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孙博文的水墨之路
    2. 孙博文 山水四条屏 500cmX144cm 2000年 20世纪伊始,在社会变迁与多种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水墨走向了新的变革之路,林林总总,此起彼伏。从发展路径与艺术追求来看,主要有三个面向:1.强调立足本土,回溯传统,继承文人画的衣钵,捍卫东方文化的古典美学趣味;2.在东西文化的参照与互鉴中,倡导调和东西,从语言到风格,进行系统的现代性建设。3.推崇改良,在传统水墨的语言体系上,借助学院的造型语言,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形成了中国早期的现实主义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后,水墨艺术承载了新的任务,完成国家文化身份的建构,以及承担艺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使 [详细...]
    1. 在同一实景面前主动写生会有无限可能
    2. 愚园写生之十一 180cmx98cm 纸本水墨 2023 对我来说,2023年5月南京愚园系列写生特别有意义,那是我10年前就开始酝酿的一个研究课题,我一贯秉持“写生就是创作”的信念,一直想尝试面对同一处实景连续写生,不移动角度,只变换语言,体验一景多用,举一反N的创作感觉,以此探索我的笔墨语言在园林实景美感的持续压力下,如何不断挖掘自身视觉感受潜能,如何不断突破笔墨固有样式束缚,如何不断焕发写意造型语言表现活力。此番首次尝试一景多幅写生,我面对愚园延青阁连续画了23幅,其中22幅为六尺整张竖式,1幅为四尺整张竖式。整个写生过程我都保持着全神贯注的状态,画每一幅 [详细...]
    1. “沉默的喧嚣——戴平均油画展”将在广州开展
    2. 由SILIAN GALLERY (英国伦敦)主办的《沉默的喧嚣》戴平均油画展,旨在捕捉现代人在喧嚣与沉默、放纵与克制之间的微妙平衡。通过精湛的笔触与丰富的色彩,揭示了人类对自由与超越的永恒渴望。 展览中的作品既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当下的回应。它促使我们思考: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内心的宁静?在醉意与清醒之间,我们如何平衡现实与梦想?或许答案并不在言语中,而是隐藏在戴平均的画笔之下——在沉思的静默与表达的狂热之间,在醉意中揭露更深沉的清醒。 沉默的喧嚣——戴平均油画展 展览开幕式 [详细...]
    1. 通过体悟来传达画面的生动境界,领悟宇宙的生机气象
    2. 冬寂 150×180cm 2016年 写生是对着景物进行描绘,是西方人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通过写生来捕捉大自然的色彩变化及造型的表现。现今我们的艺术院校同样用写生来培养艺术人才,写生自然也成了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且造就一代代出色的画家。而新时期的中国艺术家受国际艺术的影响,步入了一个更加繁荣多元化的时代,画坛上流派纷呈,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画面注重了符号化的复制,缺乏画面的鲜活亲切感,久之造成了画面的概念空洞,困扰了画家在情感上的真实表现。因此,一些艺术家认识到了写生的重要性,纷纷背起了久违的画箱,向大自然求师,寻找着各自画面的可信感情。 [详细...]
    1. “乙巳墨象——当代中国画笔墨语言探索展”将在京开展
    2. 中国画以笔墨为魂,千年传承中凝结着东方哲思与审美智慧。从石涛“一画论”到黄宾虹“五笔七墨”,可以看出笔墨既是技法体系,更是心性之道的延伸。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今天,中国画如何既承古法之精微,又破时代之藩篱?如何在“守”与“变”中构建当代语言?这是本次展览的核心追问。 本次展览邀请当代实力派中国画名家,以多元实践回应这一命题:或于山水、人物、花鸟中注入现代审美意趣,重构传统程式;或以水墨与综合材料、数字技术跨界对话,拓展媒介边界;或在抽象与具象的碰撞中,以枯笔焦墨隐喻生态议题,以氤氲水痕暗合信息时代的流动特质。这些作品共同诠释了“笔墨当代性”的丰富维度——它不仅是技 [详细...]
    1. “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 观众参观展览。中新社 杜建坡 摄 由中国美术馆和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藏品240余件(套),包括彩陶、简牍、画像砖、彩塑、临摹壁画等多个类别。 [详细...]
    1. 宋代女性的妆造
    2.   近年来,以宋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从《清平乐》《大宋宫词》,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人们除了喜欢里面古香古色的人物和故事,还对其中精美的服饰与妆容津津乐道。剧中宋代女性的雅致妆造,颇受青年观众青睐。随之而来的宋韵“新中式”风格,在穿搭、美妆等领域持续爆火,成为人们穿在身上的文化名片。让我们回到历史之中,从宋代女性的服装、头饰和妆容里,一睹她们的妆造之美吧。 和谐与含蓄的服装之美   两宋300余年间,日常女服形制基本统一,多为下身窄长裙、外罩长褙子,追求修长适体的视觉效果。长褙子为对襟上衣, [详细...]
    1. 张之纲与毛公鼎
    2. 张之纲致高云麓信札作者供图    【谈文绎史】   张之纲(1867—1939),字文伯,号君辅,晚号谢村老民,浙江永嘉人。张之纲幼年因父赴汉阴府任职而至湖北,暂居武昌。光绪十二年(1886)秋,因乡试自武昌返里,听闻瑞安孙衣言学识渊博,为一代经学大师,遂往求学。又与孙衣言之子、著名学者孙诒让相友善,交往密切,共同探讨周秦以上古文。两人朝夕研论,取长补短,各有所长。生平精研文学,晚年耽于金石之学。寓居上海期间,更专研钟鼎古字,曾有诗自况 [详细...]
    1.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深耕民族传统文化 打造教育生态系统
    2.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馆”)是立足吉林省、服务东北振兴、面向全国的高校博物馆。民俗馆积极进行本土实践,以地方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建立起包括博物馆(Museum)、大学(University)、中小学校(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社区(Community)的教育生态系统(MUPC),通过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育人目标。 凝练特色强引领   民俗馆深入挖掘东北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设有东北古代民族民俗、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3个基本陈列展区,并积极打造专题展区。各展区通过实物、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东北地区民族民俗历史及研究成果,让学生深度了解地方文化;同时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 [详细...]
    1. 丹青绘长江 文脉贯千年——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
    2.   千年文脉在尺幅之间奔涌,翰墨丹青于数字空间新生。日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正式亮相。   本次专题展以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成果为基石,选取汉唐至明清的经典佳作,勾勒出中国绘画发展的整体历史脉络。拣选含有长江文化元素的典型画作,彰显地域特色,共展出300余幅历代名画高清调色打样稿。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肩负文化传承使命,历时二十载。项目团队跨越山海,搜寻散佚海内外的艺术瑰宝,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古代绘画数字资源库。这项工程不仅破解了古画“藏用两难”的困局,更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全球珍藏,填补中国艺术史研究空白。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彭蛟介绍,本次展览以“月涌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49(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