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守正与创新——近现代徽州美术的又一高峰
    2. 徽州是一块浸染着程朱理学与徽商精神的土地,历来文风昌盛,艺事斐然。明末清初,以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异军突起,艺术上直接秉承宋元山水画家健康纯正的品格,用倪瓒、黄公望之法写黄山实景,以“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绘画宣言,与正统的“四王”之泥古陋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格调清冷,意境幽寂,笔墨简淡,开创了徽州美术的高峰。清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战乱的频仍,徽州商帮的衰落,以及文化风尚的变化,新安画派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失去了师法造化的灵魂与特立独行的风骨,创作活力大不如前。进入晚清民国,中国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转型,在这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宏大背景下,黄宾虹、汪采白、黄士陵、虚谷等一批植根于徽州文化沃土,同时又放眼世界的徽州籍艺术家,以群体的姿态登上了美术舞台,在艺术领域承前启后,开创了徽州美术史上群星璀璨、成就卓著的又一高 [详细...]
    1. 《百鹤图》的三次涅槃:叶尚青的艺术求索与精神守望
    2. 叶尚青 松梅百鹤颂祥和 1058×68.5cm 《百鹤图》的三次涅槃:叶尚青的艺术求索与精神守望 ——专访花鸟画家叶尚青先生 三易其稿,历时四载,叶尚青先生的《松梅百鹤颂祥和》(以下简称《百鹤图》)终于圆满落笔。 步入他的“苦茶阁”,长卷徐徐展开:松风鹤影,雪映梅枝,百只丹顶鹤姿态万千——或昂首唳天,或低颈理羽,或振翅欲飞,仿佛随时会跃出纸面,飞入观者心中。 这幅凝聚三十余年构思的作品,不仅是叶尚青艺术生涯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一部以丹顶鹤为线索 [详细...]
    1. 名家执笔画西岳: 段渊古教授走进华山写生基地
    2. 金秋十月,华山写生基地尽染秋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渊古驻足写生基地。这位集中国画与水彩画创作、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于一身的知名艺术家,足迹遍布华山写生1 号、2 号基地。段教授在华山写生 1 号基地沉浸式捕捉自然之美:以苍劲笔触勾勒华山 “奇险天下第一山” 的峰峦崖壁,用温润色彩晕染古村落的炊烟晨雾,创作了《崖间人家》《峡谷烟雨》等作品。在 华山写生2 号基地,段教授转而聚焦古建筑的文化肌理,西岳牌坊的斗拱飞檐、玉泉院的亭台楼阁皆入画中,创作了《西岳牌坊》《玉泉烟雾》等作品。 崖间人家 [详细...]
    1. 赓续新闻使命 旗帜少年担当·第26个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2.  11月8日,恰逢第26个中国记者节,“《大地旗帜》特刊启动会暨旗帜少年、旗帜小记者邮票发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活动以“十年深耕传薪火 旗帜少年续华章”为核心,汇聚老一辈媒体人、行业领导、爱心企业代表以及旗帜小记者们,共同见证特刊启航、邮票首发的重要时刻,致敬记者职业初心,礼赞旗帜小记者十载成长征程。   国际安全防卫学院院长 致欢迎辞   作为新闻事业的年轻传承者,旗帜小记者十年来坚守“以笔为剑记录时代,以镜为眼捕捉温暖”的初心,累计刊发报道20余万篇,爱国主义主题视频播放量近400万次,总浏览量突破百亿,用稚嫩笔触书写成长感悟,用纯真视角传递家国情怀。本次活动既是对这一丰硕成果的总结,更是对青少年新闻素养培育 [详细...]
    1. 山海回响——福建省美术作品展
    2.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艺术是时代的前进号角。当画笔触碰大地肌理,当色彩晕染时代脉搏,美术便成为记录历史变迁、传递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福建省画院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携手,以“山海回响”为名举办本次美术作品展,既是对福建大地的深情礼赞,亦是对时代精神的艺术回应。 福建,枕山面海,钟灵毓秀。这片土地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商魂,沉淀着客家土楼、闽南古厝的人文密码,更承载着“四下基层”“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见证着“生态福建”的先行实践与“文化自信”的基层深耕。这些理念如山海间的灯塔,照亮福建发展的前行之路,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源泉与鲜活的现实素材。 本次展览以“沿着总书记的福建足迹”为精神主线,汇聚全省百余位美术家的精品力作。参展作品涵盖油画、国画、水彩、漆画等多个门类。既以写实之笔勾勒总书记 [详细...]
    1. 独白与灵魂的镜像 珂勒惠支自画像
    2.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先后在柏林和慕尼黑两所德国女子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她嫁给了为穷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育有两子。她的小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志愿加入德军,不幸阵亡。 她的《正面自画像》(约1910,炭笔画于灰蓝色安格尔纸上,NT68)展现了艺术家最钟爱的姿态——一只手臂搭在桌上,一只手托着额头,凝视着镜子,专注地作画。在她的素描和版画作品中,艺术家反复以这种沉思、探索和自我反思的姿态描绘自己。甚至像雨果·埃尔福特这样的摄影师也经常捕捉到凯绥·珂勒惠支的这种姿态 创作于1924年 [详细...]
    1. “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展览开幕
    2. 11月5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庆系列展——“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开幕式在艺术博物馆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虹子,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支持单位和院校专家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艺术家家属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小茉主持。 开幕式嘉宾 开幕式现场 过勇 [详细...]
    1. 在文明互鉴中形塑中国当代美学精神
    2. 栗珊 归途有风1 76×105cm 2025年 百年回望,中国美术从“科学美术”到“大众化”再到“以人民为中心”审美立场和阐述方式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历练过程。“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创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提高大众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感。通过作品表现国家建设成就、城市乡村变迁、百姓日常生活、科技融合创新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以这种叙事方式鼓励人民积极参与国家基层建设,记录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参与度与获得感。从艺术家到美术工作者的身份转换,视野下沉、立足生活成为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方法之一。“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美 [详细...]
    1. 华君武:幽默疗愈场
    2. 在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深圳美术馆特别从华老捐赠深圳美术馆的150件珍贵作品中精选110件,推出“幽默疗愈场——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深圳美术馆特藏展”。 在中国漫画的百年图景中,华君武(1915-2010)的创作犹如一部用幽默写就的社会处方签笺。2004年,他将毕生力作150幅托付给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这份馈赠包含着双重期待:既希望这些作品能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继续发挥“文化消炎片”的作用,也相信特区观众最能理解其中破立并举的创作哲学。多年来,这批作品通过深圳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走进中小学、部队、社区,并在全国多地美术馆展出,成为连接大众与时代记忆的重要纽带。 华君武长期从事漫画创作,早期以政治时事漫画为主,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社会上的丑陋和落后现象,构思巧妙,风格独特。他的漫画 [详细...]
    1. 艺考,不再是高考的“捷径”
    2.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招生改革方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多个专业取消校考,以省联考成绩与文化课成绩作为选拔考生的新门槛。 一石激起千层浪。回首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盛况,对比今日报考人数逐年理性回落的趋势,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其实答案已很清晰:那个被视为高考“捷径”的艺考时代正宣告终结,美术人才的选拔标准,正从侧重于“技法熟练”向“素养与潜力”为核心的转变。 央美的设计学、建筑学取消校考初试,以考生所在省的美术与设计类联考(统考)成绩作为“首筛”,必将有助于选拔出基础功底扎实的考生,并从源头上遏制多年来针对特定院校风格的模式化训练,那些围绕单一校考套路进行的“突击培训”式的应试策略,将逐渐失去市场。与此同时,造型类专业的初试也改为线上速写。所有这些调整,不仅减轻了考生四处奔波参加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483(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