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建立“终身教育书院”,打造“学习型养老”模式
    2.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需求。许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不仅因环境问题,更因缺乏文化生活与社交,产生“被安置”的孤独感。而艺术、文化、教育是滋养心灵、激发创造力的关键。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的赋能下,养老院有望从传统的“护理中心”转为“文化书院”。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可形成以下模式: 第一,建立“终身教育书院”,优化养老环境。设置书画室、音乐厅、手工艺工作坊、科技体验区等文化空间,鼓励代际共学,促进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互动。 第二,设立老年艺术与文化课程。如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课程,增设数字艺术、短视频创作等新内容,吸引“年轻化”老年 [详细...]
    1. 优化中国画学人才选拔机制,重塑新时代的艺术风骨
    2. “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现场 在实现精神共富目标的过程中,现有的美术人才队伍在数量与质量方面,仍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建议坚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构建中国画人才培养体系。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学多次受到西学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东西方艺术交流互鉴,西方艺术、西方绘画逐步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中国画学的话语权也面临巨大挑战。在近几年的全国美展中,彰显中国画传统笔墨精神的佳作凤毛麟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性、特色化的中国画学教育的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数量较少,招生规模有限,全国考 [详细...]
    1. 2025“两会”上的美术之声
    2.   国产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为美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北京召开;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美术界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交议案、提案,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以“科技”赋能“艺术”   以AI赋能时代进步,活化传统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聚焦构建中华美育创新体系,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美育创新,为“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注入新的活力。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技术突破,为重构新时代美育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全国政协委员、林茂在提案中提到,要让年轻一代在“数字敦煌”“AI诗词”等中建立文化自信。让偏远山区学生可通过VR“走进”最好的艺术 [详细...]
    1. 数智时代: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2. 邹强 三头六臂显神通 新闻漫画 在数智时代的大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场历史性的变革,我们必须以实操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拥抱新技术,为新时代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技术赋能,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角色设计、场景生成、动画制作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快速生成多样化的角色造型和场景布局,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同时,虚拟现实、增强 [详细...]
    1. 不只是“科技狠活” 也要注重“软实力”
    2. 我国动画教育起步比较早,从苏州美专到北京电影学院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但大力发展动画高等教育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的,准确来说是与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而同步发展的。据2003年统计分析,动画作为朝阳产业其人才缺口为15万,由此也催生了高校扩招动画专业的热潮,从2000年至2003年,设有动画专业的院校从两家发展至70多家,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些院校甚至对数字动画的认识存在偏差,仅从技术与艺术的角度分别在计算机专业和艺术专业中设立数字动画,动画作为跨界性的综合艺术,这种分裂在一段时间内对人才培养的规格造成了不符合行业需求的后果,从而也造成了动画在盲目扩招之后连续三年“挂红牌”的社会影响。 一边是行业急需人才,即使高薪也招不到合格的人才,而另一边是每年大量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供需矛盾直到现在仍然是无法回避的普遍现象。究其 [详细...]
    1. 综合类院校的动画教育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2. 《济公之降龙降世》 刘志江、乔彧联合执导,浙江天台和合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睿宸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郝昕担任影片监制。影片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奖、第10届浙江电影凤凰奖优秀动画片大奖、2022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最佳动画片大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浙江工商大学的动画专业始于2001年,是杭州最早开设动画本科的高校之一。面对技术迭代与产业需求变化,该专业于近年转型为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在2023年发布的培养方案中,60%以上的课程融合了AI学习。 [详细...]
    1. 杭州动漫教育及发展一定是和AI“强强联合”
    2. 蔡志超 《哪吒之魔童闹海》 概念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互动媒体与游戏系教师、国潮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蔡智超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概念设计的制作。本期记者通过专访深入了解动漫电影背后孵化的故事、他对当下动画教育的感悟以及对动画人的建议良言。   美术报:您作为动画导演和制片深度参与了多部优秀动画电影的制作如《深海》《大鱼海棠2》《小倩》等,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参与《哪吒2》是什么体验?   蔡智超:我最初参与的项目很多是光线传媒出品的动画电影。我作为概念设计和艺术顾问的身份参与这些电影,每一部的创作难点 [详细...]
    1. 景泰蓝精品亮相瓷都景德镇 南北非遗技艺共精彩
    2.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皇家非遗景泰蓝·千年瓷都行”活动日前在江西景德镇陶博城启幕,现场展出100件精选作品,既有大师精品,亦有生活雅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强调了景泰蓝的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过去深锁宫墙、仅供皇家御用的尊贵象征,到如今走进民众生活,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迈向国际舞台,展现出景泰蓝的全球影响力;二是销售模式的革新,从传统模式转变为线上直播,为景泰蓝的传播与销售开辟了全新的天地,极大拓宽了受众范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徐岚指出,非 [详细...]
    1. “流金岁月——杜仲增从艺70年书画印作品回顾展”将开展
    2. 展出作品 摄影 耿花香 为系统梳理当代书画篆刻大家杜仲增先生七十载艺术成就,由浙商银行(山东)美术馆、山东文博书画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流金岁月》——杜仲增从艺70年书画印作品回顾展,将于2025年3月15日上午10时在浙商银行(山东)美术馆启幕。展览将展出杜仲增先生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百余件,其中包含两幅十余米的鸿篇巨制,全面展现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求索轨迹。 本次展览以学术性梳理为特色,通过书法、国画(山水/花鸟)、篆刻、写生创作主题四大板块,系统呈现杜仲增先生"诗书画印"四绝合璧的艺术造诣。展品时间跨度逾六十载,既有早年精研传统的工 [详细...]
    1. “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将在上海开展
    2. 自辛亥革命以来,从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关良等,到时代呼唤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构建中国式的现代美探索,我们一步步地前行。面对前辈们的宝贵探索经验,姜宝林提出中国式现代美的解决方案——“既要笔墨,又要现代”,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实践探索的结晶。姜先生一方面坚守笔墨质量,传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静穆、清雅等审美精神。另一方面,在现代形式方面,姜先生借鉴木版年画、农民美术、外来艺术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吸收文人画以外的所有营养,坚持有感而发,画自己对生活的切实感受,从而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构图模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追求“很中国、很世界,很传统、很现代”。在展览作品中,我们会看到姜先生对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8(s)   51 queries