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艺术以虚、实之笔塑造着“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注重虚实安排既是宋代文人画的审美风尚,也是宋词的艺术追求。据说,即使以“写实”著称的宋徽宗也提倡“笔意俱全”,避免直露。传言宋徽宗创办画院,以画技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方式,每年以一句古诗为题,看画者能否领悟其中深意,并描摹出诗中的意境,以此选拔人才。他曾出“深山藏古寺”一题,参试者多画山间或丛林中露出古寺的一角屋檐或断壁残垣,唯有一位考生独不画古寺,而是画崇山峻岭之上飘下一股清泉,泉边再画一老和尚,正舀水入桶。画中虽无古寺,却可想见古寺已在此深山之中,这样就把一个“藏”字含蓄地表达出来,是用虚笔来写意,正合宋徽宗“笔意俱全”的标准,因此夺魁。
像这样以虚笔暗藏深意的审美风尚在宋代文人画中多有体现,例如马麟的《层叠冰绡图》画梅不画全株,而仅取其中两枝,于尺幅的右下一角展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