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孙棋·实践水墨 | 以有限之形,生发无限之神
    2. 《生来孤寂》 梦中见到的克孜尔壁画,那些佛与菩萨,伎乐与飞天,千年风沙侵蚀,多已斑驳。有些失了眉眼,有些断了臂膀,更有些只余一团模糊的色彩,尚在呼吸一般。观者立于窟中,不免要凭空补全那些残缺处,于是每个人便看见了不同的人。我想,这残缺未必不是慈悲——它允人投射自身的形貌与魂魄于壁上,使静默的图像生出无限可能。 归而展纸研墨,竟不能自已。笔下的墨痕游走,不觉也作起人体来。水墨之妙,原不在于工细,而在氤氲。一点浓墨滴落宣纸,霎时晕开,边缘模糊而富有生机,竟与那些褪色的壁画异曲同工。我以水破墨,以墨破水,纵横驰骋间,隐约见得人形浮现。不是筋肉解剖 [详细...]
    1. “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暨全国高校素描教学研讨会”将开展
    2. 2025年9月20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馆将隆重推出 “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本次展览由山东艺术学院和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美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共展出靳尚谊先生素描、油画等不同媒介的代表作167件,全面呈现先生从早期探索、中期突破、直至“中西贯通、物我两忘”艺术境界的创作脉络。 希望通过展览梳理靳尚谊先生的素描艺术成果与艺术理念,为师生提供研习范本,深化素描基础价值认知;进一步凝练学院“立足齐鲁、守正创新”的美育品牌,为新时代美术人才培养注入学术厚度与文化活力。 艺术家简介 [详细...]
    1. 以艺术绘长江 以笔墨写时代——2025“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现场直击
    2.   万里长江美,“极目楚天舒”。   走进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仿佛瞬间被卷入一条流动的艺术之江。紫色展板静静矗立,彩色线条奔腾跃动,犹如江水蜿蜒,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艺术气息。一幅幅作品仿佛一扇扇通向长江的窗口,映照出她跨越千年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和时代之变。   连日来,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武汉开展。展览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汇集来自长江流域各省市艺术家的力作,展期将持续至10月12日。   工笔画作品《土家织女》前,有不少观众驻足欣赏。“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张彩色照片——皮肤的纹理、织布的质感,一切都太真实了。”来自湖北咸宁的游客吴晓宇弯下腰,凑近 [详细...]
    1. 宋人茶肆里的世俗生活
    2.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人对饮茶场所的讲究,在唐代已开其端,至两宋则蔚为大观。“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城市与乡野,处处有茶肆。茶肆,也称茶坊、茶馆、茗铺、茶邸等,是宋代重要的市民公共空间。从《西湖老人繁胜录》《都城纪胜》《鸡肋编》《武林旧事》《清明上河图》《梦粱录》等典籍图画中可知,宋代茶肆主要有固定茶肆与流动茶肆两种,前者多位于交通要冲之处,后者主要靠茶贩推车、提瓶,穿 [详细...]
    1. 侨批:漂洋过海的信与银
    2. 闽南侨批 福建省档案局(馆)供图    【谈文绎史】   “喜鹊哭,侨批到,番边寄钱了……”这首流传于闽南地区的古老歌谣,简单几句,却道尽了侨批背后深沉的情感与责任。“批”在福建、广东不少地方的方言中就是“信”的意思,而“侨批”,就是海外侨胞寄回家乡的“银信包裹”,它既是信,也是汇款单,闽南人称之为“钱信合一”。   你可能好奇,在没有银行、快递的年代,侨批是怎么跨越海洋送到的? [详细...]
    1. 潜心为国护宝 续写文明华章——敦煌研究院奋力谱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
    2.   壁画色彩绚丽浓重,彩塑形象丰腴祥和……站在复原临摹的莫高窟第172窟前,盛唐气象扑面而来。   作为盛唐时期的经典洞窟,第172窟的塑像、壁画俱在,但历经岁月风沙侵蚀,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为了再现洞窟创作之初的风采,敦煌研究院整合基础研究、艺术创作多支力量,历经五年打磨,最终复现172窟千年前的艺术之美。这是敦煌研究院历史上首次实现整窟复原临摹,是理论、技术、人才各项条件成熟的结果。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随后,他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把 [详细...]
    1. 守好文化根脉 促进交流互鉴
    2.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重要枢纽,历经千年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艺术与文献宝库,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包容性的生动彰显。它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不仅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记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更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互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深刻的启示。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敦煌文化的当代意义,首先在于其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依据。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敦煌壁画,将多民族和平共处、多宗教繁荣共存的美好场景真实刻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敦煌文献,是丝绸 [详细...]
    1. 艺藏巅峰 · 传世精品 全球顶尖艺术大师张通云拍卖专场预展
    2. 张通云号野山,湖北省利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画大家;中国文联、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CCTV央视联播十综合评定授予”书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中国书画交易中心授予“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世界文化协会授予《中华国粹传承人》荣誉称号;CCTV《艺术传承》客座教授;被“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评为“国礼艺术家”(高级),“国务外交礼品师”;“民族艺术家”;“人民艺术家”;“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世界文化协会授予“《中华国粹传承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终身院士、副院长”;“中国翰林书画院终身院士”;“享受中国艺术人才基金会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名家档案馆》终身会员;中儒文化产业联盟主席;高级中学美 [详细...]
    1. “中俄油画写生交流活动”在威海乳山举办
    2. 9月16日,为期五天的中俄写生交流活动在威海乳山凤凰顶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圆满落幕。凤凰顶不仅山水灵动,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来自中俄的艺术家们在这里以小桥流水、村落烟火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用画笔定格灵感与感动,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财富。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艺术之美,也以画笔搭建起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未来,凤凰顶写生基地将继续完善服务,邀请更多国内外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让艺术与自然在这里不断交融,让文化与友谊在这里生生不息。 [详细...]
    1. 丝路回响、彩韵昌吉一一中国油画名家赴昌吉市采风交流活动
    2. 前言 由中共昌吉市委宣传部、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新疆昌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由新疆昌吉市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北方油画院承办的“丝路回响、彩韵昌吉一一中国油画名家赴昌吉市采风交流活动”将在2025年10月6日至12日在新疆昌吉市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此项活动共邀请了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王铁牛、谢森、李延洲、秦文清、罗朗、翁凯旋、侯宝川、孙黎、谢楚余、陈金华、梁宇、迟连城、张峻明、孙韬,肖育参加。昌吉市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新疆昌吉市庙尔沟镇。该镇位于新疆昌吉市南郊,地处头屯河上游天山区域,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呈现雪山、松林、草原,河流等自然景观特色。沟内坡处分布云杉林、栖息盘羊等野生动物,河段上游形成多级瀑布景观。庙尔沟被誉为“天山缩影”。这里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弥漫着哈萨克牧区独特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2.081(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