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新疆举办2025年全区 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
    2. 6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和自治区博物馆协会承办的2025年全区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在乌鲁木齐开班。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文保系统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班为期14天,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邀请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开设了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理念技术及实践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金属类文物修复中的应用、金属文物修复实操训练、金属文物保存及日常维护等实用课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解决金属文物修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新疆先后举办过纺织品、纸质文书、壁画泥塑文物保护修复等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如,“喀什地区博物馆藏纺织品保 [详细...]
    1.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举办
    2. 6月18日,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参观调研图博会。 本届图博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动文化贸易务实合作,以书为媒全面展示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图博会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国内出版展区、海外出版展区、网络出版展区等展区,马来西亚担任主宾国。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现场参展,参展图书22万种。法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在图博会海外展区设立国家展台,施普林格·自然、企鹅兰登书屋、威立等30家国际大型出版机构线下参展,集中展示代表各国优秀 [详细...]
    1. “和合共生 命运与共” 国际青少年书画艺术展活动在京启动
    2. 活动现场 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少年儿童健康教育推进委员会指导,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北京善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和合共生命运与共”国际青少年书画艺术展在京启动。 活动旨在激励青少年创作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儿童书画作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主流价值与时代新风,启发青少年感知中国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在校际层面,建立云端艺术工坊,让青少年共享优质资源;在家庭层面,开发亲子艺术研学课程,促进代际文 [详细...]
    1.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深观察)
    2. 观众在202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上参观。 连国庆摄(人民图片)   眼下,各大美术院校毕业展正在全国精彩上演。继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5月率先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也相继展开。   近年来,毕业展不仅是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为突破校园边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节日。美术馆入口处,排队进场的人群似蜿蜒的长龙;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社交平台持续“出圈”;丰富多样的活动点燃观众热情,形 [详细...]
    1. 雕塑家许鸿飞: “六步走”讲好中国故事(华音环洋)
    2. 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阿根廷乌斯怀亚站上,作品《天籁》受到观众喜爱。 曾雨林摄   “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我希望通过雕塑艺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家许鸿飞如是说。多年来,他致力于用雕塑讲述中国故事,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熔铸于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中,持续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新时代中国的自信活力。   自2013年起,许鸿飞携“肥女 [详细...]
    1. 中韩共绘水墨“艺韵华章”
    2. 地摊儿(纸本水墨设色) 朴崃贤(韩)作   作为“2025—2026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艺韵华章——中韩水墨作品展”6月1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精选两座国家级美术馆收藏的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作品及当代名家新作,共120件作品,对照呈现中韩两国水墨艺术借古开今、中西融汇,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历程。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人文交流密切,同属东亚文化圈,也因此形成了较为共通的审美情趣 [详细...]
    1. 呈现中国工笔画近5年创作成果
    2.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江苏举行首展,此次展览以“工成当代 固本开新”为主题,集中呈现中国工笔画5年来的创作成果。 本次展览经过严格的初评和复评,最终从近5000件全国投稿中评选出381件2021年以来(含)创作完成的工笔画新作。同时,组委会特别邀请当代工笔画名家作品近90件,整体展览规模为历届之最,于江苏省美术馆和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同步展出。展览分为特邀作品、传承作品、创新作品、新锐作品等多个板块,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多个领域,体现了老、中、青三代画家对工笔画艺术的传承与坚守。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表示,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直面三重命题:精微刻画如何升华出文化意蕴和精神境界?固态的创作程式如何演绎出自性的思考和个性的语言样式?观念与技术的革新如何延续工笔画创作的优秀传统 [详细...]
    1. 与文物进行一场深度对话——评强雯《访古记:一个人周末博物志》
    2.   常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我接触到的考古文博类图书可谓浩如烟海,强雯的随笔集《访古记:一个人周末博物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却让我眼前一亮。   相较我日常接触的8开本或16开本的精装考古报告和展览图录,32开本的平装《访古记》在我的书桌上显得如此娇小精致。封面的蓝色背景中,伏羲女娲交尾图和绿松石铜牌饰两个剪影,将“访古记”三个烫金字映衬得熠熠生辉。书皮背面更是内藏乾坤,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两侧标注出强雯近几年涉足过的几十家博物馆,以川渝地区为主,又延展到远至东南亚的新加坡乃至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书中的36篇文章分成6个单元,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既各自独立, [详细...]
    1. 一“眼”越千年——北京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印象
    2.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中的遗址展厅 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带你一起看大展】     近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试运行,成为北京首个以“馆园一体”形式运行的考古遗址公园。   静卧于公园南侧的博物馆,如一只张开的“历史之眼”,凝视着这片承载了两千多年文明的土地。博物馆展示了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出土的289件(组)文物,系统呈现了从战国至 [详细...]
    1. 追光的决心: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的艺术之路
    2.    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是法国印象派核心创始成员,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女画家之一。在印象派之前,欧洲绘画被题材严肃、构图严谨、法度严整的学院派主导,追求精准再现而非个性表达;在莫里索之前,女画家少之又少,且所绘题材除了肖像就多是瓶中花、盘中果等静物。1874年印象派首展,莫里索作为唯一一名女性艺术家与莫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等一道亮相,将外光写生、光色革命、题材转向等创作理念带入艺术界。她一生的时光多在巴黎度过,以描绘现代女性家庭场景而闻名。在女性画家和个性鲜明的画风皆为世俗所不容的年代,莫里索却成为画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法自然进行外光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24(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