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李志坚 | 静心妙游
    2. 《都江堰宝瓶口》 34×23cm 纸本水墨 2015年 以往,我曾在江南园林中寻觅山水的灵感,如今,则将笔触转向了山城乡村。不同地域,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江南园林,以其精致、秀丽与典雅之美,令人陶醉;而山城乡村,则展现出一种豪放、山野与自然之美。这两地,分别坐落于长江的上下游,气候湿润温和,山水风光皆成为艺术写生的绝佳素材。 园林山水,典雅精妙,仿佛每一笔都蕴含着诗意;山城乡村则错落有致,繁华与宁静交织,老树、古镇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一者高大繁华,一者悠闲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 [详细...]
    1. “暖阳烘山——曹敬平近年的绘画”将在北京开展
    2. 前言 暖阳烘山——曹敬平近年的绘画 与完全抛弃具像包括表现性符号的抽象绘画不同,曹敬平将自己的语言实验放在最为明确的自然图像的制作上。不经意地看上去,曹敬平的绘画是一幅幅平静的风景画,可是,艺术家却是在用自己特殊的绘画语言完成一个抽象的构图。 2000年之后,绘画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用纯粹的抽象符号与色彩编制特殊的趣味系统,这样的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不少艺术家对自由而充满内在动力的笔触或者符号完成了不同的心理状态的记录;另一种趋势是,通过对现成图像(例如新闻照片)作为托词的方法,建立新绘画。这样的现象同样持续到今天,以 [详细...]
    1. 张杰: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社会
    2. 城市花园 布面油画 150cm × 130cm 202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都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已进入现代化的进程。先前的“乡土中国”正在迈入都市化、现代化的时代。基于对现实的关注,艺术家应敏感于时代的变迁,不仅关注都市进程中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还应表现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和景观社会。“景观”不仅是影像或视觉形象的聚集,更是以影像或视觉形象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艺术作品也是景观社会的视觉再现。在我看来,都市景观既反映出艺术家所秉承的现实主义视角,也体现出图像时代的一些视觉特点,如虚拟、仿像、幻化。在这个意义上讲,景观社会的实质就 [详细...]
    1. 从自然到心手的蜕变——罗玉鑫谈写生之路
    2. 罗玉鑫 椰风200x80cm纸本设色2008年 我把自己从本科至现在的创作风格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自然主义倾向期、提纯萌芽期、本土情怀表达期以及提纯成熟期。细细回顾,这四个阶段的演变,使我对“写生”中“生”的内涵有了不同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自然主义倾向期,在这一阶段,我主要依赖对景写生作为创作的基础,或将写生作品直接转化为创作稿,或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删减,再组合鸟类、动物等形象。色彩使用上,我既会还原自然的色彩,也会有所调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改变色彩。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倾向于忠实再现自然,写生中的“生”是以客观物象的再现为核心的一种表 [详细...]
    1. “翻翮求心——张猛作品展”将在北京开展
    2. 宋代团扇绘画是后世窥见宋画艺术高度的重要形式。其取材广泛绘制精美,尺幅甚小却被公认为历代绘画巅峰。同样,西方小尺寸油画亦不乏力作,这些中外大师留下的“小品”,像璀璨的明珠为后人带来沉甸甸的视觉冲击。 张猛此次展览作品多采用了团扇的形式,这亦是他首次尝试直接画于成扇之上。画中或深院闺阁,或浮云怪石,仕女顾盼生姿,高士闲游林泉,构思巧妙设色清雅,人物情态生动,若翩然而至,观之如春风拂面。 创作者需不断探索,探索未知的艺术空间,探索有限的局限,探索不满足的缘由,或许大多数的探求与实验没有结果,那探索的意义何在?与我看来,张猛的探索是回答式的。他习 [详细...]
    1. 追寻极致——殷会利的焦墨人物画
    2. 【吉庆】 248cm×518cm 纸本设色 焦墨亦可称之为枯笔、渴笔,是一种最古老的中国画技法。数千年前出土的彩陶上的图案,基本都运用了焦墨技法。唐以前,包括唐宋很多画家画山水时,也多以焦墨勾轮廓,偶尔用相同的焦墨皴擦几笔;到最讲究笔墨的元代,画家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开始多用淡墨渴笔,但王蒙这样的名家偶尔也以焦墨作画。明代程邃更是以焦墨著称的,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浓郁深沉,为焦墨画者之楷模。当代画家张仃也钟爱焦墨画,并使焦墨山水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殷会利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中西绘画的共性与个性,研究中国画 [详细...]
    1. 孙宽·园林画 | 三生水墨绘姑苏,修心守神通古今
    2. 初见孙宽,是一个枫丹露白的时节,苏州国画院那株橘黄欲坠的柿树下,一袭青衫,满园草木,其人其画,似乎从古代穿越而来。 作家苏眉描述孙宽:“他是这个江南里的有,也是江南里的无。”熟识的江苏小妹评价:“孙院长是苏州民进最帅男会员。”我更相信文化学者马未都的那句话:人在40岁以前的面相是父母给的,40岁以后的面相是自己的修行。 以形凝魂,沟通现实与梦境 画作打动人心,不是因技巧,是因为走进了看画人的心。画家让人难忘,不是因容貌,而是因为修行。 齐白石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画家,需要用一生去修炼。 [详细...]
    1. 袁武·水墨新作 | 艺术是多样且自由的
    2. 大师小景系列三 齐白石 33cm×4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我一直到了四十几岁离开部队到了北京画院,我才更加关注当代艺术,而且,我也希望我的作品有它的个人意义和当代意识。我常讲远交近攻,比如你传统,那么当代是什么样,你是中国画,那么雕塑是什么样,摄影是什么样,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受益和刺激,我是比较反对“近亲结婚”的,所谓的“近亲结婚”就是师承关系、门户之鉴,你画花鸟是谁的门徒,画山水是谁的门徒,我觉得这是一种陋习,因为艺术是自由的,尤其是东西方不能融合,也不能够对立,它就是两个平行的大山,你要知道你在哪个山上,同时你要知道这座山上和你有什么不同的东西,你要躲 [详细...]
    1. 图文相映释万象——浅谈“对相杂字”的插图演变
    2.   “杂字”是中国古代识字读本,和“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同为蒙学读物。长久以来,“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对于“杂字”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对相杂字”是附有版画插图的“杂字”的总称,通过绘画与文字的对照,使字词的“形”与“义”更加浅显易懂。可以说,这类读物不仅是小型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可供欣赏的画册。   现存的“对相杂字”主要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刊印,依照排版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每页刻印约32组图文对照杂字,目前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版本为“乾隆五十五年重刊本”。第二种每页刻印约12组或16组图文对照杂字,典型代表为 [详细...]
    1. 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在京开展
    2. 11月29日,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齐白石在北京”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北京画院、荣宝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汇聚200余件齐白石艺术珍品,通过绘画、书法、篆刻、文献,以及数字科技等新型手段,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探索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生涯和交游历程,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北京历史人文的别样窗口。 1919年,从湖南湘潭走来的齐白石正式在北京定居,从此,他的艺术生涯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北京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以及在京城的诸多名流,都为齐白石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在北京,他闭门十载“衰年变法”,开创大写意花鸟画“红花墨叶”的新风格。可以说,北京见证了齐白石从一名“北漂”逐步成为“巨匠”的传奇历程。 展览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叙事,跟随齐白石在北京的足迹,重现出20世纪京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