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品物流形——钱兆峰油画作品展”在苏州开展
    2. 秋酣 122×90cm 品物流形——钱兆峰油画作品展 “品物流形”出自《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兆峰可谓是一方诸侯,统领苏州、吴江众多油画发烧友,水彩、粉画痴迷者。在美术界摘金夺银,一方独大,坐拥“蜂迷”无数。开创“一画空间”“一画会客厅”,打造“吴江现象”,组织“约·绘”粉丝团,每周二坚持户外写生,十年如一日,几人能做到?兆峰的成功与影响以及江湖地位非一日之功。 初识兆峰,高高大大的个子,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详细...]
    1. 自然美•生活情——论方楚雄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2. 方楚雄《雨林神木》369cm×292cm 纸本设色 2024年 花鸟画的视觉化已成为当下中国画发展的一种鲜明态势。这种态势促使中国画开始探索画面抽象形式感,尤其是注重对那些隐藏于形象内部的抽象形式结构的发掘,从而体现与城市审美经验相适应的中国画现代审美精神。但其问题也导致了画家对审美对象缺乏精深的研究,形象的概念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画表现的粗疏与浮泛,往往徒有一副漂亮的外相而缺乏内在质朴的美感。 就花鸟画而言,这种过度偏重内在形式结构的臆造,使画家表现对象的范围逐渐收缩,并因形式感的追求而多偏向花木题材的绘写,花鸟画之中禽鸟的表现反倒被 [详细...]
    1. “静默如初——陆庆龙的绘画艺术”作品展将在无锡江阴市开幕
    2. 前言 静默如初,是一种豁达淡泊、泰然处世的心境。 陆庆龙绘画中的每一笔似乎都在凝固时光,在意识时间中感受生命的沉静和密度。展览中的作品素材多来自他的家乡,他用现实时间创作,却让绘画孤悬于现实时间之外。他的作品可以从梦中回返,听乡野平静的河水,还有鸟清脆的叫声。无论是草木间的小路,还是与田野相邻的事物,经由陆庆龙点化,便构筑起了富有诗意的家园图景,显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国人美学思维的影响。静谧的河床、铺满的油菜花、萧瑟的树木、银装素裹的丘陵等,温润缱绻,景语含情。 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陆庆龙的素材或许是转瞬即逝的场 [详细...]
    1. “虎韵承宗——孟祥顺·刘扬师生画虎作品展”在北京开幕
    2. 孟祥顺 《松风》 137x68cm 冬至良辰,虎韵添彩。2024年12月21日下午,一场聚焦虎文化与中国画艺术的饕餮盛宴——“虎韵承宗——孟祥顺、刘扬画虎作品师生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荣宝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山东画院、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主办,荣宝斋市场营销(展览部)、好品山东高青黑牛北京旗舰店承办,北京 M3 艺术空间、山东致公书画院协办。 孟祥顺先生,是中国画坛画虎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和备受赞誉的画虎国手。多年来,他以“虎”这一独特且富含文化意蕴的意象为原点,展开了一场深入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探索,达到了 [详细...]
    1. “奥德赛:爱尔兰艺术家史蒂芬·劳勒艺术作品展”开幕
    2. 12月16日,值此中国与爱尔兰建交45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国际艺术展览项目首展——爱尔兰著名艺术家史蒂芬·劳勒艺术作品展开幕仪式顺利举行。 本次展览精选了30幅艺术家史蒂芬·劳勒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当代视觉经验回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艺术样式,是国内首次对其作品作系统梳理与呈现。 展览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三层临展厅A,展期为2024年12月16日——2025年1月11日,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6:30(2025年1月1日不开放),是博物馆首次开放周末观展,并同步开放社会观众预约参观渠道。 [详细...]
    1. “第五届黑龙江省中国画作品双年展”在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开幕
    2. 12月23日,由黑龙江省文联主办,黑龙江省美协、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黑龙江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协办的第五届黑龙江省中国画作品双年展在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征集到参评作品600余件,评审专家牢牢把握时代性、学术性、多样性、创新性等要求,经初评、复评,评选产生金奖4件,银奖9件,铜奖11件,优秀奖33件,入选作品126件。本次展览以主题性创作为主,囊括多种艺术风格,既有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也有在绘画技法方面的探索与创新,生动展示了黑龙江本土中国画作品近两年来创作的新成果与发展的新面貌,彰显了中国画的活力与生命力。参展作者根植中华优秀 [详细...]
    1. 汉代画像的礼制文化内涵对当代油画的借鉴意义
    2.   汉代画像是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瑰宝,不仅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礼制文化内涵。通过汉代画像,我们可以了解汉代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风格、审美倾向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汉代画像主要包括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二者均是汉代墓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画像石还是画像砖,其主题、构图、色彩、表现手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礼制文化内涵,均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有益。艺术家可以将汉代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当代油画创作中,将传统元素与当代审美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增加当代油画的深广度,创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作品,从而推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画像石多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等地,这些地方的画像石风格各有不同,反映了当地不 [详细...]
    1. 白裤瑶民族图形的美学意蕴与时代价值
    2.   在民族文化的璀璨画卷中,白裤瑶民族图形宛如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视觉华章。这些图形不仅是白裤瑶人生活与情感的艺术化表达,更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白裤瑶民族图形的多元呈现   白裤瑶民族图形广泛分布于服饰、建筑和祭祀用品等各个方面。在服饰领域,男子裤腿上标志性的五条红色条纹,如同民族的图腾印记,承载着祖先的记忆与民族精神。女子服饰则更为华丽,上衣的刺绣图形和背牌上的精美花纹丰富多样,有象征自然崇拜的山川日月,也有寓意生活美好的动植物形象。这些图形色彩鲜艳、针法细腻,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建筑装饰中的图形也独具特色。门窗、梁柱上的木雕或绘画图案,以简洁抽象的几何形状和生动的动植物造型为主要元素,与古朴自然的风格相得益彰,规整对 [详细...]
    1. 千年文脉:成都书法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演绎
    2.   成都,一座3000年城址不迁、2000多年城名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城市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自古以来,成都就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各个朝代的本地与外埠书画艺术家在此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古代成都书法的历史渊源   1980年出土的四川青川木牍是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书标本,是公元前309年战国时期的文字墨迹。由于出土材料较少,所以学者与研究者通常从两汉时期开展对成都书法的梳理与研究。成都目前出土的最早书法材料是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所刻的《蚕崖碑》,是由篆书向隶书发展过渡时期的古隶书。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的成都汉刻石刻有铭文约120余字,在目前全国所发现的汉刻石铭文中字数最多,其风格与《石门颂》类似。1966年出土于成都郫县犀浦的两块东汉残碑《王孝渊 [详细...]
    1. 辽塔一家亲 辽宁省文联文化润疆成果展举办
    2. 辽塔两地,山川壮美,风光旖旎。辽塔人民,踏实勤奋,宽厚热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援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中国文联文化润疆工作要求,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辽塔一家亲”辽宁省文联文化润疆成果展在辽宁美术馆隆重展出。这是以文艺的形式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辽塔两地以文润心、以文聚力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辽宁省文联先后组织四批美术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