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180万人次!这个博物馆火热“出圈”
    2. 近年来,“博物馆热”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升温。殷墟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热度居高不下,一年接待观众达180万人次。 如果你想看看殷商人的“玩具手办”、商朝的美男子长什么样?这份打卡攻略,请收好↓↓ 她是商朝王后 也是“古玉收藏家” 1976年春,在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所在地,一座未被盗掘、面积不大的方形墓坑里,出土了近800件玉器,这是迄今发现秦代以前随葬玉器最多的大墓之一。根据青铜器铭文和甲骨上的记载,墓主人是妇好,商王武丁心爱的王后。 在妇好墓中,除商代玉器外,还有兴隆洼、红山、齐家等大量年代更早的遗玉和旧玉改制器,说明妇好可谓一位“古玉收藏家”。妇好还是目前已知的、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殷墟博 [详细...]
    1. 驻村生活:美术创作的深厚源泉与多维思考
    2.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巩义市河洛镇沙鱼沟村的驻村经历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驻村生活对美术创作在素材获取、灵感激发及思想认知深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笔者通过阐述个人驻村期间的具体事例与创作过程,揭示了生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相关研究与艺术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驻村生活;美术创作;乡村振兴;艺术思考   引言   2023年,笔者踏上了前往巩义市河洛镇沙鱼沟村驻村的征程。笔者成长于北方的县级城市,对于农村生活并不陌生。可是,当笔者真正踏入沙鱼沟村的那一刻,才惊觉过往的认知不过是冰山一角,这次驻村生活也成了笔者美 [详细...]
    1. 錾刻在当代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   錾刻工艺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金属装饰技艺,通常使用特制的錾子和锤子在金属表面雕刻花纹、文字或图案,以呈现精美的艺术效果。这一工艺起源甚早,可追溯至青铜时代,最初多用于兵器、器皿装饰,以增强美感和象征权力。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錾刻逐渐应用于金银器、宫廷用具及宗教器物,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中国古代的匠人善于运用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使器物呈现立体感与层次美。唐宋时期,錾刻工艺更趋成熟,作品风格典雅,线条流畅。明清时期,錾刻技艺达到巅峰,宫廷御用器皿及民间金银首饰上皆可见其精湛之处,工匠在金属表面细腻雕琢,让工艺品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当下錾刻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制作,在珠宝首饰、高端定制品中焕发新生。虽然机械雕刻技术的兴起对其略有冲击,但手工錾刻仍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青睐。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推动下,这一传统技 [详细...]
    1. 中国历代名人书法艺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
    2.   【摘要】中国书法不仅是汉字书写技巧的体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哲学、文学和审美思想。通过将中国历代名人书法艺术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技能,还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文章提出了加强教师书法素养、开发跨文化教材、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结合数字化平台等传播路径优化策略,以提升书法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中国历代名人;书法艺术;国际中文教育   引言   中国书法,不仅是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审美思想。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书法艺术,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教育功能,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通过书法,国际学生不仅能学 [详细...]
    1. 与大山的对话——董继宁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及美育精神
    2.  董继宁 《岳麓书院》 189cm×186cm 2014年   董继宁作为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来,他怀着对山水精神的执着追求,不断在其艺术实践中,探索与表现传统美育精神和当代美育新的契合点。其作品以中国传统美育精神为根基,呈现出当代山水画艺术的新境界。本文从蕴儒家思想育“德”、融道家思想育“心”、绘家国情怀育“魂”、创当代风貌育“格”几个维度出发,对董继宁山水画作品与美育思想进行深度剖析。   蕴儒家思想育“德” [详细...]
    1. “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安徽展)”将在合肥开展
    2. 美术的历史不仅是绘画语言与形式不断探索的流变史,还是历代画家不断思变的观念史,承载着画家对艺术诉求的思索或拷问。可以说绘画不只是作为一门技艺予以承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画家可以借绘画表达一定的思想,包括客观感受、生命体验与个人情怀等。 绘画探求方向的不断修正,乃出于画家对如何恰切地表达内心思想的深层期望。其思想的场域或研究范围不外乎两方面:其一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与表达;其二是对主观世界的发现与揭示。关于前者,历代以来的中国画家讲求“外师造化”“饱游沃看”,游观客观世界被认为是创作的感受储备,记录生活乃画家的基本技能。而对于后者,则成为画家面临的另一研究内容,是 [详细...]
    1. 聚焦人物的人性光辉和情感流露,塑造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2. 《岁月如歌》2001年 136cmX68cm 以藏族聚居区风土人情为表现题材的艺术家不在少数,大部分都着眼于其肃穆神秘的气氛。诚然,宗教仪式感早已随着代代传承在藏族同胞的心中沉淀为一种神圣永恒的信仰,但与之相对,对藏族同胞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却常常缺席。南海岩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挖掘藏族同胞的人性光芒和情感流露,并通过这种情感与宗教的联系,塑造了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艺术家在其2001年的作品 《岁月如歌》里对画面中一老一小两位女性的表现已经具备了这种倾向。老妇人的脸上布满历经沧桑的痕迹,但艺术家通过微微皱的眉头和嘴部的硬朗线条透 [详细...]
    1. “分叉:树——陈恩深当代漆画展”将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 前言 我与恩深相识相交多年,欣慰他即将在川美举办个人画展——事实上,早在十年前筹办中国现代漆画文献巡展期间,我赴川美考察,在恩深家中看到他多年来创作积累的大量精彩漆画作品时,就提出他应当与文献展同时举办一个平行的个人漆画展,借此机会可与全国的漆画同行们交流切磋。出于种种考虑,恩深没有接纳我的建议,但却也丝毫没有停下自己在漆画领域探索、创造的步伐。如今这个展览的举办,相较十年前,想必是对陈恩深的漆画艺术乃至艺术观念的一次更加完整、成熟的展示。 听恩深介绍,他的这次展览由四川美院主办,且被列入川美学统系列展的序列当中。这当然是对他艺术成就以 [详细...]
    1. 林鸣岗·生命之树画展有感
    2. 林鸣岗 春天来了 81cmx100cm 布面油画 2000年(入选法国艺术家沙龙 2001) 林鸣岗是我在香港认识很久、并且敬佩的一位画家。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 林鸣岗曾经在香港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又到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三年,曾经在巴黎卢浮宫临摹大师作品两年多。他旅法20多年,是学院派画家,根基深厚,被认为是旅法第三代杰出画家。百年来,中国文化、艺术上出现了重大的变革时代,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像徐悲鸿、林凤眠、吴冠中等等一样,他们都要到法国学画求艺,这表明他们的艺术除了 [详细...]
    1. 从实践中来——谈刘翔鹏的绘画艺术
    2. 集结号 240×195cm 纸本设色 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翔鹏有着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其作品在同年龄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中也显得比较有特点,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博士学业的一部分,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功举办过个人中期作业的汇报展,展示绘画创作艺术语言等方面的一些实践探索,也陆续发表了若干篇论文。 他的博士理论研究,选择的是关于艺术创作形式语言方面的大课题。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画的整体发展态势将是多样化风格和新形式探索并存的格局,其中关于意象造型、视觉色彩、构成图式、形式意味等问题,在专业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没有下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