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数智技术来临 博物馆这样讲故事
    2.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不断投入到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使展览内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 8月19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建设的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正式对外发布。发布会展示了正在上海等待有关部门接收的圆明园“龙首”的数据采集的全过程。令人惊叹的是,“龙首”经过数字化扫描,再将数据回传至位于长沙的实验室,并实时将采集结果发往此次发布会现场,整个过程耗时仅13分14秒。 “文物的数字化核心在于数字采集。”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说,“湖南博物院现有文物53.9万件(套),有了高科技技术加持,仅一个月就完成了1000件文物的三维采集工作。今年以来,博物院相继推出了马王堆复原动态展 [详细...]
    1. 演艺:博物馆教育功能延展的有效途径
    2. 近年来,为鼓励人们走进博物馆、学习知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教育不断出新、出彩、出圈。从“走马观花”到数字化体验,再到舞台剧、情景剧等沉浸式演艺,科技加持下,博物馆演艺在为观众、游客提供多元文化产品选择的同时,也为文旅融合、文化自信注入活水,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赋能蓄力。 一般认为,博物馆演艺是由博物馆组织策划,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或特定场景,宣传推介文物藏品、遗迹遗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馆内外开展实施的歌舞音乐表演、舞台剧目呈现或沉浸式体验等表演艺术活动的总称。博物馆演艺是对“以实物为主”传统展览陈列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在非遗类、民族类博物馆,歌舞演员、非遗传承人对受众进行现场表演的展览方式由来已久。如今,博物馆开展戏剧教育活动,将“装扮”“游戏”“模拟”等戏剧技巧运用到博物馆教学之中,方兴未艾。 [详细...]
    1. 把敦煌文博会打造成传播展示中华文明的“甘肃窗口”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深刻阐明了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中国方案,体现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为深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传播展示中华文明的“甘肃窗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简称“敦煌文博会”)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举办的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桥梁和纽带。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敦煌文博会,将于2024年9月20日至22日在敦煌市举办。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敦煌文博会牢牢把握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任务,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本届敦煌文博会将进一步弘扬敦煌文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迈上新的台阶。 [详细...]
    1. 2024国际版权论坛在江西景德镇举办
    2. 2024国际版权论坛9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幕。论坛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江西省版权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承办,以“版权与创意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版权助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文化繁荣。 论坛认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大力支持版权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版权事业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版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版权创新创造活力空前迸发、参与全球版权治理不断深入。 与会嘉宾表示,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领域之一,要以版权保护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保障,以版权运用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激发活力,以版权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包括“版权保护促 [详细...]
    1. 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开班
    2. 中华全国总工会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一期开班式,首批220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线上线下培训。 据了解,培训营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建立了“测—学—践—评”的学习体系,旨在通过针对性培训,帮助培育对象强优势、补短板。培训期间,采用理论导师和技能导师“双导师”助学的培育模式,邀请清华大学专业授课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作为理论导师,邀请著名大国工匠作为技能导师为学员助学。此外,培训营还安排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参观学习,以及创新课题研讨和专家导师指导等内容。 全总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期培训营强调既出人才也出成果,培训过程采用统一工作平台,对学员在学习参与、攻关课题、作业完成、加分奖励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价,确保培育对象得到大幅度提升锻炼;同时,解决一些行业、企业 [详细...]
    1. 戴明贤|漫说乡心空负水

    2. 戴明贤先生在故乡安顺 戴明贤先生又出新书了,而且是九十岁遐龄推出的长篇小说《石城》,我的内心着实为先生倍感喜悦,这份喜悦在举办“闳约雅逸———陈少梅绘画风格及美学思想学术讲座”期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我的思绪由此亦回到了二十四年前初秋的时节。 长篇小说《石城》书影 我与戴明贤先生应是相识于庚辰龙年,彼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不久,随后进入河北省文联工作,担任《小小说月刊》的文学和美术编辑。或许是机缘巧合,我与先生因艺术而结缘,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份深厚的情缘竟然历经岁月沧桑保持至今,想想也是令人 [详细...]
    1. 新民艺 新生活—​—新时代竹工艺的生机与活力
    2. 竹,作为一种自然的馈赠,它以坚韧的质地和灵动的姿态,展现着大自然的无限魅力。“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操和气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近日,在浙江展览馆开展的“新时代、新征程、新民艺”浙江省竹工艺大展,以源远流长的浙江竹工艺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共展出宁波、绍兴、湖州、金华、台州等地极具浙江特色的竹工艺作品200余件,包括竹编、竹雕、竹制家具等工艺门类,涉及日用器、文房器、茶器、香器等竹工艺品类型。 展厅现场,一件件散发着清香的竹工艺品以灵动的姿态、细腻的雕琢,吸引观众纷纷 [详细...]
    1. 一锤承千年 曲阳石雕的古今风华
    2. 曲阳的雕刻艺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雕刻技艺在曲阳这片土地上衍延相传,在佛教造像、宫殿陵寝,乃至新中国大型纪念工程等诸多领域,服务于时代的需求,同时引领时代艺术、技术之发展。 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的“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全面展示了曲阳石雕不同历史时期的气象风貌,系统反映了曲阳石雕的古今传承、工艺技法和艺术创新。展览遴选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曲阳石雕遗珍48件(套),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出土于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王处直墓的“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无疑最受瞩目。 王处直为唐末五代 [详细...]
    1. 进入国家收藏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从中国美术馆的陶瓷收藏谈起
    2. “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素雅高洁的德化白瓷不仅为观众带来视觉的愉悦和文化的浸润,还为中国美术馆一次性补充了50件现当代陶瓷藏品。作为唯一的国家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早在建馆初期就入藏了第一批紧随时代主题的优秀陶瓷作品,上世纪80年代,又在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进程中扩充了民间陶瓷收藏。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美术馆以开放的视野主动介入到陶瓷艺术的展览、研究和收藏事业,通过自主策划展览观照陶瓷艺术的当代发展,积极构建现当代陶瓷的国家收藏。这些藏品作为有力的实物佐证,勾勒出当代中国的陶瓷文化新形象。 建馆初期的陶瓷雕塑收藏 [详细...]
    1. 通才画家王西京——兼谈其戏曲人物画
    2. 舞韵系列(国画) 137×70厘米 2022年 通才之难得,自古而然。 看了王西京的很多画,近来又看到他创作的戏曲人物,得出结论:王西京是绘画界的通才。他能画工笔严谨的画,能画写意放纵的画;能画浑朴厚重的画,能画清淡飘逸的画;能大笔泼墨,能写实白描。他能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传统笔墨画出场面宏大、层次丰富、严谨的主题画,也能用细劲的单线勾出古代人物等轻松的画。他有时作画神速,不假思索。唐怀素写草书“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王西京也可以做到。据看过王西京作画的人说,他铺好纸,准备作画,我们也应做好准备,要认真看他作画过程。谁知道连一刻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2(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