、开放的表达方式,帮助人们舒缓情绪、缓解压力,同时为文化传承和社会融合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艺术疗愈通过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帮助个体进行情感表达、认知探索和心理调节,将个体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情绪释放的效果,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与传统的语言治疗相比,艺术疗愈强调非语言表达,它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激发个体内在的心理资源,以实现自我疗愈与情感恢复。艺术疗愈的核心理念是,艺术创作不仅能够激发人的创 [详细...]
    1. 流光釉彩 千年绚烂
    2. 图片从右至左为:景德镇窑“大清康熙年制”黄釉云龙纹菊瓣盘、景德镇窑乌金釉描金龙凤纹凤尾尊、景德镇窑郎窑红釉观音尊、德化窑白釉观音像、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凤尾尊   【瓷器上的中国色】   中国瓷器,是泥土与火焰的结晶,更是色彩的艺术。从商代青釉的初现,到明清彩瓷的绚烂,瓷器上的每一抹釉色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工艺的智慧与文化的底蕴。这些“中国色”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符号。以釉为墨,中国瓷器书写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之美。    [详细...]
    1. 浅述齐白石学习八大山人的三个阶段
    2. 浅述齐白石学习八大山人的三个阶段 ——从齐白石纪念馆所藏《三余图》说开去 齐白石所绘《三余图》作品虽无纪年,但综合绘画语言、书法风格、印鉴等诸多元素,可断为齐白石70岁至80岁之间所作。该作画面宁静、寥阔,明显流露出学习八大山人的痕迹。 纵观齐白石的一生,老人对八大山人的顶礼膜拜不仅深入骨髓,而且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内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轨迹,为研究齐白石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本文以齐白石衰年变法时期(1920-1928年)为节点,把齐白石对八大山人的学习分为衰年变法前、衰年变法时、衰年变法后三个阶段。 [详细...]
    1. 美术专业教育处在深刻变革的前夜
    2. 近年,几大主要美术院校的报考人数持续减少,引发圈内关注。DeepSeek分析出几条原因,比如国家在美术招生中逐步提高文化分数权重,美术专业不再是文化课较差学生的“避风港”;另外美术专业社会需求小、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导致考生选择趋于理性;还有美术专业偏高的学习与培训成本,以及毕业后经济回报的不确定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意愿。总体看这几条和业内看法基本一致。 但如果我们把20多年来美术专业的发展轨迹与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大周期联系起来,并加以深入思考的话,会看到报考人数的逐步较少,只是巨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已,它大概率将引发美术专业在招生规模与学科转型方面的双重调整,这种调整同时也是美术专业面临深刻变革的征兆,也是开始回归真正常态的一个信号。 那么迄今为止我国的美术教育有什么问题呢?首先是经过20多年的扩招,其规 [详细...]
    1. 艺考人数减六成,新艺考路在何方
    2. 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本科招生(复试)现场 摄影 李萧羽(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 2月19日,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本科招生复试在杭州如期举行,记者来到美院象山校区,与万余名怀揣艺术梦想的考生,共赴这场才华与汗水的较量。然而,与往年相比,各大美术院校校考热度已明显“降温”。曾经,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美院10万余名艺考大军集结的壮观场面,已然成为历史陈迹。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美术艺考生人数下降显著,据了解,广州美院校考初试学生仅2.5万人,比去年减少了1万人,甚至在更早之前还发起了补报名程序。这一变化,不仅反 [详细...]
    1. 朱玉麒百余幅西域诗抄怀念冯其庸
    2. 日前,由冯其庸学术馆主办,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协办的“诗中丝路——冯其庸先生大西部诗抄”书法展开幕式、《诗中丝路——冯其庸先生大西部诗抄》首发式和“最高峰顶望中华——冯其庸大国学视野下的西域研究”座谈会在位于江苏无锡的冯其庸学术馆成功举办。 冯其庸作为当代国学大师,西域文史是他重要的研究领域。他曾10次到新疆实地考察,留下了丰富的考察印记和学术成果,包括写下的西域风情诗篇。在冯其庸多次西行探访玄奘古道的旅程中,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的朱玉麒彼时还是青年人,他始终追随冯其庸左右,视冯其庸为“丝绸之路上的引路人”,由此踏上西域研究之路。去年自春至夏,他以翰墨寄怀,把冯先生百首西域诗抄写成书法作品。 开幕式上,朱玉麒将10幅书法作品捐赠给学术馆,其余作品拍卖后作为学术馆基金,为学术馆的发展积极 [详细...]
    1. 星弘道、苏士澍以书法促进对话
    2. 近日,由日本书作院主办,荣宝斋、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协办的“翰墨传薪——星弘道·苏士澍日中书法艺术交流展”在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开幕。本次书法艺术展是继2024年5月在北京首展之后,再度以书法为纽带,深化中日文明对话,彰显汉字艺术魅力。 展览以中日书法艺术同源异流为主题,集中呈现中国书法家苏士澍和日本书坛泰斗星弘道的80多件作品。苏士澍展出作品涵盖篆书、行草等多种书体,既恪守传统法度,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趣。星弘道则通过融合汉字与假名书法的创新实践,体现东方美学的多元发展。此次展览致敬中日千年文明交流史,也开创了当代书法对话的新范式。 书法家苏士澍先后师从刘博琴、启功先生,对书法、篆刻、历代碑帖拓片等有深厚研究。他的代表作《汉字颂》由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草书等十件作品组成,以苍劲笔触展现中华文化基 [详细...]
    1. 中国书法家协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 2月1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达学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及中国文联第十一届五次全委会会议精神,总结中国书协2024年度工作,部署安排2025年重点工作,集思广益、凝心聚力,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永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毛国典、叶培贵、代跃、刘月卯、张继、张建会、张胜伟、顾亚龙、鄢福初、潘善助,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杨伟华,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有来,以及各团体会员驻会负责同志、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机关处室负责同志、直属单位主 [详细...]
    1. 彼得·劳伦斯木口林刻展
    2. 彼得·劳伦斯 高迪的格尔尼卡 2月22日—4月21日,“彼得·劳伦斯木口林刻展”在北京布言布语工体空间举办。 彼得·劳伦斯于1998年被选为木口木刻家协会会员,并曾担任该协会主席五年。现为英国皇家版画家协会、牛津艺术协会和牛津版画协会会员。 作品在伦敦原创版画展、皇家版画家年度展、英格兰西部皇家学院展多次获奖,并三次获得英国木口木刻瑞秋·雷基特奖。作品连续数年在英国皇家美术学会夏季展展出。他的木口木刻作品被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曼彻斯特城市博物馆、博德琳图书馆和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等收藏。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9(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