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抗战精神
    2. 参加冠县党团队一体化育人主题实践活动的人员参观六十二烈士纪念馆 代洪月 摄 9月18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冠县党团队一体化育人主题实践活动,在山东聊城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举办。活动中,该县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代表80余人向烈士墓敬献鲜花,他们还走进纪念馆展厅,在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前伫立,聆听革命英雄英勇不屈的抗战故事。 在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绿树丛中有一座巨大的圆丘形石砌坟墓,合葬着62位烈士的忠骨。墓的北侧,坐落着六十二烈士纪念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展陈、逼真的场景,再现了85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详细...]
    1. 中外专家共话考古遗产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2. 9月22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之“考古遗产价值阐释与可持续发展”沙龙在首都博物馆举办。来自国内外的考古学者、相关专家、世界遗产地代表共同探讨了考古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之路。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与会嘉宾首先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该展览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不同时期考古成果的汇集,揭示了琉璃河遗址作为燕国早期都城的历史底蕴。 沙龙环节,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三星堆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西周初年召公封燕背后的历史动因、良渚遗址的价值体系以及“一院三园”的创新阐释与活化利用实践、西周早期的都邑体系、琉璃河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等方面进行阐释,提供了考古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的经验,厘清了下 [详细...]
    1. 我国首部文物数字化智能移动平台发布
    2.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上获悉,我国首部集数据采集、加工、存储装备于一体的文物数字化智能移动平台正式研发成功。据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该平台突破了传统文物数字化工作的空间限制,实现了对散存偏远地区文物数据的高效采集、实时检查、高质呈现、远程传输和安全存储,标志着我国在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研发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攻关,成功突破了狭小空间、大型洞窟和超远距离等极端环境下的数字化采集难题。该移动平台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文物数据采集信息的覆盖率、精细度和完整性,解决了散存偏远地区文物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技术瓶颈。 同时,在文物数字化方面,敦煌研究院始终秉持“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理念,推动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了模块化、智能化的文物数字化成套采集装备,开发了亿级 [详细...]
    1. 第九届海峡两岸艺术名家邀请展在台北开幕
    2. 第九届海峡两岸艺术名家邀请展近日在台北开幕,吸引400多名各界人士同享艺术盛宴,感受中华文化。本次展览共展出两岸200多位艺术家约330件书画及陶瓷作品,内容多以“两岸”“山川”“龙”为主题。参展艺术家包括大陆的王书平、张惠臣、孔维克等,以及台湾的欧豪年、李奇茂、黄光男等。 展览主办机构台湾非营利组织联合总会荣誉总会长张连兴表示,海峡两岸艺术名家邀请展已成功举办8届,并在两岸文艺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已成为两岸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台湾知名书法家、中华书学会会长张炳煌表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传统书画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又发展出了不同的特色。两岸通过书画艺术交流,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幕式上,海峡两岸20位书画名家共同创作署名的巨幅画作《两岸同源图》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作品描绘了晨 [详细...]
    1. 破解金属文物修复人才适配难题
    2.    【专家学思】    从1995年9月开始,我一直从事与冶金考古、金属文物保护有关的研究,见证了这项工作从“冷门”到逐渐为人所熟知。但人才总量不足、区域失衡、复合型能力缺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金属文物系统性保护的瓶颈。着力解决金属文物修复人才培养问题,事关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数以万计的古代金属矿冶遗址、千万件套馆藏金属文物及大量出土的金属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物保护科技人才不足的现实矛盾,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持续不断地探索解决方案。例如,在长期实践中,中国青铜器传统保护修复形成了以地域特色和技艺风格为核心的北京派、苏州派、潍坊派及西安派等派别。这四大流派特色鲜明、传承有序,构成了当前青铜器保护修复人才队伍的重要根基。随着科技进步、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更多掌握现代科技的研 [详细...]
    1.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举行
    2.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23日在重庆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重庆市总工会承办,以“匠心铸梦,向新而行”为主题,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中展示大国工匠和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卓越贡献与创新成果,激励亿万职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创佳绩。 开幕式现场,265名大国工匠、各级工匠人才以及专家学者等嘉宾共800多人齐聚一堂。大会共设有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百位工匠心语、闭幕式等六大主要活动,并专门设置了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 交流区采用简洁工业风与智能化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融入VR虚拟现实、AI交互、数字人等前沿科技,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科 [详细...]
    1. 湖南怀化市博物馆:文物借展 盘活资源
    2. 游客在湖南怀化市博物馆参观。张卓摄/光明图片 今年,乘着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一座新的博物馆在湖南省怀化市拔地而起。 “和老馆相比,怀化市博物馆新馆不仅面积大多了,文物也更丰富了,原来我们怀化藏着这么多宝贝,太震撼了。”一位怀化市民在参观后连连称赞。 新建一座博物馆,主角自然是馆藏文物。说起这里部分文物的来源,其中大有门道。怀化市博物馆副馆长李莉介绍,不少文物是从湖南各地千里迢迢“赶来”的。 作为推进湖南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怀化市博物馆新馆在开馆之际,就依托“湘见 [详细...]
    1. 深圳博物馆:因地制宜 取消预约
    2.   “不用让儿女帮忙预约,我们老两口想去博物馆都是说走就走。这不,听说有新展,就又来了。”9月17日上午10时许,在深圳博物馆展厅门口,钟阿伯欣喜地向记者细数博物馆免预约政策的好处,“这对操作智能手机不熟悉的老年人太友好了!”   一旁的电子屏上,显示实时在馆人数为251人。记者看到,观众仅需通过安检便可有序入场,无需验证预约信息。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政策的调整。自2024年7月起,深圳市61家博物馆全面取消“预约入场”机制,被不少网友称赞为“深圳欢迎‘不约而至’的人”。   免预约政策的初衷是让游客享受更加方便灵活的公共文化服务,省去提前规划与预约的流程。政策实施一年来,效果如何?   “免预约政策确实带动了入馆人流量的增长。”深圳市龙岗区公共文化 [详细...]
    1. 三星堆博物馆:智能管理 体验升级
    2. “哪天去四川,取决于哪天能抢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门票。”最近,陕西游客李响连续“蹲”了好几天,终于抢到了门票,随即启程,三星堆博物馆就是第一站。 李响的经历并非个例。有网友戏称:“当青铜神树的灯光在展厅亮起,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仿佛触手可及——但前提是,你得先抢到那张通往时空隧道的门票。” “游客对三星堆厚爱有加,博物馆每天接待游客一两万人次,节假日最高峰达2.5万人次。”三星堆管委会质量管理部部长李飞说。为此,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持续优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千方百计挖掘门票供给潜力,在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创新推出延时服务,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此举每天增加5000张延时门票,接待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博物馆坚持“人防+技防”“线上+线下”多维发力,持续 [详细...]
    1.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开幕
    2. 文化和旅游部23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主要活动和筹备情况。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共绘时代新篇”。本届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11月5日在重庆闭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艺术节期间将举办开闭幕式、文华奖评选、惠民演出等多项活动,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将亮相。 本届艺术节期间将要评选的第十八届文华奖,对奖项设置、申报渠道、评审条件等方面均作了较大改革。本届文华奖涵盖四个类别,分别是文华剧目奖、文华节目奖、文华单项奖、文华评论奖,奖项总数量由上一届的30个增加到55个。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时长不超过40分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和歌曲舞蹈等节目,首次增设15个文华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3(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