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从齐白石到流量时代 ,北京画院2025学术工作年会举办
    2. 9月24日,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25学术工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画院正式拉开帷幕。近100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通过“学术研讨+新书首发+展览观摩”的多元形式,聚焦“齐白石的师古之道”“20世纪北京地区的传统派绘画”以及“流量时代的中国美术创作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此外,北京画院2025年编辑出版的三本学术新著:《齐白石研究》(第十三辑)《三家门下转轮来——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中国书画研究》(第五辑)在年会开幕式上首发。 本次“齐白石艺术学术研讨会”上,15位学者聚焦“传承与传播”的双重维度, [详细...]
    1. “在城·观城——杜海军个展”在上海南希画廊开幕
    2. 9月20日下午,“在城·观城——杜海军个展”在南希画廊(上海陆家嘴)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杜海军创作的40余幅都市主题作品。从广受关注的《窗》系列、《城市镜像》到《时光记忆》,杜海军的艺术创作始终以独特的视角凝视现代城市的脉动与肌理。这一次,他将继续用敏锐的笔触剖析都市生活的复杂层面,为我们带来这场充满思辨与观察的“在城·观城”。 本次展览围绕“在城”与“观城”两种维度的辩证角度出发,将40余件作品分为两大板块。 在城部分突出人在城市中的活动,杜海军用流动笔触把人群抛入城市的滚滚洪流中,在城市的街景、流动的地铁、精致的展厅中,艺术家与其笔下的人群共同用具身实践凸显人与空间互为主体的“空间生产”。 观城部分集中展示了杜海军代表性的《 [详细...]
    1. 喀什汗巴扎的场景瞬间激活久违的暖调,黄色光芒在画布上尽情绽放
    2. 荒漠边陲,自古天高皇帝远,野蛮生长自成一体,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幸福指数爆表。 古城喀什之美自不必说,登昆仑塔俯瞰其雄浑悲壮之宏放足矣,倘再美化添彩唯恐画蛇添足,倒是汗巴扎进门口之狂热的商业闹街,让画笔蠢蠢欲动,久违的暖调子瞬间被激活,黄色的光芒在画布上得到尽情释放。 燥热的空气、暖烘烘的土墙、闹洋洋的大花帘子、火红的遮阳伞、五彩缤纷的新疆服饰、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和琳琅满目的诱人挂件,加之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在火辣辣阳光的直射下,弥漫着一股炙热的暖流,甚至每一处阴影中都游荡着紫外线的幽灵。 尽管从街景的氛围中依然可以感受到 [详细...]
    1. 尚辉|现代美术理论的中国文化逻辑
    2. 现代美术是现代社会之造型艺术。从这个角度,但凡进入现代社会所创建的造型艺术便都具有现代的属性以及建基于此的现代美术理论。但这个定义也制造了现代美术与传统美术的紧张关系,甚至以不可调和的对立性作为现代美术建立的基础。一些学者认为,现代性具有普世性,西方现代美术作为原发现代性探索是人类艺术迈向现代的成功模板,后继现代社会所建立的与之相应的现代美术均可以此为范本,而世界艺术史的书写也无不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作为现代美术全球化的范式。在以后现代主义艺术为标准的“当代艺术”进行全球化推广的 21 世纪,几乎每个地区或民族的艺术家都以“当代艺术”的知识模板进行复制和生产,国别、族别的艺术地缘性、民族性,似乎也在这种“当代艺术”全球化的声浪中被消解和同化。因而,没有体现“现代性”或“当代性”的艺术家,也产生甚至承受了长久不被“现代” [详细...]
    1. 锦绣山西文化艺术馆:让工艺美术产品走向更大舞台
    2. 公众在馆内体验山西非遗 朱 萌 摄 今年夏天,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由山西工艺美术集团与山西国投控股联合打造的锦绣山西文化艺术馆启动试运营。山西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赵国政表示:“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联合社会力量打造这个平台,就是为了能够汇聚起山西丰富的工艺美术与非遗资源,让山西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走进这个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空间,记者看到,在“时代光华”展区,观众正通过3D建模动画了解推光漆艺制作技艺。在文创销售区,融合传统元素的时尚配饰、家居用品琳琅满目,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不远处,几位年轻人正在扫码购买精巧的黎侯虎布艺作品 [详细...]
    1. 第八届敦煌文博会敦煌论坛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2.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旅游组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敦煌文博会敦煌论坛——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4个国际组织的100多位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致力于以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以“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全球知识共享”为主题,围绕“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国际旅游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投资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三项议题,交流与会各国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和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创新。 论坛还通过探索“遗产保护支撑文旅创新”“创意产业活化遗产价值”“文旅融合反哺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凝聚共识,推动资源对接与合 [详细...]
    1. 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
    2. 9月25日,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有力支持下,全国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十四五”期间考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成就。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认识考古工作的战略定位、时代方位、当代价值和前进方向。要努力推动中国考古实现专业化、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强化文明理论建构。要发挥亚洲文化遗产 [详细...]
    1. 第七届工笔画作品(厦门)展览在厦门开幕
    2. “中华情•中国梦” 中国美协艺委会学术研究展系列: 第七届工笔画作品(厦门)展览在厦门开幕 9月2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和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厦门市美术馆承办的第七届工笔画作品(厦门)展览在厦门市美术馆开幕。 作为2025年“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系列活动的主体美术展览,厦门工笔画展览是中国美协和厦门市共同打造的中国工笔画艺术展览品 [详细...]
    1. “行者·见山——孙洪利写生教学研究展”将在沈阳开展
    2. 风格之外的思考 “写生”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绘画教育体系的重要支点,也是艺术家在自然、经验与表现之间建立深度关联的一种实践方式。对于长期专注于教学实践与创作研究的孙洪利而言,写生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法训练,而是一条深入自然、直观感知、并探索“去风格化”创作理论的路径。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他不断强化写生在画面表达中的基础性意义。同时,他尝试通过教学研究,将写生转化为一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模式。 所谓“去风格化”,并不是否认风格的存在,而是反对僵化的风格先行。它要求艺术家以开放的姿态走向自然,不以既定模式为框架,而在直观经验中寻找个体化的表达 [详细...]
    1. 姚风 | 以有限画布,载无限乡情
    2. 故乡清风 60×80cm 布面油画 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二者呈现为一种互动共生的动态关系。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审视,本土的历史文脉、独特的社会风俗以及固有的自然地理特征,均在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与风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地域文化持续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灵感源泉,同时,艺术创作本身也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直观艺术表征,通过其多样化的艺术语言与风格,彰显着不同地域文化的显著差异。 对艺术家而言,风景作为个人创作中相对恒定的客观对象与传达媒介,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身为油画创作者,我以色彩与线条为媒介,传达内心深处的感动;师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93(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