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Sora:文化产业新机遇
    2. 2月16日一早,OpenAI悄无声息地发布了第一个文本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犹如一颗核弹迅速引爆全球各大媒体,朋友圈更是直接炸锅,其带来的冲击力,不亚于去年初爆火的ChatGPT。 去年笔者使用过一款Runway的AI应用来生成视频,当时的Runway已经是几款视频生成应用里的佼佼者,但与Sora的演示视频相比,简直不在一个等级,无论从视频生成时长(Runway只能生成几秒)还是动效和镜头运用,和Sora的60秒视频一比,就像弹弓和狙击枪的不同,代差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Sora依托了两项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SpacetimePatch(时空Patch)技术和DiffusionTransformer(扩散型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OpenAI将Sora定位为一款世界模拟器的视频 [详细...]
    1. 刘宗超:书法美育的大众化走向与专业化引领
    2. 刘宗超(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互联网普及,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新型媒体形式涌现,内容数字化、渠道网络化,共享性、开放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传播呈现短、频、快、碎、浅的特点。 审美的大众化与娱乐化,主要表现为批评家批判精神的缺乏,思想的缺失;交换基本观点的有效,深度思想交流的缺乏;“评点式”“感兴式”审美批评的普遍化、普化趋势:“流行的、短暂的、消费性的、廉价的、大批量的、年轻的、诙谐的、性感的、巧妙的、美的和大商业性的”。(英国画家汉密尔顿)大众审美是与艺术专业群体的审美相对而言的,主 [详细...]
    1. 顾平:“书法美”,何以捕获?
    2. 顾平(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 日常“书写”完成的是“字符”呈现,遵循的是字形的规范与符号的辨识,所有类别的文字均同理;艺术化的“书法”呈现的是“艺术形象”,书写的技术是其支撑,艺术形象的人文性与审美性伴随技艺而呈现。 两者“审美”特征的差异在于,日常“书写”的美具有视觉形式单纯的特征,偏重类似设计的理性“形式美”;艺术化“书法”的美,是其艺术性的呈现,美与人文共生,丰富性与微妙的差异性是其“形态美”的特征,可谓立体而千变万化,妙趣横生。 观者对两者的感知便形成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日常“书写”,偏重实用形式之 [详细...]
    1. 张公者:关于“时代审美”与创作的时空性
    2. 张公者(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研究中心副主任) 凡高活着的时候没有卖出过画,没有人理解他的创作,他只把自己的思想、创作写信告诉理解并支持他的弟弟;而今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收藏家将凡高的艺术奉为极品,用上亿美元来购买他的画作。 黄宾虹活着时,其作品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傅雷为黄宾虹举办“八帙画展”,并以“答客问”的形式向人们介绍黄宾虹绘画的美妙,但其时仍无法让更多的人接受黄宾虹的艺术。 凡高与黄宾虹没能被他们所处的时代普遍接受与认可,原因是他们的创作作品,超越了“时代审美”。绝大多数的人只 [详细...]
    1. 《书法美育学刊》首发仪式在杭举行
    2. 2月27日,《书法美育学刊(第一辑)》首发式在杭州余杭举行。本次活动由“蒲公英计划”教育联盟理事会、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杭州市余杭区文化馆承办。 发布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全国“蒲公英计划”教育联盟主席陈振濂讲话,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妇联主席张彤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致辞,余杭区政协副主席傅丽华致欢迎辞。首发式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主持并介绍《学刊》有关情况。陈振濂,张彤,浙报艺术产业集团总经理、全国书法蒲公英教育联盟理事长邓志林,傅丽华,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 [详细...]
    1. “书法美育”之问——本报记者专访《学刊》主编陈振濂
    2. 《书法美育学刊(第一辑)》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书法的重视,从“书法进课堂”到书法与美术并列进入一级学科等政策引导以及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原本小众的书法美学正向大众的书法美育进阶,成为民众精神生活的新附着点。   从“书法美育”理念的提出,到《书法美育学刊》的正式出版,不禁让我们好奇,“书法美育”是什么?想要做什么?对此,美术报专访《书法美育学刊》主编、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全国“蒲公英计划”教育联盟主席陈振濂,请他为我们答疑解惑。 [详细...]
    1.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委员:文物活化传承探出新路
    2.   过去一年,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亮点纷呈、实效显著。比如,中华文明起源的脉络逐渐清晰,对“何以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化,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不断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博物馆功能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文物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大胆创新,以“让文物活起来”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融展览展示、研学教育、数字化传播、舞台演艺、文创开发于一体的文物活化传承新路子。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构建中华文明根与魂叙事体系,举办各类展览41个,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也取得实质性成果。全年开发文创产品243款,入选“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   新的一年,河南博物院将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着力 [详细...]
    1. 著名学者赵景宇先生造访渔舟唱晚·板桥草堂
    2. 赵景宇先生在观摩研学 甲辰龙年春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陈少梅艺术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赵景宇先生抵达广州并造访渔舟唱晚·板桥草堂,观摩研学岭南画派艺术大家陈永锵先生的花鸟画作品。 赵景宇先生在观摩研学 赵景宇先生在观摩研学 赵景宇先生对陈永锵先生的花鸟画作品给予高度评价:陈永锵早年师从于岭南画派传人、艺术巨匠梁占峰先生,197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导师为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等岭南画派的中流砥柱。陈永锵秉承岭南画派艺术创作旨归,其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详细...]
    1. 中国染色作品走入卢浮宫,钟绍琳先生的艺术人生
    2. 2月21日,巴黎卢浮宫2024·ROTOR当代艺术展在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开幕,这次展览由82位艺术家呈献了近200件作品,与法国5家本土画廊携手展出。 在本次展览上,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钟绍琳先生为大家带来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质的染色作品,并获得最具影响力艺术家奖。让我们一起恭喜钟绍琳先生! Ricardo Fernandes先生为钟绍琳先生进行了颁奖。 Fernandes先生是一名策展人兼画廊主理人,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经验。他以其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享誉国际,曾在德国、瑞士、丹麦和巴西 [详细...]
    1. “野生·自在——吴以彩油画作品展”将开展
    2. //前言// 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野生·自在——吴以彩油画作品展”终于与大家见面。此次展览汇集了吴以彩近十年来的46幅油画精品,这些作品不仅见证了吴以彩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更深刻体现了她对自然与生命的独到感悟与真诚表达。 吴以彩,这位广西艺术学院的“嫡亲”学子,一直以来她的油画给人感觉与四周总有点“格格不入”,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成长并留校任教,尽管她深受学院派的影响,但她的画作却与众不同,独具一格。期间经历漓江画派成立、发展,也常参与各类写生活动,但是她一直坚持自己“野”的路子,坚持自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15(s)   5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