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在万年时光中,回溯艺术的灵光——读《有灵:中国史前艺术》
    2.   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经百年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过去,借助有关考古资料来系统阐明中国史前艺术的专著还不多见,《有灵:中国史前艺术》的面世,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缺。近读该书,颇有感触。 美之历程   中国先民创造的最早艺术品是什么?作者敏锐指出,距今10多万年前三峡奉节人的骨雕符号,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商代甲骨文的记事符号具有相似性,应是汉字起源与契刻书法艺术的源头。接着,作者又根据贯穿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艺发展历史,梳理出古人类的造型理念,讲述其如何从杂乱无章逐渐进化到规整、匀称且符合功能美学的原则。   [详细...]
    1. 谈《金银器的春秋》
    2. 《金银器的春秋》 扬之水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著书者说】    《金银器的春秋》出版了。我想首先我会面对一个问题:这本书与三年前问世的五卷本《中国金银器》有什么不同?当然这也是我接受出版社约稿时首先产生的自问。   写作之初,我把它视作《中国金银器》的一个极简本,同时向自己提出要求:其一,尽量增补《中国金银器》出版后自己见到的实例;其二,在以往的 [详细...]
    1. 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1.4万件标本见证“地质报国”情
    2.    【校馆弦歌】    麓山脚下,湘江之滨。何继善院士亲笔题写馆名的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矗立在潇湘校区西北角。走进博物馆,记者不由得被序厅的“大壁画”——一块2.3亿年前的创孔海百合化石所吸引。   这块出产于贵州关岭的海百合化石,见证了贵州从沧海变成桑田的历史。“开满花朵”的化石身姿摇曳,亿万年前它遨游海底时欢快轻盈的体态栩栩如生,通过化石仿佛能窥见一个缤纷多彩的史前海洋世界。   “海百合外表看似植物,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古老无脊椎动物,类似今天的海星、海胆。”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郑涵介绍,相互缠绕的细“茎”是它的柄,柄末端开着的“花”是它的触手,也叫腕。海百合体中央有口,周围有五腕,每腕再分为许多花状的羽枝,全体状如百合开花,故名“海百合”。 [详细...]
    1. 为自己策展 | 张骞戈的个体艺术觉醒
    2. 主办单位:一版一物工作室 策展人:张骞戈及其一版一物团队 参展人:张骞戈 开幕时间:2025年9月30日下午4:00 展出地址:上苑艺术馆(北京怀柔桥梓艺术公社) 同期艺术活动:版画珍珠之藏书票创作(艺术家专场),2025年9月30日上午10:00,即日开始报名限15位。 展览前言: 当我在罗马美院的版画工作室里反复刻下那一道道凹痕时,尚未意识到,这场始于技术训练的修行,终将演变为一场横跨欧亚 [详细...]
    1. “不负潇湘即有诗——王金石山水画艺术展”在长沙开幕
    2. 展厅现场湖南省画院 9月20日,“不负潇湘即有诗——王金石山水画艺术展”在长沙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湖南师范大学指导,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湖南省画院主办,长沙美术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承办。 王金石扎根潇湘山水,采山水灵气,得人文精华,在艺术长河中遨游,其山水画作品兼具气韵生动、刚健雄浑与古拙清新的特质,既蕴含深厚传统艺术修养,又彰显鲜活时代笔墨精神,为潇湘山水画创作与研究开拓出建构性艺术价值。他践行“搜尽奇峰打草稿”理念和“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其写生作品,尽显自然赋予的纯粹浑厚,让观众感 [详细...]
    1. “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2. 展览作品 2025年9月22日上午,“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开幕式在苏州博物馆一层中央大厅举行。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云上美术馆、北京杨飞云油画艺术基金会协办,汇聚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教育家杨飞云先生近20年创作的59件精品力作,涵盖风景、人物、历史画三大专题,为江南文化注入醇厚艺术养分。 作为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杨飞云的艺术实践始终践行“油画语言民族化”的探索。他承袭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技法,以多层次叠加法与明暗对比塑造庄重质感,又将中国文人“澄怀观道”的哲思融入其中。 [详细...]
    1. “风景旧曾谙——杨贵油画展”在嘉兴美术馆开幕
    2. 9月22日上午,秋意渐浓,嘉兴美术馆(西馆)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由嘉兴美术馆、嘉兴教育学院、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湖南省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风景旧曾谙—杨贵油画展”在嘉兴美术馆(西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当代知名青年油画家杨贵先生近年创作的风景油画精品,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及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本次活动兼具学术深度与教育意义,旨在推动风景油画的语言研究与当代实践,拓展公众审美教育的层次与方式。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0日。 风景旧曾谙——杨贵油画展 [详细...]
    1. 从乡野到望境——谈杨贵油画艺术的语言与品格
    2. 杨贵曲水绕廊 60x80cm 布面油画2025年 杨贵的油画,上手劳作,油彩涂抹之间,努力获得心手合一。他与麻布之间,传递出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时而宏大,时而微妙;时而恣意,时而精准;时而急速,时而平静;时而翻滚,时而决绝。但如果,杨贵只想获得各种片段下的关系,虽然可以做到非常精彩,但也不足为道。因为,油画之所以成为油画,它不是油彩的物理本身,而是油彩语言的一整套严密的逻辑本身,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互动而平行的逻辑关系。杨贵不断的在油画语言逻辑本身上,进行各种纵向假设,这些假设沿着他的感官和感知过程展开,他通过不断地精密求证与纵横追问,在画布上开始形成一套西方油画 [详细...]
    1. 杨大伟 | 安源的近作启示
    2. 在大家的认知概念中,李安源首先是一位艺术史学者。 近年他的绘画实践不断发酵,让我感受到个体精神归宿与文化身份的多维度显现。画面中充满象征性及表现意识的交织,构成了对历史和现实关系的复杂隐喻。 安源的绘画拒绝了肤浅的漂亮,用颜料和笔触记录着人与世界碰撞的物理痕迹,气质冷逸,用色好比是在暗黑中寻找晶莹的宝石,色彩浓郁的底层却有一种内在的光辉。他笔下的社会人并非简单的再现,而是对虚伪、疏离等权力的切实批判。他一直关注感知的真实和存在的质感,试图在画布上捕捉那种瞬间的、充满活力的视觉体验,表达了他与客观世界不断博弈的痕迹。浓郁的色层之下即是充满力量 [详细...]
    1. 范存刚的画是“大”“写”且生“意”的。“意”者
    2. 《花开即花开》纸本设色 69cmx46cm 2025年 范君存刚花鸟画属于大写意一路。“大写意”一说,为近今称谓,溯源上自吴道子,梁楷,牧溪,近世则称吴昌硕、齐白石为翘楚。范君堪称是出色的后继。“大写意”顾名思义,“大”是首义。大“非指尺幅之大,而是醉眼向天,解衣磅礴,直抒胸中块垒,虽盈尺之画,具百寻气象。老杜有句“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似可况之。 “大”要具雄闳气格,气格注定大小,雄闳自生大气,除却范君的天生笔性,其背后是弃小巧、拒雕凿、汰繁琐、求洗炼的由心智到笔墨的长期艰辛历练。技进乎道,道助乎技,道技相长,方能意气勃发,天风海涛,涉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5(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