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周京新画展”在扬州市美术馆开展
    2. 展览前言 在当代多元的水墨画坛中,周京新以其凝练澄澈、自成一格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他在笔墨运用上,深入钻研经典,汲取精华,进而重构当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艺术风貌,更为当代水墨的审美走向注入了全新活力,影响深远。在笔墨表现的探索之路上,周京新不断突破自我,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将图、形、笔的关系巧妙融合。在塑造笔墨造型时,深入挖掘物象的内在质感,精心演绎空间关系,最终形成了极具表现力与鲜明辨识度的“水墨雕塑”风格,为水墨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本次展览围绕周京新近期创作主题,精心划分为八个板块,分别为“苏州园林写生系列 [详细...]
    1. 徐冬青花鸟画 | 无意识的叙述 “符号性”的阐释
    2. 徐冬青 雏菊 52cm×43cm 2018年 我以为,徐冬青花鸟画作品存在一条明显的变化轨迹,与她早期传统工笔花鸟作品风格不同,近期的画面中开始显现符号化、扁平化以及色彩化的倾向。显然,这种倾向的产生来源于其艺术理念的蜕变,也来源于与之相应的艺术手段的创新。因此,可以说徐冬青这批花鸟画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属于这个时代所独有的新鲜视觉经验,并必将引起读者强烈的视觉共鸣。 首先,“扁平”意味着平面二维性。画面的“扁平化”突出了绘画艺术的特殊性——作为艺术语言是此艺术区别于彼艺术的唯一标准。绘画突出的是画面的平面化、二维性,这与雕塑艺术 [详细...]
    1.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有哪些项目入选
    2.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6个项目入选。 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目前东北亚地区年代最早的线雕骨器 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2021年至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人员对该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在遗址核心区累计发掘270平方米,揭露出9个文化层,出土石制品及动物 [详细...]
    1. “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在京开幕
    2. 2月20日,“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刘健出席开幕式。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图片社共同举办。展览分为“日新月异”“基础坚实”“融合赋能”“普惠利民”4个部分,全面呈现我国网络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网络赋能经济社会的壮阔图景,集中反映网络惠及民生、改变生活的真实面貌。 相关部委机关司局、部属单位、部属高校,协会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代表及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详细...]
    1. 清代佚名《三星图颂》
    2. 图为清代佚名《三星图颂》   【画里有话】   清代的《三星图颂》一画绘有福、禄、寿三星与五个仙童。中间戴着官帽的是禄星,他手中拿着如意,寓意“升官如意”。右侧抱着童子的是福星,他身边还站着几个孩子,寓意“多子多福”。左侧拄着拐杖,捧着仙桃的是寿星,寓意“寿比蟠桃”。福禄寿三者在一起,被称为“三星高照”,人们认为福禄寿齐聚,这一组合可以带来幸福、富贵及长寿。此外,五个孩子象征着“五福”,其中一个孩子抱着花瓶,另一个孩子一手拿戟,一手拿磬, [详细...]
    1. 安徽省钢笔画作品展“美好安徽”
    2. 皖美-丰收 蒋耀昌 近日,由安徽省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合肥市文学艺术策展中心主办的“美好安徽——安徽省钢笔画作品展”在安徽合肥举办。 本次展览是安徽钢笔画群体在安徽省美协指导下,组织画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一次成果大检阅。展览汇集了安徽省众多钢笔画家的百余幅优秀作品,在题材形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也颇为鲜明,其中不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人新作。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安徽人文自然的描绘,更是对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深情致敬。 [详细...]
    1. 用“会说话”的摄影开启全球化时代的自拍之旅
    2. 花山岩画的古老故事 罗晓韵 摄   青年女摄影家罗晓韵年纪轻轻就已经去了大半个地球的众多国家,并办过不少个人摄影展,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她有很多主题性系列自拍摄影支撑着自己的摄影创作。如以“沙漠与铁路的对话”“沙漠列车的相遇”“沿途人文”“嗨,送你一张照片”等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展示了她用影像记录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开通及其对当地人的生活以及环境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影像体现。此外,她还有《冰岛迷梦》《格陵兰消逝的梦》《360°零死角的绝美自拍法》《我喜欢风景是寂静的》等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面世。其中,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360°零 [详细...]
    1. 书法碑帖里的乙巳百景
    2. 西岳华山庙碑(局部)   从古老的秦汉到繁盛的唐宋,再到多元的明清,在不同乙巳年里诞生的书法碑帖作品,宛如一部部史录——有的屹立于巍峨庙宇之中,承载着宗教的神圣与庄严;有的静卧在沧桑古墓之畔,诉说着逝者的生平与功绩;还有的散落在市井街巷,讲述着民间的烟火与日常。这些书法碑帖,或字迹刚劲有力,展现着书写者的豪情壮志;或线条温婉细腻,蕴含着文人墨客的满腔情感。它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又一个乙巳年到来之际,回看这些碑帖,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何尝不是一件雅事。   立碑记史   在古代,立碑 [详细...]
    1. 涵泳今古 积学致远——写在“郑晓华迎春书法新作展”前
    2.   郑晓华是从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浙江丽水缙云走出去,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字写得漂亮的人很多,但如果要耐看,不仅仅要有起承转合的笔头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底蕴。郑晓华是欧阳中石先生的高足,我国书法学的第一届博士,受到过系统的、严格的学院训练。他学贯古今,学以致用,这或许与他少年时即“发奋识遍天下字”密切关联。郑晓华的字非常养眼和耐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位好的书法家,在文化之上可遇不可求的就是历史文化的熏陶。缙云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和南方黄帝祭祀中心。缙云仙都景区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120多处,中华的黄帝文化和历史流淌在郑晓华的血脉 [详细...]
    1. 文化视野中的书法史思辨——读丛文俊著《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史讲义》
    2. 《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史讲义》封面   早在中国书协举办“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时,在大展筹备期间,中国书协邀请丛文俊与李刚田、陈洪武、张建会、叶培贵等书法名家共同成立大展专家组,带领中国书协专项课题小组梳理新中国考古发现书迹,从中甄选出58件具有楷模价值的古代书迹作为大展主题素材。丛文俊悉心指导了每件主题作品学术解题的撰写。为了让当代书家更加深入了解经典新范本对当代书法创作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书协又邀请丛文俊围绕新中国新发现的书迹材料重新讲述了商周至隋唐时期的书法发展历程及其大历史背景下的演变规律,从小作品看大走向,从长远的社会文化结构变更观察书法发展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4(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