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从“非遗传承人热衷‘评级’”说开去
    2. 由非遗传承人、艺术院校服装设计师等共同设计制作的中国楚雄非遗服饰时装展亮相2024巴黎时装周 新华社记者 高静/摄 近日一些非遗传承人称,他们和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一样,也面临着“35岁危机”。只是“危机”的表现有所不同,他们所担心的是,如果35岁还没有评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辈子可能与国家级无缘。此外,还有“老的不走,新的不补”“卡年限时嫌你年限不够,年限够了嫌你年龄太大”等说法。(见2024年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暂且不说,“如果35岁还没有评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辈子可能与国家级无缘”“卡年限时嫌你年限不够, [详细...]
    1. 书法的大众审美需要引领
    2. 在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普及使得书法的记录功能正逐渐衰退,曾经作为日常交流与信息传递主要方式的书法,如今更多地被电子文档、键盘输入所取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书法失去了它的价值。相反,书法的艺术性和精英性在逐步提升,并正在向纯艺术道路上迈进。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书法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其大众性。书法源于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从古至今,书法作品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有着广泛的受众。它以其独特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打动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在当今时代,大众审美往往局限在大众的原始审美基点上。一方面 [详细...]
    1. 杨冕、朴素赟双个展在杭开幕
    2. 杨冕· 宋·陈容云龙图 220×155cm 1月4日,杭州尚义美术馆推出两位有影响力的中韩当代艺术家个人展:杨冕“原色·唤醒”、朴素赟“化龙·爱·无限”。 杨冕一直关注着媒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一重要文化问题,本次展览展出的就是其“CMYK”和“RGB”系列,他在2021年将这两个系列作品并置,提出了“视觉的民主性”这一学术话题。在这两个系列作品中,杨冕的作品由不粘连的色块组成,观看者得到的原色以外的色彩,让作品在观众观看这一环节得以完成,把“最终解释权”还给观者,实现了“千人千面”的视觉平权。在主题选择上,杨冕则偏爱中国传统文化,借此加强视 [详细...]
    1. 求索——王绪斌油画个展在杭展出
    2. 王绪斌 曲线与直线的木偶剧 220×600cm 油画 2022年 1月10日,“求索——王绪斌油画个展”在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展览馆拉开帷幕,为观众呈现了一位艺术家40年艺术探索成果。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对王绪斌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度挖掘,让观者得以窥见他对生命与个体体验的独到见解。 王绪斌,这位1956年出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的艺术家,自幼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作品中,他巧妙地将传统水墨的精髓与现代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而生动的视觉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绪 [详细...]
    1. 周楠子鹿城主题绘画作品展拉开帷幕
    2. 日前,由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指导,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鹿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鹿城区文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呦呦鹿鸣——周楠子青绿山水画展”在温州市鹿城区公园路楠溪书院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以“东瓯名镇”为线索,以“江心古屿”“朔门古港”“八百里瓯江图”“一片繁华海上头”“东瓯揽胜”“登池上楼”“江心秋月”“东山书院”与“北斗九山”与“谢公诗意”等为内容,创作、展示50余件鹿城主题的青绿山水画作品。展览开篇以鹿鸣起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的不期而遇,是“诗与远方”的一见如故。 中国收藏家协会资深收藏家林庆功表示,近些年,周楠子积极走出国门,在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带到西方许多国家的同时,把西方的优秀符号融入自己的创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忘家乡山 [详细...]
    1. 刘元堂书画汇报展在威海开幕
    2. 刘元堂 问语 1月5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共威海市委宣传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书法“颇闻黄山最奇秀”暨刘元堂书画汇报展在山东威海天和美术馆开幕。 刘元堂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他以学养润书,以书法入画,以品德修身,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大展中屡获大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多个项目。刘元堂既重视主题创作,也留心日常书写。梅花不仅是他喜欢和擅长的画作题材,其精神品格更是他的人格追求。此次展出的100余幅书画作品是他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了其艺术水准与学术高 [详细...]
    1. 李俊中国画作品展“紫气东来”
    2. 由人美美术馆、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紫气东来——李俊中国画作品展”近日在北京人美美术馆开展。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文化部原副部长潘震宙,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吕章申等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共展出李俊近几年精心创作的花鸟画作品86幅。李俊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实紫藤中发现特有的美,创造特有的图式和笔墨审美效果。 展览期间,李俊将自己的2幅作品捐赠给人美美术馆收藏。本次展览不仅是李俊个人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一次艺术交流与分享的盛会。 李俊,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师从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南京师范大学徐培晨等先生。 [详细...]
    1. 莫晓卫实验水墨探索画展开幕
    2. 2024年最后一天,“山有扶苏——莫晓卫水墨作品展”在衢州鹿鸣山文化院街原道文化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衢州市文史研究馆、市政协书画之友社及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原道文化博物馆承办。本次共展出了20件水墨作品以及7件瓷器作品,为冬日里的艺术爱好者们送上了一份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礼赞。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莫晓卫近年来一系列充满实验性和表现力的水墨画佳作。他大胆尝试削弱线条在画面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线面结合或完全摒弃线条的手法,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类似而又超越传统没骨画的独特画风。 在题材选择上,他也进行了广泛的拓展,涵盖了人物、风景、静物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一部分是以古代残缺雕像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吸引诸多观众驻足。莫晓卫表示,这些雕像历经沧桑,留存至今,大多已经残缺不全,但仍然散发着超凡脱俗、高贵典雅的迷人 [详细...]
    1. 曾贞贞澳门个展:笔墨诠释古典新韵
    2. 由澳门官乐怡基金会、澳门美术协会、澳门青年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三巴墨韵——曾贞贞画展”,于1月7日在中国澳门官乐怡基金会画廊揭幕,展出艺术家作品40余件,展示其在中国笔墨语境中的学术探索成果。 曾贞贞以山水为表现主题,抒发感情,其艺术创作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她长期求学江南,深受这一富有深厚文化底蕴之地的影响。在当今澳门众多年轻艺术家中,曾贞贞对艺术颇有追求。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博士期间,她潜心钻研宋元绘画,也对历史上与澳门有着重要文化与艺术关联的明末清初文化名人吴历的艺术精髓有相当多的研究。通过对其笔墨技法、构图理念及意境营造的深入剖析,逐步构建对其艺术评论之语言。 [详细...]
    1. 美术报名家学院陈坚水彩班举办首次线下见面会
    2. 1月5日至6日,美术报名家学院陈坚水彩直播班在西湖边的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迎来了第一次线下课,这是开课以来首次师生面对面交流。 美术报名家学院成立于2011年,在名家学院担纲过的名师有陈振濂、何水法、范扬、吴山明、张立辰、肖峰、周韶华、姜宝林、吴冠南、徐芒耀、张伟民、梅墨生、张谷旻、宋涛……2024年,这份星光熠熠的名单里又增添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陈坚。 美术报总编辑杨丽用四个短语“流动的画面、绽放的音乐、隽永的散文、跳跃的小诗”来形容陈坚的创作,她认为陈坚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艺术造诣已成为中国水彩领域的“顶流”,而这正契合了美术报名家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