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车建全个展《水图》将在北京开幕
    2. 东京画廊+BTAP(北京)将于2025年9月13日-11月1日举办艺术家车建全个展——《水图》。 展览以两组扎根于地理与历史的影像作品《亭》与《水图》为核心,通过水的万千姿态,串联起庐山与金门两地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并以此向南宋画家马远笔下的经典《水图》致敬。展览以沉静的影像语言,探索水作为时间载体与历史见证者的深邃意涵,引发观众对自然、人文与记忆的思考。通过水的凝视,回望那些地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流转,在广袤地图上,勾勒出一个微小坐标背后广阔的想象空间。水,是画面的主角,也是时间无声的见证者。 《亭》系列始于2003年,持续记录庐山如琴湖心 [详细...]
    1. “心本无尘——王圣松雪境油画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
    2. 王圣松汲津铺 油画 50×50cm 2025年 前 言 “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中国历来学艺有着重师承的讲究,高等艺术教育中更需要“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河南大学的专业美术教育有着名师领军、德艺双馨、带动师生跟进的学院传统。20世纪50年代始,河南大学美术专业初建时就汇聚了一批国内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历时70余载,建构了老中青结合、凝聚方向、传承有序的专业教师梯队,培养了数量众多,代表中原风格的高水平美术人才,为中原地区美术文化及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详细...]
    1. “闲情偶寄——袁俐‘日志’系列作品展”在济南开展
    2. 前 言 袁俐的艺术生涯以充满个人印记的“遥墙荷塘系列”作品声名鹊起,迅速在全国油画界崭露头角。其作品造型简约却极具张力,带有恰到好处的夸张,色彩饱和浓烈,对比鲜明,画面既洋溢着鲜活明快的生命律动,又传递着一种酣畅淋漓的创作快感,蓬勃的生机仿佛要冲破画布喷薄而出,形成了极高的视觉辨识度。著名艺术家毛岱宗曾由衷赞叹:“袁俐是一个能把自己孩童时期的绘画本能跟成年后的艺术表现贯通的画家,这是天赋异禀的标志。” 以她的才情和独特艺术风格,本可以享受这广受赞誉、名利双收的舒适区。但袁俐的艺术灵魂拒绝“结壳”,她无畏于既得的名利诱惑,毅然选择了勇敢转 [详细...]
    1. 山河入画皆诗意,家国存心即丹青——姚榕华油画创作的风格嬗变与历史叙事
    2. 《次仁拉珍肖像》 90x60cm 布面油画 2015 姚榕华作为山东画坛“70后”代表性艺术家之一,身上标签众多,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专业负责的优秀教师,风格鲜明的油画家。而今,他身上最重要的标签已然成为“山东大学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学科带头人。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梳理姚榕华近10年创作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带领团队在主题性美术创作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 画什么和怎么画,是画家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当代艺术家们所能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宽泛,而我们能够看到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与艺术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很多身处 [详细...]
    1. 方土:先生的艺术之光照亮了我年少时缺乏艺术滋养的小世界
    2. 方土15岁(1978年)临摹的杨之光作品《贴心人·知心语》 今年是杨之光先生诞辰95周年,走进广州美术馆,《永恒之光——杨之光诞辰95周年纪念展》的墨香与光影交织,悄然铺展开一段与先生跨越多年的艺术情缘。展柜里的200多幅作品,不少是我首次得见:早年的速写线条带着生涩,却藏不住璞玉般逼人的锋芒;创作草图里满是对生活的温柔捕捉,每一笔都似与时光轻叩;另有不少是深入人心的名作,藏着先生对伟人的敬仰与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 更多作品则是“老相识”,让我不由怦然心动——先生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画册,当年我在广东揭阳惠来小城的新华书店,攒着零钱一本 [详细...]
    1. 陆庆龙自述 | 怀乡季节
    2. 《冬雪-盱眙乡村之二》丨布面油画丨30x40cm丨2025年 我出生在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小村庄的普通人家,四个孩子,排行老三,少时身体孱弱,性格内向、敏感。记忆中,老屋前枣树果实累累的时候便是欢愉的时刻。年少的岁月是清贫、快乐的,记忆中的玩耍总充满了野趣与童趣,可因个头不大,与小伙伴嬉戏的时候,势必总是占下风的。 绘画的爱好源于自己的涂鸦。曾多次因上课乱写乱画不专心听讲被老师批评,并告知家长后换来父母的斥责,但有记得有一次,一位从苏南下放到我们村小的张老师看到以后,却给我很大鼓励:画得很不错,坚持就会有出息,再不济将来也可以写门对、画门 [详细...]
    1. “平林漠漠——陆庆龙风景油画作品展”将在宜春美术馆开展
    2. 前言 平林漠漠烟如织——陆庆龙的风景创作与启示 陆庆龙先生是当代著名艺术家,在油画和水彩两个领域均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最早以现实主义人物创作为美术界熟知,近年来,其风景作品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瞩目。策划陆庆龙先生的油画风景展到宜春举办,得到了他的热情支持。首先,我要向陆庆龙先生对江西美术的高情厚谊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里尔克看来,风景就是人走过的路和人生命的轨迹。一切山水倘若没有人的参与,不过是空空荡荡的舞台。他在《论“山水”》一文中说:“人们画的是风景,表现的却不是风景本身,而是人自己;风景成为人类情感的寄托,成为欢 [详细...]
    1. 园丁芳菲 方寸留香
    2. 春风化雨育桃李,园丁芳菲满方寸。自1985年教师节设立以来,我国邮政部门多次发行教师节和教师题材的邮票。在我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笔者翻开集邮藏册,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如同一部无声的教育史诗,于方寸之间展现了中国师道的源远流长与时代新声。 1986年9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首套《教师节》纪念邮票一套1枚,画面简洁:一方黑板、一座堆满康乃馨的讲台。虽无人物,却香气四溢;没有标语,却敬意盈纸。花束与黑板的组合,把“授业”与“感恩”凝于一瞬,表达了人们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014年9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教师节》纪念邮票一套2枚,以隐喻 [详细...]
    1. 埏埴以为器——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巡礼
    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指揉和黏土,“为器”指制成陶器,《道德经》里的这句话,说的是陶瓷造物的原理,并通过制陶比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理——陶器的实体(有)提供形式,其中空部分(无)才是实际功用所在。 陶瓷雕塑属于陶瓷艺术的重要分支。广义而言,一切“埏埴为器”的陶瓷造物过程均是陶瓷雕塑,但通常我们讲陶瓷雕塑时,指的是雕塑独立的、不具实际功用的陶瓷物体,或对有实际功用的陶瓷器体作雕塑装饰乃至象形器的塑造。不过,即便是一件纯粹、独立的陶瓷雕塑作品,虽无容器之盛装东西的“实用”,却有愉悦心性的“虚用”,于作者而言可以寄情遣兴,在观者而言可以 [详细...]
    1. 杜甫草堂推出唐代文物展 跟随杜甫“梦回”洛阳
    2. 唐代三彩子母盘。  刘裕国摄   初秋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气火热,“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观众。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王飞说:“成都与洛阳,一为‘天府之国’,一为‘千年帝都’,两座城市在唐代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与开放包容。‘诗圣’杜甫是连接成都与洛阳的文化纽带之一。”   杜甫曾在洛阳生活多年,见证了大唐东都的繁华。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他在此居住3年9个月,创作了大量诗歌。经过历代多次修葺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05(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